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2贵州才子周渔璜的故居

标签:
杂谈 |
贵州才子周渔璜的故居
贵阳之九
周渔璜生平
才子周渔璜是贵州贵阳花溪区黔陶乡骑龙村人,1865年生。清初著名学者,诗人。
才子周渔璜是贵州贵阳花溪区黔陶乡骑龙村人,1865年生。清初著名学者,诗人。
父亲周国柱有四子,渔璜排行第一。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渔璜22岁乡试第一。三十三年(1694年),29岁时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三十六年(1697年)散馆,授翰林院检讨。四十四年(1705年)任浙江乡试正考官。四十九年(1710年)擢升翰林院侍读。五十年(1711年)简任顺天学政。五十一年(1712年)升侍读学士。五十二年,即1713年,晋升詹事府詹理,奉命祭禹陵、明太祖孝陵,检阅浙江、江南两省兵。五十三年(1714年),终因操劳过度,年近半百即逝世于任上。
少年机敏
很小的时候,周渔璜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才思。相传未发迹前,他潜居老家附近的一座寺庙读书,常常挑灯苦读,学业日益精进,庙里的主持僧,对他敬爱有加,两人成为忘年交。
有一天,两人难得清闲,就玩起了联字游戏,主持僧以“腊梅含苞待放”为题,出了个上联:
光棍先生白嘴,是个双关语,明里是说梅枝最先吐春的是如白色嘴巴一样的花蕊,暗里却是取笑周同学还是个家未成、业未立的白嘴书生。因为两人很熟,相互才会开这样善意的玩笑。周渔璜当然不以为怪,也报之以善意的反讥,便以花椒长老会黑心应对:
夹壳长老黑心,也是个双关语,此联一出,把个长老和尚也“骂”了个不轻。吟罢,两人乐从中来,相视一笑而不以为忤。
以对联相亲
周渔璜成年后,出落得一表人才。附近一户贾姓财主,想把家里的憨女儿许配给他,一个媒婆去说合。周渔璜父亲一见是贾府提亲,立即满口答应了。事后,周渔璜却不同意,他对父亲表示:“父母之命,孩儿焉敢不从。只是不知那姑娘人品如何?”周父回答:“为父亲眼见过,相貌百里挑一,且嫁妆丰厚。”周渔璜又说:“相貌如春花朝露,长留不住,财富似过眼云烟,坐吃山空。孩儿只要找个心灵手巧、知书达礼之人。孩儿想了一上联,不论谁家姑娘,相貌若何,只要能对上下联,孩儿甘愿娶她为。”说罢,写出上联递给父亲。
俗话说:“子大爹难当”,父亲只好依他,将上联带给贾府。贾家人一见:
贾家人大眼瞪小眼,谁也对不上。请人代对,也没有对出来,只好放弃了这门亲事。周渔璜出对选妻的事传到了一个跛脚姑娘耳里,她写出下联,托人带到周家,说是“请教”。周渔璜接过一看:
周渔璜顿时大喜,庆幸找到了知音。可是父亲却不同意,说是:“她不仅家贫,而且跛脚。”周渔璜说:“诸葛亮之妻丑陋,却满腹锦绣,成为丈夫臂膀;这姑娘能对出下联来,可见才学不凡,孩儿情愿娶她为妻。”父亲见儿子态度坚决,只好同意。周渔璜与跛脚姑娘成亲后,相亲相爱。后来,他中进士、入翰林院,身居高位,对妻子仍然恩爱有加。
京城扬名
周渔璜在京城的时候,有一天他走进一家书店,浏览了一下书架上的书后,自言自语地说:“差不多都看过了。”在旁的书店老板听了很不以为然地说:"先生,你既然都看过,我任意指定一本,你能说出书中的大意么?"当下双方约定第二天来检验,书店老板表示如果周渔璜能做到,就把书店的书全送给他。
当天晚上,周渔璜左思右想觉得有一本《时宪书》(即历书)还没有看过,连忙把时宪书找出来看。第二天周渔璜到书店去接受检验,老板从书架上挑了本时宪书叫他说出大意。老板心想除了查黄道吉日,有谁会认真去读时宪书呢?哪知,周渔璜不慌不忙地把时宪书背了一遍,老板大吃一惊,只好依约把书店的书全部送给周渔璜。这个传说故事免不了有些夸大成分,但却反映了周渔璜的博学多才,强闻博记。
震撼江南才子
周渔璜为官后,除了在京城为皇帝服务外,外出为官的主要工作在教育上,曾任顺天学政、浙江主考等。赴浙江主持科举考试时,不知天高地厚的杭州考生根本不把他这个贵州人放在眼里,认为一个贵州蛮子能有啥学问,于是,众考生以欢迎为名,将主考大人围在中间,七嘴八舌地问个不停,目的是想出周渔璜的洋相,结果周大人是应对自如。此时,仍有人不死心,高声出对:
这明摆着是不服气,你是哪来的一棵葱啊,敢跑来江南显摆。周渔璜也不以为意,略一深思,便朗口应道:
此联一出,一下子就把众学子给镇住了,大家不由心生敬佩,这才对这个来自贵州的主考大人另眼相看。
政绩斐然
他为官清廉,奉公守职,是一位难得的贤吏。他奉命主试浙江,出任过“顺天府学政”。他秉公持正,优选贤能,正直不阿,不惧权贵,不怕顶头上司的压力。他宦游京华二十年,最显达的日子是“代天巡狩”,以天子的名义祭奠禹陵,以钦差大臣的身份检阅江淮军兵。他严肃操守,注重实绩,敢于揭露克扣冒领军饷的劣行。所行政事不仅为皇上和大臣们赞赏,而且为老百姓所称道。
对地方的文化建设,周渔璜也做过贡献。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年仅27岁的周渔璜参加了贵州巡抚卫既齐组织的《贵州通志》修篡工作,担任分篡。当时贵州著名文人吴中蕃主持该项工作,十分器重周渔璜的才能,认为他年少有为,前途无量。吴中蕃曾赠诗云:
周渔璜担任分篡的(康熙)《贵州通志》,全书三十六卷,后又增《杂记》,总计三十七卷,史料丰富,篇幅浩大,是贵州省地方志的重要著作。






桐埜书屋


桐埜书屋为清代著名学者周渔璜少年读书之处,位于花溪区黔陶乡骑龙村(始建于清代康熙初年,于1993年重建),整个建筑古香古色,品位高雅。周渔璜,字桐野,青岩骑龙乡人。在康熙年间就饮誉全国诗坛。西南巨儒、清代贵州著名诗人郑珍在《桐野先生荷锄像赞》中称:“诗当康熙,如日正中。起问汉大,唯渔璜公。桐野一编,眉山放翁。经纬宫商,继盛长通。”他还因参与编撰《康熙字典》、《大清地图册》等书而名垂华夏。.

后一篇:1693云南贵州历史上出过状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