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分享越成长,亲爱的家人们晚上好!
2022年这个春天,虽然疫情束缚了我们的脚步,但花开依旧,在最美好的春光里,我们在这里共同成长。
青少年抑郁现在在我们身边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了,我女儿班里的同学这个学期休学了,大庆市三医院确诊为抑郁症。
296
当看到她的诊断书的时候,我的回忆就被拉回到我的孩子小学五年级时也被医生诊断有抑郁情绪的这段时光,这段经历让我近距离的接触到青春年抑郁情绪,所以我很想把这段难忘的经历分享给大家听。
我正式的分享开始啦!
美丽的蜕变往往来自于很痛很痛的领悟。
孩子小学五年级那一年真是一段很难熬的时光,孩子的奶奶刚刚过世。老人是小学校长出身,比我懂教育方法多了,加上她又特别疼惜她这个唯一的小孙女,所以孩子和她的感情非常非常的近!老人在孩子心中的位置要比我重要,可见老人对孩子的教育与照顾有多么的用心,我至今都非常感恩她!也一直为有这样的婆婆而骄傲!
天不遂人愿,老人孩子四年级的时候查出了癌症,仅仅八个月的时间就离世。
414
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讲,生老师病死,多少都是有心理准备的,但是对于我女儿,在她这么小的年纪就要经历生离死别,对于她来讲没有任何思想准备。但我女儿从小就非常懂事,对奶奶从生病到去世,从来不哭也不闹,看上去是很平静的接受着这些发生。在奶奶离世以后,我和我老公不久就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同时我们俩也非常的忙碌,我基本上从早上四点多就出门,晚上七八点钟才回到家;我老公因为工作调动也很忙,同时因为对新岗位不太适应所以心情也不太好,时不时的会朝孩子发脾气。这些我们都以为是生活中很正常的发生,但是三月底的一天晚上,孩子在临睡之前和我说了一句话,突然之间就让我睡不着觉了。孩子很认真的和我说:妈妈,我发现我以后再也高兴不起来了。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她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最近天天是这样,总是高兴不起来,而且越来越觉得以后再也高兴不起来了,让我睡不着觉的不仅是孩子头一次说出这种话,更是孩子流露出来那个绝望的眼神,这是我从来没有见到过的,我当时就傻了。
因为从孩子十几个月大,我就开始学习家庭教育,十年以来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所以孩子说出这样的话以后,以我对家庭教育的直觉就告诉我不对劲儿。孩子是不会装病的,刚刚她说的话正说明了我忽略了孩子最近的状态。
于是我从头开始捋了一下孩子的情况,结果发现自已犯下了大错!而且情况非常紧急!必须马上面对。
一、三个大错导致了孩子陷在负面情绪中无法自拔:
1、 死亡教育的缺失:
我们这一代是没有死亡教育这回事的,在我的人生中没有很早就接触死亡,所以我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和经验。而孩子奶奶的过世对于我女儿是极具杀伤力的。所以在死亡教这一方面我们家是没有任何准备的。在学习心灵成长以后我才明白,虽然在老人生病期间我有心理上有所铺垫,但最后并没有帮助孩子完成与老人临终前的告别,这在孩子心理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2、 情感上的忽略:
