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1贵阳文化开拓者王阳明先生祠

标签:
贵阳扶风山阳明祠修文阳明洞杂谈 |
分类: 西南 |
贵阳文化开拓者王阳明先生祠
贵阳之八
贵阳文化启蒙者王阳明先生祠
还没有建贵州省的时代,贵阳的名称是贵州,是四川的一个偏僻的小城市,就像兰州杭州福州广州郑州一样。
王阳明在贵阳掀起读书之风
贵州建省很晚,直到1413年明朝朱棣才建贵州省,把贵州改称贵阳府作为省会,所以贵阳文化比其它省会城市落后得很多。96年后,直到1509年王阳明被贬谪贵阳,到修文县龙场驿当驿丞,并在贵阳讲学,贵阳这才兴起读书之风。
王阳明在被谪贬贵州三年,实际上除去旅途往返时间,他在龙场驿一年余,在贵阳城内断断续续住了将近一年。他在龙场驿的龙冈书院和贵阳的文明书院讲学期间创立了心学体系,提出了自己最重要的教学主张,培养了很多贵州弟子,开创了贵州一代学风。故史有“悟道于龙场,传道于贵阳”之说。
文明书院是贵阳最早成立的书院,始建于元朝皇庆年间(1312年到1313年),由顺元路儒学教授何成禄在顺元路儒学故址处创建。(顺元路儒学是元朝贵阳最早的学校,其址在今市府路15号,原贵阳市人民政府处)文明书院从元朝一直存在到明朝,历史悠久,文明书院的辉煌时期是在明朝正德年间大学者王阳明讲学于该书院时。
知行合一思想诞生于贵阳
明正德四年(1509年)贵州提学副使毛科与其继任者提学副使席书遂自龙场聘王阳明来省城贵阳文明书院讲学。待之以上宾,当时王阳明正在病中,也急欲到贵阳城内就医,因而也乐意应聘到贵阳文明书院讲学。王阳明在文明书院主讲期间,不愿改课讲题,偏重研究悟道,贵州提学副使席书在公余之暇多次到文明书院来与王阳明讨论身心之学,常至深夜,讨论时围观的学生百人之上。
阳明先生著名的“知行合一”学说,是当年在文明书院第一次提出的。阳明先生“知行合一”学说的提出,有如一声春雷,震撼了明代中叶的思想界,破除了知行叛离的陈规,横扫社会上言行不一虚张伪饰的颓靡风气,掀起了思想解放的热潮。在儒学界,孔子孟子朱熹王阳明并称四圣。
王阳明办的第一个书院在贵州
王阳明一生中办过三个书院,最早的便是龙冈书院,在这里传习了第一批王学弟子,在他的《镇远旅邸书扎》中提到陈宗鲁、汤伯元等16人。王阳明的教育思想,实际上也是在龙冈形成的,开山之作就是《龙场生问答》与《教条示龙场诸生》。王阳明思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书院,贵州的龙冈书院、江西的濂溪书院和浙江的稽山书院,便构成了王学传播的主要路线。
此后王阳明的许多贵阳学生在贵阳开办多所书院,也当起老师来,传授王阳明的哲学思想,推行知行合一,贵阳子弟的读书风气为之大盛。因此,王阳明先生是贵阳乃至贵州文化的开拓者,于是贵阳人民建祠纪念王阳明先生。
贵阳市的阳明祠最早在明代建于贵阳的白云庵(现已不存),后来清代(1814年)才在扶风山新建现存的阳明祠。
后一篇:1692贵州才子周渔璜的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