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英雄志 之驺虞幡 (110)
(2010-08-20 10:38:50)
标签:
杂谈 |
分类: 南北英雄志之驺虞幡 |
“洛阳帝乡,舍此安之?”陆机所答非所问,回答刘琨。
内心之中,陆机自然有着浓郁的乡土情结。但是,作为吴中四大姓之一的首望子弟,陆机虽然远宦洛阳,飘零他乡,依旧有着强烈的自豪感,想重新挺振宗族名望,彰显祖先荣光。不过,这种心意,对于刘琨这个北地豪族,他不可能直接说给对方听……
“老蚕晚绩缩,老女晚嫁辱。曾不如老鼠,翻飞成蝙蝠。”刘琨澹然一笑。他当然清楚陆机这个南来士族冒躁的功名心,就又吟诵陆机自己所作的一首诗,点了他一下。
劲风阵阵,两个晋朝一南一北两个美男子大名士,各怀心腹事,尽在不言中……
“毕猎!”
号角声吹起后,有宫中司礼官高声大叫。
朝臣们三三两两,或骑马或步行,聚集在北邙南冈的空地上。
十二辆狩猎获车中,堆满了雉鸡、麋鹿、雀鸟等野物,鲜血淋漓,淌了一地的血迹。
伪帝司马伦虽然身穿戎装,根本没有真正去打猎,一直坐在武帐中和孙秀酣饮。
殿中中郎骑马,高声宣布:“皇帝诏曰:春禽怀孕,搜而不射;鸟兽之肉不登于俎,不射;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不射。”
众文臣武将,皆跪下行礼,口称万岁。其中有熟悉礼仪的,皆掩口窃笑――刚才殿中中郎所宣布的诏旨,本来该在打猎前告知参与射猎的文武。如今,鸟兽死都死了,说这些顶个屁用。
众臣跪在地上,膝盖生疼。不少人心中暗怪伪帝多事。司马伦和孙秀为了显摆威风,寒秋之际把大家弄到北邙山来射猎,哪如在家中醇酒美人快活温暖。
“李肇何在?”孙秀大声问。
“臣在!”卫将军李肇从群臣中闪出,满脸得色,意气洋洋。
他武夫出身,弓马娴熟,十二获车中,他和手下射获的野物禽鸟几乎有两大车之多。听孙秀一叫,他本以为伪帝司马伦要当众犒赏于他,故而十分兴奋。
“李肇党附贾庶人【注3】,暗怀怨望,行图大逆,诛三族!”
震雷轰顶一般,李肇愣在当地。朝臣射猎期间,伪帝武帐旁边,不知什么时候搭建了一座白色的棚子。如今,士兵执长槊,挑开帘幕,露出了里面狼狈不堪拥挤在一处的一百多人――男女老少都有,口中都被塞满木枚,呜呜咽咽――这些人,正是李肇的家人和三族亲戚。
未及反抗,几个身材壮大的禁卫军士兵已经把李肇打翻在地,严严实实捆缚起来。
李肇双眼冒血,大声哀叹。
原来,诛杀淮南王之后,李肇官职未得升迁,求开府不得,就私下给“皇太子”司马荂写信,声称孙秀专权擅政,未协军心,有招致军变的可能,应从速诛除。司马荂见有军将上书,不敢怠慢,赶忙拿给司马伦看。司马伦虽然当了“皇帝”,没有任何见识,加之长期以来他一直拿孙秀当作谋主心腹,自然把李肇的书信转交给孙秀。孙秀看毕,暴跳如雷,立即要求司马伦下诏诛杀李肇。
于是,趁着今日校猎的机会,司马伦、孙秀杀鸡给猴看,当众下令诛杀李肇三族。
刽子手得令,十二个人一组,砍瓜切菜般,依次斩杀李肇家人。
最后,才轮到李肇本人。
眼看家族亲人身首分离,李肇欲哭无泪。毕竟武将出身,这么多年来,杀人场面还是看过许多,自己还曾经亲手在马厩杀死过恩公杨骏。如今,落得如此下场,他也只得自认倒霉,乖乖跪下等着挨刀。
诸文武朝臣股栗间,不少追随司马伦的军将,特别是李肇手下,皆暗感寒心:当初如果不是李肇率军把守住掖门,淮南王一定会冲入宫内。只要淮南王入宫把痴帝弄到手里,如今的“皇帝”司马伦,早就在黄泉之下当野鬼了……
斩杀完毕,宫中司礼官高叫:“引留守填街先置前部从官就位,车驾还宫!”群臣再拜。
伪帝司马伦升辇。仪仗队排列好,准备返回城内的皇宫。
时近黄昏。一片樱桃色的霞光,在西面天际燃起,与地上冒着热气的人血交相辉映。红色的冷焰,沿山坡往下泻去,闪烁着暗红色的光。罡风吹过,血泊泛起了涟漪。
冷风吹过,群臣瑟瑟发抖。
“禀报陛下,齐王司马冏在许昌散发檄文,起兵造反!”
一个头插白色羽毛的驿兵口中高呼着,纵马而来……
【注1】开府,是指古代指高级官员(如三公、大将军、将军等)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之意。汉朝三公、大将军可以开府。曹魏、晋放宽开府资格,西晋诸州刺史兼管军事带将军衔者即可开府。开府置官属,本系三公所享殊遇,因而有“开府仪同三司”的名号,以隋、唐、宋、金、元均以“开府仪同三司”为文散官的官阶。清人习称督抚之官为开府。
【注2】袴褶,古代服装名,其名起于汉末。人们上服褶而下缚袴,其外不再穿裘裳,故谓袴褶。袴褶便于骑乘,为军中之服。魏晋至南北朝,上下通用,皆为军服及行旅之服。北朝尤盛,以作常服和朝服。唐末渐废,宋代仅仪卫中尚服之。凡穿袴褶者,多以锦缎丝带截为三尺一段,在袴管膝盖处系扎,以便行动。袴褶的束腰,一般多用皮带,贵者嵌镂金银。
【注3】贾庶人,贾南风被废杀后,又被废为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