孩子奶奶去世几个月了,我们成年人是在慢慢适应当中,因为在我们的经历中,这样的事情都经历过,但我的孩子才11岁,而且她失去的人在她心中就是天的奶奶!当她的天坍塌了以后,她该怎么办?她在内心上是根本接受不了的,但是她不会和任何人去说这些的,因为她还太小,还不会表达,另外没有其他人能代表奶奶的位置,所以她又能和谁去分享她的痛苦呢?所以孩子其实是需要一段时间来过渡的,这段时间让她适应她的生活中不再有奶奶的事实,让她慢慢的接受这个现实。
在孩子最悲伤的时候,我和她爸爸都没有“看见”,这是我们最大的失误。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感受会是什么样的?没有了奶奶,孩子就像是断了线的风筝一样的无助,就像失去了阳光雨露的小花一样日渐枯萎。
在孩子最需要情感支持的这段时期,我和她爸爸不仅都没有顶上去。相反我们却各自的忙碌忽略了她,而且她爸爸还时不时的吼她。吼叫只能让让爱的流动停滞,让孩子恐惧,只会让孩子感到自已不够好,她就不会接纳自已,而且也感受不到爱的能量。
3、复杂的青春期
小学五年级的孩子,自我意识已经开始萌发,很多孩子都开始变得有个性起来,呈现出来的就是同学之间没有以前那样容易相处了,矛盾变得多了起来。我的孩子正在她人生极度悲伤的时候又遇到在学校和同学们相处的种种不顺心,平时原本玩的很好的好朋友突然就变得挑剔起来,同学关系变得复杂起来;同时班主任是一个极为严格的老师,我女儿感觉无论怎么做她都不满意。种种的这些发生,正处于心力交瘁的我的孩子难免会感觉到力不从心。
上面几种因素加到一起,孩子就顶不住了。
但是有一点:
无论是多少种因素叠加,中间有一条主线是我所忽略的,那就是我的孩子正在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呵护!无论面对多少的发生,如果做为父母没给到孩子足够的情感支持,如何让孩子去面对外面的风风雨雨?孩子自然是没有抵抗力的。
有了这层发现以后,我当时的心情是无比惭愧和自责的。我竟然在孩子人生这么重要的时刻忽略了她,让她无处释放内心的痛苦。
2、 从心灵成长的角度来看,其实没有这个症那个症,所谓的抑郁症或是强迫症,其实就是能量低了。
怎么提升能量?我要怎么做?
那晚当我捋出这些情况以后,片刻都没有迟疑,我首先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带着孩子出去散心。因为靠近清明假期,所以天还没亮,我就订了两张机票,早上就带着孩子直飞山东,利用清明假期在烟台各个旅游景点玩了三天。我原以为散心管用,但在这三天里孩子一直是消极的、冷漠的,没有生气与活力的,就好像这个世上所有的一切都与她无关!看着孩子,我当时的心都快碎了!为了能够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我甚至还在烟台买回一条小泰迪,但是孩子依然木木的,依然无动与衷。我真的心急如焚~!
于是就带了她去了烟台一家心理医院,医生诊断她有抑郁倾向,需要回到本地以后做一段时间的心理梳导。
回到大庆在和心理医生打交道的过程中,我发现医生能起到的作用真是微乎其微的弱,因为医生并不比我更了解我的孩子了。
所以我无数次问自已怎么办?我还能做点什么?
后来晓颦姐的一句话点醒了我,其实孩子心里明白生老病死是正常的事,所以面对死亡,孩子不是不能忍受老人离世的事实,她不能忍受的是从此失去了像老人那样对她的疼爱。如果我们父母能够代替她奶奶,像她奶奶疼爱她那样的程度去疼爱她,那么她就会舒服很多。
真的非常非常感恩晓颦姐的支持与点拨!
晓颦姐的话让我我一下子明白过来了。
每个孩子都有两种需求,一种是物质需求,一种是心理需求。
我女儿的心理需求就是恐惧从此以后再不会拥有像奶奶那样的爱了。
我和她爸爸需要做的是用我们的爱来代替老人,换句话说老人能做到什么程度,我们就要做到什么程度,让孩子明白:虽然老人离开了,但是爱一直都在,以前是老人爱她,以后是我和她爸爸接过接力棒来继续爱她!!
