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鹰与小鹰”材料作文点评两篇

(2014-12-11 10:42:58)
标签:

育儿

分类: 高考高考

“老鹰与小鹰”材料作文点评两篇

深圳外国语学校 葛福安

【原题】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小鹰学习飞翔时,老鹰会把小鹰放在背上高翔到7000英尺的上空,出其不意的让小鹰自由下落。小鹰们努力煽动翅膀却飞不起来,老鹰会急速俯冲在紧急关头稳稳的把小鹰接住。经过一段时间,大部分小鹰学会了飞翔却仍有一些小鹰还是不停的下落。老鹰把这些小鹰放回鸟窝,小鹰们回到了家,放松了下来。老鹰却开始一点一点的啄开自己的窝,一点点的抽走里面的稻草,鸟窝开始摇晃,老鹰没有停下来。小鹰们别无选择,只能用尽最大的力气学会飞翔

材料二:10月29日晚,一架重庆飞往温州的航班上,头等舱乘客郑某某不听乘务员和安全员多次“关闭手机”的劝阻,仍强行开机在被乘务人员及其他乘客强行制后,该乘客扬言自己是福鼎市市长儿子,威胁让父亲报复当班安全员和乘客。公安机关给予其行政拘留5天的处罚。其父回应:我儿子己是年满23周岁的成年人,我相信和支持公安机关会依法公平处理,会给社会客观公正交待。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评一】

不予保护,促其独立  (50分)

深圳外国语学校  高二(2)班   杨夏欣

(评题目。拟题为写作的先导,好题一半文。题目中的核心词语为“保护”“独立”,联结二者的是“促”,可见其目的。题目隐含了主语“鹰爸”或“父母”,“其”也很清楚,指“成长中的孩子”。此题态度明确,不隐不绕。)

   老鹰从不为落后的小鹰提供温暖的巢穴。因为它明白,不从温床里醒来的小鹰永远飞不上蓝天。福鼎市市长让犯错的儿子接受社会公正的判决,因为他明白,处在“特权”保护下的年轻人永远不能真正的成长。(此两句为引材料,用了两个相同的句式“因为它(他)明白,是对材料所呈现的结果进行内在原因分析,简析,一语而直。是为引材料之要旨。)“不予保护,促其独立”(中心表达在此再现,这是一语立骨,也是议论文写作的关键。)这是老鹰和福鼎市市长共同的选择。毋庸置疑,真正有益的教育(此五字是全文的基点,一切皆立于此。)在于静观其变,适时提点。让对方正视残酷的现实,学会独立(段评:第一段引材料、立观点,功用清晰。)

   不予保护,促其独立是当代众多名士(为何拈出当代名士?此语突兀,而且有例证之象,但下文无例证,此处要再斟酌!)的选择。表面上看,它近似于黄老的“无为之治”,但就其内里而言,这是为人父母最高深的境界(这句话至关重要,为人父母的至境,与上文“有益的教育”相贴切)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过分保护,不仅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发展,会酿造其一生的悲剧(从“不予保护”到“过分保护”,从正面到反面,思维活络!)前日里闹的沸沸扬扬的“李天一”案与“我爸是李刚”辛辣地揭示出宠溺孩子,特权保护的严重后果(这是反例,令人警醒!)这些活生生的案例不断叩击着社会的“神经”,让多少曾有过这一教育理念的父母辗转难眠。(语言较有表达力,用“神经”“辗转难眠”,有形象在内里,令人印象深刻。)然而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当今世界上最“原始化”的非洲,我们惊讶的发现这里的每一个成年男子都精壮有力,勤劳勇敢。原来历史沿袭的风俗教会男孩们完成从男孩到男人的转变。18周岁的那一晚捕猎经历会永远让他们明白,只有不断历练自己,正面困难,才能收获平稳乃至幸福的人生。(“原始化”会教育,而今人却不会教育,没有有益的教育,这应该令人深思。)可见父母适时放手是多么重要,一个人能否破茧成蝶的关键即在父母对自己的管控程度。

(段评:总体这一段还是以说理见长,“说理”附以“事例”,论证的思维色彩就显现出来了。而且,请注意一下这一段里的评注者加点词语。其中有表示思维层次的词语,如“表现上看”“就其里而言”;有表示句意关系的关联词,如“不仅”“更”“然而”“只有”“才”;有表示程度的词,如“适度”;也有形象性词语,如“破蚕成蝶”;有表示总结性的词,如:“可见”。如此等等,构成了这一段充分的论证色彩,这才是议论文的体式!)

