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东周六(春秋6)
标签:
转载 |
河南商丘
(2014. 03. 11)
颠沛列国中,
游说皆成空。
纵然故乡地,
谁识仁义功。
【历史背景】:
归德府文庙,又名孔庙,为祭孔圣地。坐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内,是河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庙建筑。与全国其他文庙布局不同的是,归德府文庙大成殿极具中原风格的建筑特点,是唯一一座学堂建在大殿右侧的文庙,形成了左殿右学的独特建筑格局。归德府文庙被列为河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背景】:
孔子周游列国,回到祖籍宋国商丘(约公元前493年)时,曾在此讲学,后人为纪念孔子,就在此修建了文庙。归德府文庙始建于元初,距今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历代均在原址上重建。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孔圣人也真是的,宋国在历史上曾经吃过“仁义”的亏啊。您在这儿“贩卖”仁义的观点,这不是瞎掰嘛!
“仁义”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方子”,可在战火连天的年代,各国需要的是立竿见影的“方子”啊!
【旅游趣事】:
河南商丘
(2021. 04. 17)
孔进窟窿 窟窿藏孔 窟窿孔
崖遮夫子 夫子观崖 夫子崖
艰途插曲
【景点介绍】:
夫子避雨处位于今河南省永城市芒砀山主峰西南夫子山南坡,为纪念孔子,后人雕孔子石像一尊置于石室内,石像面南拱手屈膝盘坐,现面部已残。洞外石刻甚多,现石室东侧仅存明代残碑二通,碑文字迹模糊,为明万历年间所立。夫子崖前有晒书台,传说孔子带弟子在此处避雨,雨过天晴,在此台上晒书,故名晒书台。当地人说此台晚上不下露水,晒粮可以过夜。![[转载]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东周六(春秋6) [转载]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东周六(春秋6)](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历史背景】:
传说春秋末年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去曹适宋(公元前493年),途径芒砀山,天降大雨,孔子师徒在此避雨。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孔子周游列国的道路是艰险的,也应该是枯燥的。路上遇雨,虽然是麻烦,却也是为枯燥的旅途增加了一个插曲。
【旅游趣事】:
夫子山景区之所以得名,就是因孔子在此避雨。可在“大汉雄风”景区买票的时候,就听说夫子山是被“私人承包”的景区,但并没多想什么。等到景区门口买票的时候,有感觉了 --- 门票60元。等进了门,感觉更明显了,先是穿过一片商业街,随即看到的景色是玻璃栈道与仿古楼阁杂处,天上的高空滑道与山谷中的跑马场辉映,映衬着山体上巨大的摩崖石刻。让人一下子有了时空错乱的感觉。绕了几圈,也没找到“孔子避雨处”碑,一打听才知道,这块碑被“圈”在文庙后面,要进文庙,还得再花15元的门票钱,想不到这里还有“二次承包”。所幸,七拐八绕的,绕到了文庙后面的栅栏旁,透过栅栏,也算“瞻仰”到了圣迹真容。哎!孔圣人啊!当年您在周游列国的路上,要是这么会敛财,至于惨到“绝粮”的份上吗!
河南周口
(2021. 04. 15)
绝粮难移师生志
高歌倾诉天地情
苦中作乐
【景点介绍】:
弦歌台位于淮阳县城西南方位,它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孔子困于陈蔡,绝粮七日仍弦歌不止的的圣地,是国家旅游局开发的“孔子周游列国”旅游路线的必到景点。弦歌台整体布局分三进式,第一进院是弦歌碑林,但由于战乱,已全部被毁,现在看到的大都是近几年才雕刻的。弦歌台的主体建筑叫大成殿,它始建明代,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单檐歇山式,绿色琉璃瓦覆顶,周围有回廊,廊下24根青石方柱。大殿内正位坐像是孔子的塑像。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大殿内东西两侧列坐的十位哲人,就是七十二贤中的佼佼者。弦歌书院,是春秋时期孔子三次来陈讲学的纪念地,为中国三大古书院之一,建筑为四合院,正面是五间两层藏书楼,毁于建国前的战乱之中,东西两侧各有三间讲堂,现残留房舍,整个书院已作出复修规划。
【历史背景】:
东周时期,孔子曾三次来陈国讲学,最后一次是公元前489年,楚昭王派人请孔子讲学,但孔子讲的大道理是让统治者如何治国的,让统治者如何如何管理百姓的,陈国的老百姓不愿意了,没等孔子到楚国见到楚昭王,老百姓就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围困在南坛湖的一个小岛上,不给他们吃,不给他们喝,孔子和弟子们饿得头晕眼花。绝粮七日仍弦歌不止。陈国的老百姓看到孔子七日不曾饿死,还整日给弟子们诵史讲学,便尊称孔子为真“圣人”。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挨饿已经够难受了,倘若此时师徒几人的精神再垮了,可就真危险了,想必“弦歌”之举是出于这个原因吧?有句俗话叫“饱吹饿唱”,是不是打这儿来的啊?
【旅游趣事】:
反复对照手机上的地图与手中的打印版地图,终于找到了“正途” --- 古城里的第一个景点:九曲桥。桥一看就是新建的,可这里是旅游线路上的一个“标志点”,桥的另一端就是弦歌台。现在国内大多数文庙都已经是免费的了,可这里依旧是收费的,甭抱怨,老老实实给人家掏钱。门里人不多,但烟不小,这几天逛的几座庙宇都是香烟缭绕的。据说是因为“三月三王母娘娘生日”,可您给王母娘娘过生日跑孔庙烧什么香啊!在大殿前,看到俩中年妇女,挨个給每座塑像磕头,一个塑像磕仨,连眼睛都不抬,看着看着,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趁她们磕头间隙问她们:“你们求谁呢?求什么呢?”俩人很直率地回答了我“不知道!就是给神仙磕头来了。”听了这个回答,真不由得多给她们讲几句了“您求人办事,还得打听清楚这人管不管这事呢!而且也得跟人家说明白您到底求什么啊!求神仙不更得说明白了嘛!您别让神仙猜您的意思啊!”这俩人一听,似乎觉得我的话有道理,一个劲儿地对我表示感谢。我也冲她们摆摆手,赶紧就走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