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研讨会“对话中的文化”
研讨会时间:2014年11月29日,14:00-18:00
研讨会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
在展览“德国:艺术之域”开幕之际,中央美术学院与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将共同策划一场讨论,受邀嘉宾既包括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就有过多年在德生活经历的艺术家,也包括致力于摒弃差异,推进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合作的国际策展人和文化政治家。
对话是人与人交流中最为关键的之一,本次会议就将围绕着对话的本质展开讨论。尤其是在文化界,人们常说要在各个参与方之间展开一场“同一层面上的对话”。在人际交往日益频繁、网络联系日益普遍的今天 ,这就要求参与者具备更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只有如此,文化的活力才不会被低估,文化也才不会受到局限,以至落入俗套。
北京举行的这场研讨会将重点讨论以下五个问题:
·跨文化对话和文化交流将在何种程度上影响自我文化意识的形成?
·国际文化交流是否会给文化特征的保持带来危害?
·和平友好的文化交流和文化霸权之间的界限在哪里?
·对话的过程中有着哪些不同的文化传统?
·在网络时代,真实地点和亲身交往对于对话有什么样的意义?
就此五个关键话题,我们将整个研讨会根据话题划分为以下四个板块:
14:00-14:20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苏新平 致开场词
14:20-15:10
国际文化交流是否会给文化特征的保持带来挑战?
主持人:王春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院学术部主任,主要领域:美学研究、当代艺术研究、文化交流研究)
艺术家:Candice Breitz(“德国:艺术之域”参展艺术家)、 Martin Wehmer、秦玉芬(“德国:艺术之域”参展艺术家)、刘旭光、王书刚
15:10-15:40
15:40-16:00
16:00 - 16:30
东西方各自对于文化对话的理解—怎样的文化对话是有效的
主持人:刘悦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研究员,主要领域为美学与文化研究)
主题发言:金慧敏(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中国文化理论专家。专业领域为:德国近代哲学与美学,当前西方哲学,文学与文化理论)
16:30- 17:30
结构的多重性——如何在策展理念中展现“家国”和“异域”的概念
主持人:刘悦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研究员,主要领域为美学与文化研究)
策展人讨论:Ursula Zeller(“德国:艺术之域”展览策展人)、Thomas Eller、王春辰、冯博一
17:30 - 18.00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歌德学院(中国)诚挚邀请您参与本次研讨会的(第xxx部分:学者主题演讲与对话),担任此部分的主题演讲学者并参与相关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