所以我们需要调整的是在生活中给到孩子像老人一样的疼爱!这份能量才是孩子所需要的。
三、父母调整好自已的状态,比教育孩子更重要。
1、首先需要调整状态是的我本人,我需要先清理自已的情绪。
当时我在反省到自已的错误的时候,尤其在听到心理医生的诊断的时候,做为妈妈马上就有内疚、心疼等等情绪涌上心头,而且那几天我陷在了内疚的情绪里无法自拔,焦虑,整个人不能说话,一提到孩子马上就泪雨下。于是我找时间大哭释放了两次,感觉好多了,能正常表达了。后来又和自已对话了很多次,就用碧霞姐的方法: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在教育和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我已经尽了我的全力!
2、投入我们走心的、高质量的陪伴:
在我平静下来以后,把我的想法和我老公说了,于是我们夫妻俩立马放下手上一切的事,全心全意的陪伴孩子,孩子的业余时间全是我们三家三口吃喝玩乐的时间,孩子喜欢去逛夜市,我们就天天去逛,天天吃各种小吃。孩子喜欢玩游乐项目,我们就一样一样的玩;孩子想和同学们一起度过她的生日,我们就把她的好朋友全请到家里来,。
总之一句话,只要是我能想到的,或是孩子提出来的,我都毫不迟疑的一件一件去做,而且是带着我们的爱走心的去做!
在陪伴她的过程当中,我们就像是对待刚出生的宝宝那样对待她,投入前所未有的耐心与微笑,我们微笑的、充满爱意的眼神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她,用我们全部的爱陪伴着她,孩子也明显感受到了。
一天天过去了,渐渐的,我发现孩子开始有笑意了,再渐渐的,孩子开始笑了,从微笑,到大笑!孩子那颗冰冷的心,终于用我们的爱给暖过来了。
我带着孩子去心理医生那最后确认了孩子的心理状况,医生的原话是,我女儿是一个内心充满快乐的孩子。我把她的结论做为这段时期的胜利结束。这是走出医院那一刻我留下来的记录:
心理医生对于我的作用只有两个,一个是给孩子下诊断;另一个就是让我明白依靠外力治标不治本,因为产生抑郁的原因是在我们家庭内部,所以我们要去寻找内因,在家庭内部做调整。既便在心理医院用药治疗,但治疗结束以后,如果家庭氛围不变,父母的认知不变,孩子还是会回到老路去。
3、永远做孩子的加油站,充电宝!
一直持续的让孩子在情感上能链接到爱的能量。
平时在生活中我们父母无论多忙,都要“看见”我们的孩子,要注意家中能量的流动、爱的流动性、以及家庭序列的完整性(不能忽视父爱在家中的作用)。
我继续陪伴着她走过小学毕业前的那段时光,做为班里唯一的家长代表我参与了孩子的学校毕业联欢会,让台上的孩子能够看到坐在台下的身影,感受到她人生重要阶段有妈妈的参与和陪伴;我给班里制作了相册,一起和孩子回忆小学的美好时光;组织同学们和老师临别的相聚,陪伴孩子一起望着老师渐行渐远的背影;她爸爸则在初一开学时那天清晨特意请假牵着孩子的小手一起走向校园,我们全家一起去感受孩子的人生重要阶段所带来的美妙感受。
4、父爱不可替代、不可弱化!
一个没有杂音、步调一致的家庭不会惧怕任何风雨。
我们夫妻俩平时的角度就是互相补位,父爱母爱缺一不可,尤其是我,在孩子面前从来不会弱化爸爸的作用,从来不说贬低孩子爸爸的话;我们夫妻俩遇到矛盾的时候,也从来不让孩子插手。
可以说,在这个全心陪伴孩子的阶段里,如果不是我老公的努力,靠我一个人真的不会在那么短的时间就把孩子的调状调整过来,父爱不是我能代替得了的,我到现在还记得他拉着孩子的小手穿梭在夜市里的眼神儿,是温暖的、爱恋的。孩子如何不被融化?!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任何时候,父爱都是母亲替带不了的,在孩子心里,父爱和母爱一样的重要。我们母亲任何时候一定不能想当然去代替父爱,一定要让孩子去体会、感受、享受像父爱的滋养!
