发现肾虚的蛛丝马迹之二十一:耳
(2010-03-04 09:29:17)
标签:
健康 |
发现肾虚的蛛丝马迹之二十一:耳
【概念】
耳,即耳朵,为人体的听觉器官,为“肾之外窍”,其功能由肾气所主。
【理论依据】
在中医理论中,人体的五官目、舌、口、鼻、耳,分别与五脏肝、心、脾、肺、肾相配属。耳的听觉功能与肾的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肾精可以充养脑髓,肾精充足,髓海得养,则耳的听觉功能正常,故《灵枢·脉度》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如果肾中精气虚衰,髓海空虚,则可见听力减退,或见耳鸣、耳聋等。耳鸣,是指耳内如有鸣声;耳聋,是指耳的听觉失聪,不能听到外界声响而言。轻者,听而不真,称为重听;重者,不闻外声,则为全聋。耳鸣为耳聋之渐,耳聋为耳鸣之甚,两者关系密切。邪实与正虚均可导致耳鸣耳聋,其中正虚主要是指肾虚。肾虚的耳鸣、耳聋特征为:(1)肾阴虚耳聋:耳聋,逐渐加重,病程往往较长,鸣如蝉声,音低而微,伴有头晕目眩,失眠遗精,口咽发干,五心烦热,盗汗,腰膝痠痛,舌红苔薄,脉细数等肾阴虚的症状。(2)肾气不足耳聋:耳聋、耳鸣,日久不愈,伴有畏寒肢冷,腰膝痠软,遗精阳痿,尿多清长,倦怠乏力,纳少,面色晄白,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等肾气不足的表现。此外,肾虚不仅可以在耳的功能方面变现出来,在耳的外形色泽上也会出现征兆,《内经》曰:耳焦枯受尘垢,病在肾。
因此,凡是耳的听觉功能障碍,耳的外形变化,都要考虑肾虚的可能。
附:《黄帝内经》原文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北方生寒,寒生水……肾主耳……在窍为耳。
《灵枢·五阅五使》:耳者,肾之官也。
《灵枢·本藏》:黑色小理者肾小,粗理者肾大。高耳者肾高,耳后陷者肾下。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耳好前居牙车者肾端正,耳偏高者肾偏倾也。
《灵枢·卫气失常》:耳焦枯受尘垢,病在肾。
《灵枢·脉度》: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
《灵枢·决气》:精脱者,耳聋……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酸,耳数鸣。
《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