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昆明

标签:
昆明市天气生活乐趣散文 |
分类: 生活随笔 |
昆明的天空总的蓝艳艳的。白云依恋在蓝天上,或是如一朵朵棉絮在飘荡,或是像一阵阵波涛在翻滚。
昆明的太阳总是热情奔放。冬日的阳光挥洒在皮肤上,如同一团小火球温暖了你的全身;而夏日的阳光灼烈,女士们运用纱幔、墨镜等十八般武器,把自己脸面包裹得严严实实。
昆明的雨总是下下停停。这里难得有整天下雨的事。内地很少见到的彩虹,我在昆明两年里却看过两三次。它弯弯地挂在城市马路、楼房、树木之间,一道红、一道绿,在淡淡阳光与飘洒着的细雨中尽情展示着自己的风采。
晚春至初秋是昆明的雨季,地面含水高,小区的绿地上常常浸透着水渍。但即使在雨季,这里也没有什么灰蒙蒙的雾霾天。这让我想了小时候:春天里,雨后的老家单位大院白杨树丛里,我们用木棍往下凿成的似乎小水井,然后用塑料瓶盖改制成的小桶往下提水的事。
昆明是一座具有浓郁烟火味的城市。吃米线是市民早晚喜爱餐饮,有羊肉米线、臭豆腐米线、三鲜米线和鳝鱼米线等。在永中路和昌宏西路之间还有座每周四开一次的“赶集”式农贸市场,每逢那一天,市场从早到晚,摊位林立,人头攒动,交易繁忙。这儿,春节里传承了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等习俗,还有买甘蔗、青松枝藏于家里,大概是表达日子过得节节高、枝繁叶茂的寓意。我和老伴常带孙子到附近的世纪园散步,这里是小区连片的地方,却有一处近乎湿地的天然公园。公园里树木茂密,小河弯弯,既有可供市民钓鱼的池塘,也有大块绿地可供市民休闲小憩。我最感兴趣的是:天色晴朗、和风习习的日子,总会看到几个老人手持滑盘在绿地上放风筝。风筝各式各样,有的像长尾龙,有的像花蝴蝶,最生动的是大雁一般的风筝,行人不注意的话,远远地望去真如一只高飞的大雁在蓝天上翱翔。
距昆明60多公里有碧水如镜、清澈见底、晶莹剔透的抚仙湖;距昆明80多公里有鬼斧天工、奇峰耸立、怪石嶙峋,呈喀斯特地貌特点的石林。昆明市内河流众多,最大的一条河流叫盘龙江,因前段时间送孙子去书林街学语音,常路经巡津街。巡津街边的盘龙江虽是条不大的河,但河道整洁,护栏坚固,时有海鸥飞掠。河流西边是东寺、西寺和昆明金碧广场,广场里的牌坊分别叫金马坊、碧鸡坊、忠爱坊,在闹市中它们一个个以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气势恢宏吸引眼球。顺着巡津街边的盘龙江一路向北,有动物园和圆通寺,看那动物园里热闹的猴山,自然是小孙子的最爱。
昆明是一座有情有味有故事的城市。城区有山有水,亦城亦园。官渡古镇、滇池、西山、民族村、世博园、金殿等景点可以欣赏。站在西山风景区海拔2500多米的凌虚阁,俯瞰烟波瀚渺的滇池和城区地标式的万达双塔,让人心胸顿开。西山风景区的龙门石窟、聂耳墓值得一游,前是巧妙险峻的天然景观;后除墓地外,还有讲述聂耳传奇故事的小纪念馆。一代游圣徐霞客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曾游览昆明。他登上了太华山(今称西山),俯瞰滇池,并写下了《游太华山记》《滇中花木记》。当然,冬季在滇池边看海鸥,喂食海鸥,感受那人与动物的亲密互动也是一种别有趣味的选择。如果去云南省博物馆,可以看到那古滇国2000多年前巧夺天工的青铜器;如果赴滇池的大观楼,可以去看那首著名的长联。这首长联堪称“古今天下第一联”,为清朝孙髯翁所作,共一百八十个字,老夫感叹那句“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梅贻琦、陈寅恪、梁思成、林徽因等一批学者与西南联大、蔡锷与小风仙、吴三桂与陈园园、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和他的飞虎队等等在这里都留下了生动的故事。
明正德六年(1511年),杨慎获殿试第一。后却因得罪世宗朱厚熜,杨慎被发配到云南充军。他先被谪戍云南永昌卫,后又迁戍昆明,在滇三十年。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老于西山脚下的高峣寓舍,年72岁。最后就说说杨慎留下的一首千古绝唱《临江仙》吧。
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情,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抚今追昔、大气磅礴。同时,这首词也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凡有华人处皆可颂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一句或许有点吻合老夫我当今的生活,就权且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