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在松阳这座千年古县,秘藏着一个金色的“布达拉宫”—杨家堂古村落。深藏大山350多年,这里云海梯田为伴,古屋老树相邻,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着与世无争的素淡与安宁。它也被中国国家地理誉为江南最后的秘境。
深秋午后,离开古堰画乡,第一时间便是奔赴杨家堂。蜿蜒狭窄的山路,勉强够两辆车并行。四十多分钟的车程,终于顺利抵达。山谷中仅有的平地,已经挤满了大大小小的车辆。好不容易在执勤交警的指挥下,寻了个空位挤进去。沿着村边的小路一路上坡,便与那两棵矗立村头的百年香樟撞了个满怀。深秋的阳光倾泻而下,古樟虬枝茂叶,遮天蔽日,宛若历尽沧桑的老者,守护着古村数百年的漫漫光阴。依山而建的20多幢清代古民居在山坳里呈阶梯式层层铺开,高低错落有致,斑驳的黄色墙体在阳光下闪着金色而迷人的光泽。
数人合围的古樟已逾数百年,两棵古树相依而立,四季晨昏,经风沐雨,被誉为“夫妻树”。这里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紧邻樟树旁,古朴却有着时尚气息的乡村咖啡馆成为了热门地,长相俊秀、眼光独到的邻村青年阿贵则成了古树下最忙碌的人。影影绰绰的光影下,门口的两把小竹椅、一篮子红柿子,仿佛无时不在提醒着游人,放慢脚步,停停走走,静享时光的从容。有的忙着拍照打卡,有的则搬一把木椅,迎着深秋的风,喝一杯来自乡村的咖啡或奶茶。一只温顺可爱的小花猫爬上屋顶,四下张望,抓耳挠腮,引起一阵惊呼。站在古樟下眺望,青瓦黄墙的老宅、葱翠茂密的山林、层层叠叠的茶园构成了一幅质朴温馨的的乡村多彩油画。
沿着蜿蜒曲折的青石小巷,缓缓走进古村深处。有荷锄而归、一脸憨实的老农,与你微笑擦肩。也有古旧的木门吱呀而开,小院深秋的光阴里,是炊烟渐起、饭菜飘香的笃实与安然。自产的红薯干、柿饼、蜂蜜、茶叶等农特产品总会吸引远道而来的游人停驻脚步。山那边的观景亭,则是远观古村的最佳位置。古樟、村庄、山林、茶园尽收眼底。时光在这里仿佛变得悠缓,那是人间烟火中最真实淳朴的味道。
选了家村头的民宿住下。因为比起白日的喧涌如潮,我更向往杨家堂别样的清晨。
在此起彼伏的鸡鸣声中醒来,走出房间,融进微醺的晨光里。山乡还在沉睡,几乎没有碰到什么人。百年香樟逆风而舞,沙沙作响。老屋鳞次栉比,沧桑古朴,漫山青色中,氤氲薄雾里,依旧是年少时故乡的模样。临窗高大的柿子树,已经挂满了串串如红灯笼般的柿子,为静谧的山村增添了如画般的色彩。
走过斑驳的老屋,大多木门紧扣。有袅袅炊烟在屋顶升起,不远处的茶山层层叠叠,青翠井然。初次谋面的大白也起了大早,亲昵地在身后脚边徘徊。时光毫不吝啬它的静,它的美,将它所拥有的一切慷慨赠予。
席慕蓉曾说过,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故乡的面貌,是一种模糊的怅望。。。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庆幸,出走半生,归来依旧心如少年,炽热坚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