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78苏州城楼风摆柳觅渡桥边浪推舟

觅渡桥边观古城

苏州古城的护城河,就是京杭大运河的古河道

古城楼下风摆柳
长期生活在大城市天津,不,特大城市,眼前都是单调的方块和直线。
一出门,钢筋水泥摩天大楼的峡谷里车如流水,人来人往。
没有水的立交桥堂而皇之的立在那里,
你在它的下面穿来穿去,像一条小鱼,很压抑。
很想找一个水多又开阔的地方,舒展一下。
于是,来到了东方水城苏州。

姑苏古城无需言说的美,
古色古香,令人心旷神怡,中国人就是优美曲线的专家

秀美的古城水门,是姑苏水乡文化的体现
有时空倒转,回到古代,回到苏州刺史白居易时代的感觉
古城楼下,觅渡桥边水推舟

古城楼与觅渡桥浑然一体,觅渡桥优美的曲线
红楼梦里面的姑苏城
中国水乡文化的集中表现

沿着姑苏古城的护城河溜达,忽然发现远方似乎有古城楼

古城楼越来越近,
苏州的护城河,过去的古运河不但有水,且宽而深,还可以行船,
在中国也许是独一无二

终于看见,承载着姑苏城厚重历史文化的古城楼
斑驳沧桑,不失东方大国的风度
虽然失去了城防的作用,但是它的存在,确是国人永远的骄傲

古城楼下觅渡桥,舟楫来往两千年

古城楼屹立姑苏2500年
觅渡桥优美而有风度的立在那里

古城楼秀美的水门

古城楼水门内,春风裁出柳如丝

古城楼上笑看风云

走在古城楼上,步履轻快,充满自豪

沧桑古城,屹立千年,阅尽天下兴亡

觅渡桥上,看姑苏古城的日新月异


觅渡桥和古城浑然一体

觅渡桥优美的曲线

秀美的觅渡桥,
但是觅渡桥的意蕴不在于美字,在于一个“灭”字
为打击船霸,不惜数年时间,集资修桥,普渡众生,功德无量

觅渡桥上,远眺古城,
孙武退隐,伍相安在,叹世事沧桑,泪洒英雄

觅渡桥上看游船码头

游船码头旁边的公园

觅渡桥边浪推舟
许多城市为了能行驶2000吨的船只,舍弃了弯曲的古运河河道,
截弯取直后的运河,从市区的边沿擦过,退出了繁华的市中心
古运河河道都不走运输船了,只走旅游船,古运河成为展览品
苏州的运河故道,即护城河,本身比较宽阔,还可以走船
所以部分河道,来往的不只是游船,也有货船,当然走不了大船
这张照片里的就是一艘货船,对吗

古运河上行驶的,是货船吧

觅渡桥,元大德二年始建

觅渡揽月,姑苏胜景

觅渡桥边,招呼渡船的古代女子

灭渡桥寻觅渡船的女子,呼唤船家,远处船家应答

灭渡桥边寻觅渡船的女子,手里拿着包袱,招手呼唤艄公

灭渡桥边的老艄公,细听渡客的呼唤,作者要再现当年觅渡的场景

灭渡桥边,古朴的公园,赞叹姑苏美景无处不在

灭渡桥边的游船码头

沧桑古城,阅尽人间春色

灭渡桥观看古城雄姿

灭渡桥

觅渡桥,赫然写着“灭渡桥”,这才是当初的桥名 
灭渡桥位于苏州古城东南隅葑门外,跨京杭古运河,该处为水陆要津,原有渡船,因旅客不能忍受舟人把持敲诈,
由僧人发起集资募建桥梁,取名灭渡桥,“志平横暴也”。今讹称觅渡桥。桥始建于元大德二年(1298年)10月,至大德四年3月竣工,历时一年有余,武康石、青石、花岗石混砌。为薄型单孔拱式,东西走向,通长81.3米,净垮19.3米,矢高8.5米。原两坡各设53步石级。明代正统间苏州知府况钟重修。清同治间再修,1985年又修,并恢复石栏。
该桥采用增大跨度而不作多孔设计,以适应水流湍急、过往船只体量大、往返频繁的需要;在拱顶与面石间不加填层,并尽量增加桥身坡长,使大桥平缓易行,高而不峻,稳重大方,堪称江南古桥梁中的成功作品。

觅渡桥,终于灭了船家的恶行

觅渡桥上的狮子雕刻,以及混建的各种石材斑驳的岁月痕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