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中班了》入班课程叙事(二)
(2015-09-04 19:12:20)
标签:
育儿教育即生活辛黛瑞拉幼儿园课程 |
分类: 2014-2017届教室生活 |
要上学的小魔怪
——《我上中班了》入班课程叙事(二)
2015年9月2日星期三
(一)
今天的晨,孩子们就如同往常一样进入了自主选择的活动之中!
招呼他们去教室的外面看一看,走过大树爷爷,它变了!树顶端有枯萎迹象的并蹄枝头被截去了,叶子也不再呈现那生机勃勃的黝黑的绿;沿途朝前,好奇于刚刚九月份的那一方草地已经枯黄了;上一届种植的玉兰树已不复存在,一旁的草地也稀疏可见,孩子们还是非常惦念他们的各种虫子:瓢虫、西瓜虫、毛毛虫……一群孩子围绕着一个长着许多脚的虫子看着,看它爬过草地,看它钻进一篇枯萎的叶子,看着它出来曲折朝前……恰有一只美丽的黑色斑蝶飞过,孩子们纷纷追随而去,轻盈地跟着它向前、回头、转向……
做操,就是如同有节奏地音乐一样,让身体拥有节奏,拥有动感,使得生活拥有活力!
(二)
随时感受和观察孩子的状态,给予孩子反馈,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进入中班后的成长变化,感受力量,建立塑造自我的自信!感受着眼下的孩子们,调整着活动的节奏,表达的语言,以及想要触发形成的习惯!
对于眼下的孩子们,随时紧紧凝聚着他们的注意力,一旦松懈,就能感觉到专注的溃败而去!因此,总是以激烈的语气确认自己是个中班的小朋友了!有一只已经长大了的小魔怪,不知道是不是像我们中二班的小朋友一样变得懂事和文明了呢?
关于这本要上学的小魔怪,让人感受到的就是阅读给人带来的力量,而在我们的活动中,更要让孩子感受到的是,孩子天性朝向故事,然后把故事的力量带给大人的这种影响力!脑海中响起罗纳尔达尔的《玛蒂尔德》也恰恰是这样一部书籍,它同名的电影更能让人感受到孩子和成人之间的巨大差异!因此今天这只小魔怪的故事最重要的是唤起孩子们内心更易于吸纳美好的天性,触发他们吸纳更多美好的事物,然后像小魔怪一样去影响更多的大人们!
并且在这个故事中有一个细节,那就是小魔怪是向谁学的呢?那就是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这更是触发内心自豪感的一个方面!了解到这些,在讲述故事的时候,就会影响讲述的节奏,讲述的语气,讲述的重点领会点!
孩子们看到封面上小魔怪时,一下子就说到了小魔怪夹着书,是去上学的,的确这是一只要去上学的小魔怪!
为什么刚才说小班时候小魔怪时粉红的呢?孩子们的脑海中应该会呈现小班时候我们讲述的那本小魔怪的书吧,因为当时他们的印象是多么的深刻,那时就是一只粉色的可爱小魔怪!而随着长大,粉色小魔怪如今已经长成绿色的小魔怪啦!脱变意味着成长!
那么这只长大的小魔怪也像晨来的孙艺那样悄悄地夹着书在看!说着,朱艺丹看看我,呵她去专注看着小朋友自制的班牌时,我偷偷拍照片被她看到了,她看我的意思,我也被你偷拍到了!
孩子们注意力朝向这本书的力量,就来自于小魔怪这三个字自身的力量,以及小魔怪那样巨大的身躯而带来的力量!从来都是,巨大的事物对于孩子们来说都有一种惧怕却又带有未知好奇的吸引!而基于这样的力量,却与阅读力量如此巧妙的融合了起来,这正是这本书的魔力所在!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悬念跌出!再加上我偶尔的站起讲述,孩子们的注意力还算是比较凝聚!
当我们的故事讲述到小魔怪居然邀请班上的小朋友来家办生日派对的时候,奇怪的是小魔怪的爸爸妈妈居然和这些小朋友玩起了游戏,而没有吃了他们,这是为什么?
姚浩凯说,那时因为他们变了!
许书媛说,改变了!
王馨曼说,那时因为小魔怪吃了饭菜,不吃人!
冒铭章说,它都已经吃饱了,不用吃了!
……(新买的录音笔反倒不如旧的录音笔录音效果好,听不清楚!)
故事的最后,我们留下了一个问题:在小魔怪和爸爸妈妈之间,是谁帮助了谁?期望孩子们在思索这个问题的时候,能够更加体会到孩子自身的力量!
凝神倾听的王禹逸一语道破:是小魔怪帮助了爸爸妈妈!
好一些孩子自然排队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得出来,有许多孩子已经养成一种自主交流和对话的习惯了!
(三)
午后,在电视里流动播放孩子们刚刚来小班时候的照片,感受去年的自己,体会当下的自己,感受自己的变化!
通常这个时候,我只有观察,没有任何要求!孩子们可以自主观察自主决定自己该怎么做!每每看到电视机里有照片浏览的时候,有好些个孩子总是会选择坐下来去看!一有电视机是老师操纵的这种向师性;二有揣测老师可能要上课的想法;三也有因为对照片的好奇和兴趣而导致!不过不管是哪一种因素导致,这都是孩子自己思之后自主所作的决定!
王禹逸立刻说,这是我们小班的时候!
张范旸、王梓、王冯奕、孙嘉涵、明涵宁、刘智轩、林子屹、石泽堃、冒张雯、朱艺丹、钱吴瑞、练帅成等等小朋友一来到教室里都静静地坐在位置上感受着……
那边,朱艺丹、刘睿在看书;那边是一个奶奶送来两盆绿萝以净化教室空气你;那边又一个奶奶带来一盆花;那边石希瑞对教室里那么多的绿色植物非常好奇:“为什么要送花?”那个奶奶在耐心的进行解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在做着,彼此独立,却又彼此共同生活!
(四)
根据计划,配班老师跟孩子们讨论这学期需要带哪些东西来幼儿园。以后,教室里的任何事情,都要先与孩子商量,然后在请求爸爸妈妈的支持和帮助!一是体会这是孩子这个“我们自己”的事情;二是慢慢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意识,不带强求,慢慢浸润的!
恰是假日,孩子们可以对这些要带的物品进行一个准备了!
回顾这五天,体力,脑力,连轴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