5、接过奶奶递过来的接励棒,做好补位!
奶奶除了对孩子的爱,还有生活中那份细致,也是需要我学习和补位的。
事后我总结了一下,孩子为什么平时会那么喜欢奶奶,一是奶奶那份细致;二是奶奶的教育方法,这些都是我缺乏的。
我原本其实是一个粗枝大叶的人,但是我后来在照顾孩子的时候会自动的细心一些,尤其是在一些细节上,比如给孩子剥水果,我会剥的比以前细致;我也会经常给孩子送一些她喜欢的小礼物。我会经常留意到孩子的喜好,经常去做让她感动的事,让她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温暖。我想让孩子明白,奶奶能给到她的,我和她爸爸也能行!
上面就是我们的全部经历,在孩子爸爸和我的共同努力下,每天用微笑、拥抱、爸妈的味道,和孩子尽情的玩耍,懂她、理解她、疼她。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把孩子的状态调整到正常水平,甚至更高。在小毕业联欢会的主持训练中,班主任对孩子的评价是抗压能力强;初中班主任则评价孩子情商高。
7、 中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上了初中以后孩子正式进入青春期,随着激素水平的上升,同学关系变得复杂,学习压力的增大,孩子经常会有心烦气燥的时候,我的做法是这样的:
1)引导孩子了解自已从身体到环境再到情绪的变化;
2)引导她用多种方式排解自已,比如:
*鼓励她写作、绘画,将内心不想外露的东西用文字、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
*鼓励她唱歌跳舞和滑冰,将自已的精力发泄出来;
*鼓励她多交朋友;
*每周五晚上给她加油。我们不会像其他的家庭那样一放学就立马扎进补课班,我们家是雷打不动的会吃一顿大餐,要么在家里做一桌好吃的,边吃边看电视节目,全家笑成一团,我们用这样的方式犒劳一下孩子这周的辛苦。
所以面对新的环境以及学习压力,孩子表现出了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内心的弹性,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都非常的融洽,经常幸福感爆棚!
我很感恩孩子小学这段难忘的经历,它让我们一家三口就像是强力胶一样紧紧的粘到了一起,让我们感到彼此的重要性;同时也让孩子感受到了来自父母的爱并不比奶奶的爱少。还让我关注到孩子内心的平衡与情感支持的重要性,所以当她班上很多孩子呈现出青春期的问题而搞得家里鸡飞狗跳的时候,我们家里平静如水。
这段经历同时也让我明白青少年抑郁情绪是怎么一回事:
青少年抑郁症的心理成因: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爱,得不到父母的理解、认可、尊重和接纳。
青少年抑郁症的家庭是孩子缺少爱的滋养,内心的小孩越活越枯萎,父母没有给到足够的情感支持,会让孩子链接不到爱的能量,认为自已不够好。
青少年抑郁情绪的产生,其实并不可怕,它只是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家里的缺失:我们给到孩子的关注是否足够?我们是否全心全意的给到孩子足够的情感的支持?孩子能量低了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关注到?我们能做的是什么?
做为父母,我们最好不要等到孩子出现各种症的时候,才“看到”孩子,而是要在平时的生活中保持和孩子情感上的链接,并随时觉察家庭的缺失并做好调整。
所以,生活中的每个发生,都是一面面镜子,只要我们愿意去面对,终将会带我们去向更高!
好啦,亲爱的家人们,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
别等冬天到来,才想起春天种下的花;
别等时光老去,才想起陪伴身边的人。
这句话我想送给所有的父母,一定要珍惜我们和孩子相处的时光,做孩子的老铁、同学!
人们常说,你在三四月做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正是因为有了春的播种,才会有秋的收获,在2022年春天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让我们一同学习成长,一同做智慧的家长,让我们一同努力,之后遇见更好的自已!
最后,再一次感恩大家的陪伴!谢谢大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