不予保护,促其独立,不意味着“放养”。(下一段怎样进一步写,这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这里用了一个“并”字,那么,它意味着它接受一段应该是怎样的呢?这里的写作与前一段的关联度高不高呢?这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评注者觉得,这一段似乎可以与前一段互换一下位置。请大家思考一下,这样可行否?为什么?)我们承认孩子需要教育,但教育的尺度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这段以华裔虎妈为主例的段略里,这句说理的话是核心。这句话表达得非常好,但问题是,它与本段的首句什么关系?或者有什么关系?如果把它作为本段的首句,行不行?)华裔虎妈以其“凶猛”的教育方式闻名世界,但女儿一进入大学,她立马放手。不管女儿面临着多么不适的困境,她也绝不提供过分的援助。“18岁以前,你是我的。18岁以后,你要找到你自己。”我们必须正式虎妈教育里过于严苛的“中国元素”,但同时也要看到她受西方自由观念影响下的睿智见解。在适当的时刻,让孩子走进社会,走出温室是虎妈教育里最明智的一笔。(段评:此段最精彩的是引入虎妈材料,在对虎妈教育方式的分析中,可见作者的见事析理的能力,其中抓住的是虎妈妈教育方式的表象的严苛与内在的明智。这样的分析,显出现作者的写作核心能力就是分析论证的能力。)

 的确,某种意义上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严酷的,但它同时也是最原始的。(为什么强调其“最原始”?)世界不断发展,但有些真理性的内涵却万变不离其宗。父母应当在适时放手,在他成长的关键一刻放由他自己“攻坚”。(“适时”一词又出现了一次,看来作者的想法有所变化。但是,已经是结尾了。如果写作之初想到这里的话,题目可能会改成“适时放手,促其独立”了。这也是评注者的一揣想而已。)

 鹰击长空,回首向来,小鹰会铭记老鹰放手背后的厚爱。他日出狱,曾经轻狂的年轻人会懂得父亲的深明大义。(结尾处再次引入材料,此为有头有尾!写作者可学习之!)孩子需要自由,请让他自己来领略苍穹的奇雄广阔;请让他自己体验人间百态,与世相融;请让普天下爱怜子女的家长放手“一搏”,促其独立,不予保护。(段评:“三请”之下,以带有抒情之笔作结,使得文章有深情回眸之效!)

总评:全文体现出作者对材料作文写作有相当成熟的认知。有观点立骨,有对原材料的“透析”,更有对自己所运用论证材料(原始非洲、虎妈)的见事析理的分析过程。开头关与结尾相当圆熟。可推敲处在于:一是题目,虽说题目“不予保护,促其独立”一开始给人态度明确之感,但是后文在分析论证的过程中多次出现“适时”“适当”等字眼,与原题有漂移的感觉。二是中心段略的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内容关联度不大,需要再从思路上调整。三是原文有937字,字数偏多。

 

点评二

有一种爱叫作放手   (47)

高二(12)班 毛家辉

(评题目。这个题目属于“有一种...叫...”,不算太新鲜,但也有意思。“有一种”就是说还有其他种,而作者所要论证分析的这是种叫“放手”的爱,这就是全文的核心概念。)

 

每一个人都有像小鹰一样开始学习飞翔的时候,但却不是每一个父母都能像老鹰一样放手让自己的孩子去飞。(引用材料,高度概括,这叫化用,多而“化”之,却没有变化。这应该是引材料的高手!)有很多家长让孩子躲在自己提供的温室后面,窃以为(这里不能用“窃以为”,要用“自以为”。)这样就是对孩子好。殊不知(“殊不知”比“窃以为”用得好!)还有另一种爱,叫放手。(段评:很简洁,非常经济地做了引材料、析材料、出观点的三个功用。)

