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梅城』

标签:
杭州建德严州古城千年繁华 |
分类: 大好河山 |
“三江繁华驿,千年严州府”。都说只有来过梅城,才算真正读懂了严州古城穿越千年的浪漫。即使去了很多次,依旧会为这里的美而惊艳。
深秋时节的梅城,沐浴在黛色的清光里,有一种娴静而温柔的美。在如流的人潮中穿行,各色琳琅满目的特色小吃摆满了街肆,严州烧饼、臭豆腐饺、水辣鸡、梅干菜烤鸭、三都麻糍、建德豆腐包等等,令人垂涎欲滴。摩肩擦踵、来来往往的游客,几乎人人都是大包小包的。烟火笃实的梅城,自然是吃货们的天堂。垂涎欲滴的我们,变身“剁手党”,不仅一路免费品尝了诸多美食,还买了梅菜烤饼、麻糍、玉米饼、外婆菜。豆腐包,看上去普普通通,与平时大街上卖的没有什么两样,似乎谁都可以来一手。但建德豆腐包作为这里的名小吃,着实值得点赞。不仅个大价廉,而且纯豆腐馅,嫩滑多汁,微辣味鲜,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豆腐包。依旧选择了第一次时吃过的那家小店,朴实如邻、寡言少语的中年夫妻俩经营,门面不大,铺面干净简单,但却买客不绝。两个豆腐包,似乎就已经满足了贪婪的味蕾。梅城的草编、竹编制品不仅品种齐全,做工也相当精致,配以彩色丝巾,既时尚又不失古朴,是出游的绝佳伴侣。和好友小妹喜滋滋地一人买了一个手提藤篮,尽兴而归。
喜欢梅城,一个“梅”字,仿佛足以代表江南所有的诗意与温婉。在建德,有一种特有的“建德山梅”,长在高山之上,冷坞之中,不畏寒湿,花开五瓣,洁白芬芳,香气袭人。记得初访美城,就被梅城遍地的梅花所震撼。是江南赋予了梅城的清雅浪漫与诗意温柔。梅城,也是睦州、严州府城的雅称。民国建德县志有记载:“以临江一段雉堞半作梅花形故也”。雉堞呈梅花形的,除了南京、北京,只有建德这半座,故有“天下梅花两朵半,独有一朵在梅城”的说法。
梅城地处新安江、兰江、富春江三江交汇之处,北枕乌龙山,南临三江口,距今已有 1700 多年的历史。她是千年水路重埠、水路必经的咽喉之地,是联系江、浙、皖、赣、闽等地的水上通衢要道。她也是历史上久负盛名的严州,这里孕育出了唐代唯一的地方诗歌流派“睦州诗派”,同时也是婺剧徽戏的滋生之地以及清代“新安画派”的重要活动区域。李白、孟浩然、谢灵运等文人墨客都曾游历过梅城的山山水水,并留下了精彩诗篇,杜牧、范仲淹、陆游、刘长卿等曾在此任职为官。《水浒传》《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金瓶梅》等诸多中国著名古典小说,也都曾描述过这里的人文山水。
这里有着小桥流水的婉约,也有着黛瓦白墙的雅致。古城并不大,背靠乌龙山,一横一纵,两条街道,平整的青石板路两旁,是被时光细细雕琢的江南建筑。街上牌坊林立,据说最多的时候曾达到100多座,但大部分牌坊都已湮没在历史云烟中。虽然留存下来的牌坊不多,很多也是后来复建的,但雕工精致,气宇轩昂,着实为古镇增色不少。老街旧巷,时光悠长,这里的每一块砖墙古瓦,每一条小巷里弄,每一座古宅老屋,仿佛都在诉说着严州城的浪漫情怀和风云往事。
登上古城墙,远眺整个古城。一边是高低错落的江南房舍,一边是蜿蜒东去的新安江水。隔江而望,两座古塔遥相呼应,远山近水,仿佛在诉说着梅城的兴衰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