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哀悼日里读哀诗

(2008-05-19 17:03:17)
标签:

绿丝带

汶川

地震

诗歌

杂谈

分类: 老土扯诗

          哀悼日里读哀诗

 

    今天至21日,是国务院确定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哀悼日。因为昨晚临时知道国务院出台这一重大决策,看中央电视台的《爱的奉献》之后,因又做悼念的相关工作,我又到单位忙了几乎一夜。今天下午2:28与单位同事们一起默哀了3分钟;而后,我代表大家向市红十字会捐献了5000元(还有向慈善协会的捐献),表示我们深深的悼念及向灾区民众的慰问。

    最近看了一些汶川大地震的诗作,我觉得有两首诗特别的感人,在今天这个特别沉痛的日子里,再次重温它们,更觉感人肺腑。故把这两诗首摘转下来,既作为个人收藏,也给没看过或没细细品味过的博友共享。

 

         哀悼日里读哀诗

废墟中伸出一只手,传出女孩微弱的声音:“救救我”

 

    5月13日,在四川绵竹市汉旺镇一所中学内,一位被埋在废墟中的女学生伸出一只求援的手不停地呼唤着:“救救我,救救我”。 这只手让人震撼,让人揪心。

 

孩子,快抓住妈妈的手
----为汶川地震死去的孩子们而作

              孩子
         快抓紧妈妈的手
        去天堂的路
        太黑了
        妈妈怕你
        碰了头
        快
        抓紧妈妈的手
        让妈妈陪你走

 

             妈妈
        怕
        天堂的路
        太黑
        我看不见你的手
        自从
        倒塌的墙
        把阳光夺走
        我再也看不见
        你柔情的眸

 

            孩子
               你走吧
        前面的路
        再也没有忧愁
        没有读不完的课本
        和爸爸的拳头
        你要记住
        我和爸爸的摸样
        来生还要一起走

 

             妈妈
        别担忧
        天堂的路有些挤
        有很多同学朋友
        我们说
        不哭
        哪一个人的妈妈都是我们的妈妈
        哪一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孩子
        没有我的日子
        你把爱给活的孩子吧

 

             妈妈
        你别哭
        泪光照亮不了
        我们的路
        让我们自己
        慢慢的走
        妈妈
        我会记住你和爸爸的模样
        记住我们的约定
        来生一起走

         哀悼日里读哀诗

    这一首诗让习惯于文质彬彬又擅长引经据典的于丹在直播现场悲从中来,当场痛哭。当主持人骆新念起短信接收到的写给孩子的诗,几度悲痛失声。

    这首诗,一段是母亲的话,一段是孩子的话,运用这种心灵对话方式,让人肠肝寸断。俺老海以为,中国近年来哪曾看到这般催人泪流满面的好诗哦。

 

                   妈妈别哭


       我现在已没有痛苦
    不用再看我
    你一辈子也会记住
    地震来得那么唐突
    没有什么可以遮护
    幸存的同学真让人羡慕
    那一刻
    求生的愿望强烈却茫然无助
    
    妈妈别哭
    我不能陪你走今后的路
    这么多人陪我我不会孤单
    却担心你悲痛地泪流如注
    我多么希望你能幸福
    我多想长大了孝敬父母
    我真的不想早走这一步
    
    妈妈别哭
    地震是大地在发怒
    也许是它一时糊涂
    才伤害了这么多无辜
    我只是不幸中的一卒
    还有更多的人惨不忍睹
    泪水掀不起压我的混凝土
    
    妈妈别哭
    别再抱着我幼小的身躯
    我已经没有往日的温度
    呼吸和心跳已经停止
    请给我换上爱穿的衣服
    拿来我爱读的书
    假如天堂里还有学校
    我会在梦中告诉你考试的分数
    
    妈妈别哭
    天灾是对圣灵的荼毒
    你柔弱的身躯无法挡住
    只要妈妈你还活着
    就是上天对我们的眷顾
    因为有你
    每年清明那小坟上
    会多一揪土

    这首诗,是以一个儿童与母亲临终告别的口吻,采取天堂与现实场景交替展现的手法,把一位少儿对生的渴望、活的意义、灾害的无奈和妈妈的期盼表现的淋漓尽致。读着它,让人心碎。因大地震早逝的儿童,多么的令人痛心疾首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