    虽然很多家长这么做(仍然扣住第一段的“温室育人”来写,也能见出文段之间的关联。)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但是家长可以保护孩子一时,保护不了他们一世。如果一味地这样自厢情愿地护着孩子,反而是害了他们。试想这样长大的孩子,哪能经受得住社会上哪怕是一点点的风吹雨打。温室中的花朵固然是美丽的,经历过风吹雨打而成长起来的野花,恐怕就不仅仅是美丽这么简单了。放开了遮阳伞,才能看到更美好的晴天。(段评:这叫就“不拿事说理”!有本事咱就说理。另外,请注意一下这一段里的评注者加点词语。总的思维层次有两层,一层是现实的层面,一层是用“试想”为标志的推想层面,二层互为补充,构成严密的思维过程。再就是关联词的使用。从某个角度说,会用关联词语是会分析论证的一个标志。另外,这一段有常见的比喻用法,风吹雨打、遮阳伞之类,也让文章柔美了很多。)

我认为,一个合格的家长应该像福鼎市市长一样,在自己的孩子能够独立承担责任的时候,不去一味地罩着他,这不仅是对他作为一个独立的成年人应有的尊重,还是对他最深刻的爱。(没忘记另一则材料,而且能看出这则材料的实质,用语精准。尤其是“最深刻的爱”又回复到全文的核心范围:爱。)

相比之下,(不要小看这四个字,它是思维的联结处,是筋骨相接的标志。)某些家长就是很好的反面教材,譬如李天一的父母,李双江夫妇,在自己的儿子犯下这么严重的罪行后,还一如既往地包庇他,纵容他,甚至还利用金钱干涉司法公正。这种赤裸裸的溺爱行为,在让人感到可恨的同时,又令人感到可悲。(可恨、可悲,分析到内里中去了!带着情感写作,不是虚的。)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李天一,只能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等到他父母离世后,又有谁能够帮助他呢?(段评:这一段例证为主。事,大家都熟,但所用论证语言,却未必如此恰切!)

古希腊的斯巴达人,在孩子七、八岁的时候就把他们放于荒郊野外,独自一人面对未知的一切。正是在这样的狼性训练下,斯巴达才成为了古希腊最强大的城邦之一。(这是正例,虽然没有出现“放手”“爱”这样的核心字眼,以无可置疑的古希腊,自然有服力。而且也能引起一下段的联系现实的段落。看似随意而写,却有文章脉络暗自勾连。)

放眼当下,我们不须像斯巴达人一样把孩子们都培养成最优秀的战士,也不能一味地圈养。我们要培养的人,不是牲畜。勇气、信心、自尊、坚强,所有的所有,都要从独立开始,没有独立的人格的人,是残疾的。(这一段仍在关联词语和正反两种思维的转换处给人学习的样板。聪明的人,多多从同伴的优秀处学习!)

鹰翱翔于蓝天,需要鹰妈妈狠下心来的那一扔,(不忘再次引材料!所谓结尾,更多的时候是回眸,而且是有意思的回眸,深情的回眸!)人要成长,就需要父母们的放手,很多时候,那狠心的一脚胜过千万次的拉扶。放手,是一种特殊的爱,也是一种最深沉,最伟大的爱。(点题句作最后的出场!)

总评:这篇文章给人一个启发应该是,找准一个写作的角度,当然这个角度是材料作文写作的“正面”,就去经营好在这个角度之下的一篇文章,而且打造好这样一个角度的文章结构,这个结构的经营取决于文章自身内在的逻辑,有心者可以分析一下这篇文章的结构。其次,经营好每一段,并且让这每一段与其它段之间有难以分解的关联。如果说这是“有意为之”,那么,毛家辉对材料作文的写作已经有着深刻的认知,熟稔的写作,给人一气呵成之感;如果不是“有意为之”,那么,作者已经顺从于立意之下的文章逻辑,所以,写出来的文章才如此顺当。毛家辉何人?来12班认识一下喽!听说长得挺帅的,虽说还没到帅呆的地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