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文庙位于云南昆明市老城的五华区。据查网络资料,其始建于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也是元朝至元十一年),赛典赤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后即倡导学业,于五华山右麓首建文庙,庙宇至1276年落成,共五十三楹,大成殿在中央,孔子塑像朝南端坐。整个建筑气势恢弘,内外完美,是当时云南最大的学宫。
至1647年,文庙建筑群毁于战乱。康熙29年(1690年),复建于现址,占地1.8平方公里,金碧辉煌,盛极一时。1932年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文庙被辟为“大众乐园”,内设大众茶馆、棋艺室、报刊阅览室、戏曲花灯室和灯光露天球场等。1941年,文庙遭日军飞机轰炸,除棂星门等少数残迹得以保留,其余建筑均被损毁。1949年后,该遗址被多次修葺后使用,曾一度被用作“大众游艺园”、“昆明市群众艺术馆”等。
2015年11月,定格在老昆明人记忆中的昆明文庙,开始在原址上恢复重建,经过一年半的时间建设完成。棂星门至泮池这一处虽然不大,但绿植茂密,池内有鱼游动,显得有生气。大成门重建的金碧辉煌。特别是按照11还原的当年毁于战火的大成殿,据悉是目前云南所有文庙中单体面积最大的大成殿,里面气势恢宏,至圣先师孔子的神位居中,两边分别是颜子、子思和孟子、曾子的神位。没有用塑像的形式,应当也行的。重建中还拆除了八十年代建的八角亭,梳理出中轴线,还原出了一个最真实的昆明文庙。2017年,这里建成并向市民免费开放。
重建后的文庙古色古香、绿树环绕,从三门四柱式石牌坊的棂星门进入文庙,各门之间的圆柱上有蟠龙抱柱浮雕图案,工艺精巧,形象生动,尽管颜色褪去很多、浮雕表面也有所掉落,但依旧能从残存的色彩中窥见原有的美丽。文庙的核心区:大成门、大成殿,石栏砖砌、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红黄蓝绿的配色,色彩鲜明却不落俗套,细节精巧,气势恢宏,展示着中式建筑的对称之美以及古人对于榫卯发明的智慧。当然,我感觉与其他地方的文庙内还有明伦堂、藏经阁等建筑相比,显得还是有点不足,加上感觉人气上显得一般。当然本人不想妄加评论,毕竟基本恢复了昆明文庙是件非常好的事。
也看到了,空闲区域成了老年人活动中心,一些老人在这里打牌看书遛鸟,还有耍剑练太极,年轻人更多的是进来拍照打卡、闲晒太阳,让庙宇中处处充满了生活与市井的气息。昆明文庙成为一处传承弘扬优秀传统的文化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