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千年—再访永乐宫』

标签:
晋南之行芮城永乐宫东方画廊 |
分类: 大好河山 |
山西的古建,宛若时光洪流中的珍珠,历经千百年的世事苍茫,它的璀璨与夺目,仍值得世人惜时珍赏,留恋难忘。
相隔不过几十里的芮城县永乐宫,便是这样一颗国宝级的明珠。在中原小城三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只有早些年的时候去过一次。跟着浩浩荡荡的参观队伍,挤在光线有些昏暗的大殿内,除了嘈杂与混沌,几乎没有留下太多的记忆。这次春日里的晋南之行,是退职后用心做了功课的一场文化之旅。一半是源于对自由行走的热爱,一半是出于对一河之隔的山西这片神奇土地的好奇与向往。
春日的三晋大地,似乎还在沉睡之中。虽暖阳袭人,清风拂面,但依旧枯草荒野,一副颓败蛰伏之势。不过,沿途柳枝沾绿,麦田青青,春的气息亦是不可阻挡。最惊喜的莫过于悬崖边、田野里、山坳中,到处是无拘盛放、成片成片的杏花,在灰蒙蒙的主基调中格外招摇醒目,不禁令人想起那首有名的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
地处芮城县城北龙泉村东侧的永乐宫,又名大纯阳万寿宫,是为纪念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建。它建在西周时期的古魏国都城遗址上,是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道教宫观,同北京白云观、陕西户县重阳宫并称为全真道教三大祖庭。它于元代定宗贵由二年(1247年)开始动工兴建,一直到元代至正十八年(1358年)才竣工,施工期长达110多年,几乎与元王朝同始终。原址在芮城县永乐镇,1956年为了根治黄河水患,国家决定修建三门峡水利枢纽,永乐宫恰好属于水库淹没区。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投资220万元,历时6年,对永乐宫进行了整体搬迁,堪称世界文物保护史上的奇迹。
直行穿过松柏掩映的百米长道,便是赫赫有名的永乐宫了。自南向北,琉璃砖瓦,朱红墙体,在春日的清阳下庄重而古朴。永乐宫的整个建制是按照皇宫的格局来进行构建的,堪称元代建筑的精华。建筑群居于平地,但四座殿宇全部建于高台之上,如同一座座阁楼,层次分明。它的宫宇规模宏大,布局疏朗,除山门外,中轴线上还排列着宫门、龙虎殿、三清殿(无极殿)、纯阳殿、重阳殿等元代殿宇。在总体布局上,风格简洁独特,东西两面不设配殿等附属建筑物,这种建筑结构融汇了宋代的“营造法”和辽、金时期的“减柱法”,体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尤其是三清殿外的斗拱,层叠交错、雕饰简洁,屋脊两端的鸱吻线条柔和、精美华丽,令人惊叹流连。
满布四座大殿、总面积达960平方米的永乐宫壁画,是此行最大的惊艳。它既继承了唐、宋以来优秀的绘画技法,又融汇了元代的绘画特点,形成了永乐宫壁画独具特色的风格,也为它赢得了“东方画廊”的美誉,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无极殿中的《百仙朝元图》。《朝元图》描述的是群仙朝谒元始天尊的场景,它集唐宋壁画艺术之大成,采用传统的重彩勾填方法,近300位神仙朝着一个方向行进,形成一道朝圣的洪流。画中人物身高均在2米以上,构图宏阔,气势轩昂,笔法生动流畅,色彩富丽堂皇,人物造型丰满,面貌神态传神,衣纹严谨有致。站在大殿内仰望这些精美绝伦的壁画,700多年的沧桑时光,仿佛只是弹指一挥间。他们衣袂飘飘,神采飞扬,让曾经的古与当下的今有了隽永绵长之意。
走出永乐宫,却还是有些恍惚。途径几树杏花,铺满红墙,阳光斑驳,花影婆娑。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时间竟有些不舍。这里是随手一把泥土便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三晋大地。尧舜在上,黄河滔涌,炎黄子孙在这里繁衍生息,每一声叹息,都是尘风扑面。这里是明清戏曲的集散地,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戏台,元代的六座,全部都在山西。。。。。
表里山河,万言一默。这个曼妙生发的阳春三月,桃之妖妖,杏花朵朵。那么,就再来一曲《桃花红杏花白》吧!愿时光不朽,一眼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