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79江天一览金山寺芙蓉楼品第一泉

天清气朗,一览金山山裹寺
到了镇江市,金山是必定要去的,当然包括天下第一泉与芙蓉楼,可惜京杭大运河的重要文物乾隆行宫和藏书楼文宗阁已经毁于兵火了。

游客众多,不完全是为了看风景

金山古寺是人们的精神寄托
在中国老百姓的历史文化记忆里,金山寺很有名。东晋建立的寺院;唐朝的茶圣陆羽来过第一泉,天下第一泉,就是他命名的;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宋徽宗和康熙题写过寺名;妙高台苏东坡赏月,留下脍炙人口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梁红玉妙高台击鼓战金兵,以及清朝的乾隆行宫和藏书楼等等,实在是承载着太多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即使不懂历史,也知道白蛇传里面水漫金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在宗教界,金山寺是佛教禅宗的四大寺院。法海和尚,实有其人。
老百姓,可能不知道镇江,但是知道金山寺。这样的地方,谁来镇江都会来看看,再说,这里濒临长江,绿树掩映,建筑精美,风景秀丽,不可不来,不会不来。

佛,不分贵贱

绿荫里的慈寿塔

慈寿塔远眺,慈寿塔下妙高台苏东坡写下水调歌头的地方: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是江南文化,也是中华文化

塔的下面就是法海洞,这个真没想到
除法海洞外,还有白龙洞、朝阳洞和仙人洞,共称金山“四大名洞”。

江天一览亭
这是欣赏金山胜景,俯瞰古代镇江全貌的最佳去处。

江天一览,乾隆御笔

乾隆题写的诗词,金山寺的地位不同寻常寺庙(原来有行宫)

一览江天,看风云变幻,叹世事沧桑

一览江天,看沧海桑田,人进水退,千年后还会有长江吗?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衣不天降,饭不地涌,一衣一食皆必出自劳动,高僧,高僧啊 !
很有学问的高僧

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是为大快,何等宏大的胸怀 !

尝素斋,顿悟禅机,佛教蕴含着许多和谐的音符






金山寺乾隆古渡口,金山寺曾经建有乾隆南巡行宫
李斗《扬州画舫录》中写道:“行宫在扬州有四:一在金山,一在焦山,一在天宁寺,一在高旻寺。”
乾隆四十二年,即公元1777年,乾隆决定将《古今图书集成》藏于镇江金山行宫。
《古今图书集成》原名《古今图书汇编》,是康熙年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由陈梦雷等主编。清雍正四年(1726年)用铜活字排印,仅印六十四部。全部一万卷,目录四十卷,分六编,三十二典,六千一百零九部。时任两淮盐政的寅着领到这部大书后,随即奏请:“于行宫内就高宽之处仿天一阁(浙江宁波)规模,鼎建书阁,永远宝藏。”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镇江金山寺行宫左侧的藏书阁建成。建成后乾隆应督造呈请赐名“文宗阁”,还书“江山永秀”匾悬挂于阁中。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第六次南巡在扬州,赐《四库全书》扬州大观堂文汇阁、镇江金山寺文宗阁、杭州圣因寺文澜阁。
昔日文宗阁在今天金山寺南面方丈室东。据《金山志》记载:“文宗阁在行宫之左侧。”据忻元璋考证:坐北朝南,隔庭院有门楼三间与阁相对,两侧有廊楼各十间。将阁联成四合院,显得非常别致。其里古树高耸,苍枝蔽日,显得非常宁静。阁前银涛雪浪,阁后山崖陡峭,阁内千箱万帙,是一座收藏宏富的图书馆。可惜这座藏书楼只存在了75年,便毁于兵火。
船游芙蓉楼品天下第一泉

天下第一泉,就在金山寺西边的水中,一个岛上,可以直接走过去
现在被隔离开来,另外收费,坐船40元

远眺芙蓉楼,只有坐船才能拍摄到这样的照片
点击看大图
芙蓉楼,在船上才能拍摄到芙蓉楼正面的照片
侧视芙蓉楼
这里发生的故事,使得芙蓉楼名扬天下。唐朝诗人王昌龄写下芙蓉楼送辛渐,这一脍炙人口的诗句: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天下第一泉
天下第一泉
泉涌涟漪,形成许多同心圆
远眺金山寺,香火旺盛
又有新的游船到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