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家长和孩子,谁不盼望能够碰上一名好老师;作为老师,又有谁不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被学生和家长认可的教师。但是,怎样才能实现这么一个愿望,却不一定人人都明白。这是我对一名陷于困惑的教师的回答,希望能够对各位有所帮助。
对待亲人,最重要的是真诚,这个真诚可以从你的一以贯之的言谈举止中自然流露出来。爱学生,并不是不讲原则,和严格要求也并不矛盾。试想一想,为什么你的儿子不会因为你的更加严厉的管教有更加过度的反应?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明白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他好——让学生明白这一点很关键。要让学生明白,不是靠说教,而是看你究竟怎么做。
包容,决不是对错误的视而不见,甚至应该是更加严格的要求。但这个细致、严格的要求,就要务必注意讲求一定的工作方法。方法的获得,无外乎直接经验的积累和间接经验的学习。作为相对年轻的教师,间接经验的获得应该是我们提高工作水平的最主要的方法。这个间接经验,包括我们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向书本学习,甚至向学生学习。
当你真正能够做到带着一片诚信、带着满腔的工作热情、讲求一定工作方法,耐心细致地去做学生的工作的时候,你会发现,从学生那里就会获得作为教师很看重的良好工作体验的。笔者曾经拥有这样一位班主任老师,虽毕业近三十年却仍然备受当年同学们的尊重。我的这位班主任老师姓胡,初中三年一直担任我班班主任,其貌不扬,不苟言笑,对待同学们非常严厉。当时,哪怕是课件,只要听到老师的脚步声,班里都会骤然安静下来。但是,我们的胡老师的严厉和严格要求,现在都成了我们这些已经人到中年同学们的温馨回忆,因为,我们的胡老师的严厉,不是蛮不讲理,而是实实在在地对学生负责,是实实在在的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印象里,老师会因为我们的学习不认真提出严肃批评,但并不可以提高声调,更不侮辱人格,只是那么言简意赅几句话,就让我们羞愧不已,再不重犯。你可能会说,胡老师有权威才会有这样的工作效果,那我就告诉你胡老师的权威从哪里来。每天,七点左右,我们照例要上早自习。来的早的同学,会很惊讶的发现自己的班主任教师往往已经到了教室,而且和大家一起早读;每天放学,总是大家都离开学校了,老师才会离开教室,下班回家。也并没有太多话,就是在教室后边改改作业、备备课加上回答同学们的一些问题什么的。初中二年级,胡老师就要求我们每人买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买来大白纸自己订本每天做里面的习题,老师经常进行批改——这些自然是额外的工作,没有报酬的。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使我们的老师总能在某些问题的苗头刚刚出现时,就会很有预见性的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二年级时,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小孩子们开始不再安分,出现了传纸条、起外号和朦朦胧胧的早恋苗头,胡老师及时发现,采取得力措施一举就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方法吗,咱们以后再说,反正挺治病。不知啰啰嗦嗦讲这么多对你可有帮助?
还有,需要指出的是,适当的对那些属于孩子天性之列,又不是原则性问题的小毛病、小错误予以忽略,也确实并不为错。“容错”,恰恰是很重要的一种工作方法呢!当然,如果问题比较典型、比较有代表性,可以用引导的方式加以引导和纠正。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有些问题的过分关注,恰恰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会弄假成真的。比如学生早恋问题的处理,务必要慎之又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