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北英雄志 之驺虞幡 (14)

(2009-12-17 13:41:33)
标签:

杂谈

分类: 南北英雄志之驺虞幡
刘曜相貌很奇特,身长九尺三寸,垂手过膝,天生长着一双纯白色眉毛。他一双杏眼,望人之时,目有赤光,炯炯有神。此人头大而圆,阔脸,高颧骨,宽鼻翼。最奇的是,他须髯不过百余根,却每根都长达五尺,风神异常俊爽。
  
  虽然源出匈奴贵种,刘曜善属文,工草隶,兼有雄武过人之才,铁厚一寸,能射而洞之。此种手段,在剽悍的匈奴五部,都能号为“神射”。十九岁时,他在洛阳游历,因酒醉杀人,犯了死罪,在刘渊安排下紧急逃亡,远远地跑到朝鲜亡匿。过了好几年,遇到朝廷普赦诏旨,他施施然重回洛阳。
  
  由于多年在匈奴部落窜荡,刘曜一身打扮很胡化,他头戴一顶非常奇特的鲜卑突骑帽,身穿齐膝短衣。他腰间所携短剑更是特别,剑长二尺,赤玉为鞘,上面刻着六字铭文:“神剑御,除众毒。”白日阳光照射间,随着光线不同,剑鞘五色炫然,光耀夺目。
  
  相比刘氏父兄子侄的神采飞扬,匈奴人刘宣显得朴钝少言,他身上都是布帽布衣,老学究一样,只在外面罩着一袭普通皮裘。
  
  刘宣,从辈份上讲,是刘渊的堂叔祖。虽然出身匈奴,他从青少年时期就跟从晋地老儒学习,沉精积思,不舍昼夜,尤其精通《毛诗》和《左氏传》。由于当时闻名,刘宣曾得蒙过武帝的召见。武帝见之慨叹,并夸刘宣进止风仪“如圭如璋”,任命他为匈奴右部都督,特赐他赤幛曲盖,以示表彰。
  
  对于刘渊来讲,刘宣这个本部族的老儒,一直是他最信得过的“文胆”。
  
  刘渊一行人带来的礼品很多,在庭院中摆了一大堆。有大宛汗血马,焉耆玉石,高昌叠布【注2】,龟兹葡萄酒,西域的冻酒、白盐、赤盐、刺蜜,罽宾大红珊瑚,昆仑山的璆琳、琅玕,以及许多幅折叠成方的焉耆香罽【注3】。最引人入胜的,当属三个穿着紧身窄袖胡衫、梳着辫发的匈奴装束婢女和十几匹枣红色、纯黑色的大宛名马。
  杨骏身为当朝皇帝名义上的外祖父,太皇太后的生父,内廷御库中,所有奇珍异宝皆可随便支配,自然看不上这些方物和用品。那些刻缕着虎狼图案的、沉重的金银器皿,粗俗笨重,看着就让人心中不快。特别那几个每个都单装一匣的 “马皮碗”,样子奇异古怪,乃匈奴人把敌对部落人被杀死的人脑袋割下后,将头盖骨沿眉毛平处锯开,外套马皮,里面嵌上一层厚厚的金片,以作饮器――这种东西,看着就让人毛骨悚然。
  
  即便如此,杨骏依旧佯装非常高兴的样子,他围着那堆礼品转了好几圈,口中啧啧生叹。
  
  饶是北地出生美女,几个年方十余岁的匈奴婢女,在大雪天气依旧感觉寒冷,立在雪中瑟瑟发抖。这几个女孩样子很惹人注目,发若乌云,肌肤白皙如冰雪,不似常见的匈奴女人那样皮肤黝黑、头发偏黄。
  
  刘渊拉住一匹深红色的高头大马,对杨骏秉道:“太尉公,如今我们匈奴五部地方,许多人善于鉴赏马匹。善别马者,死则破其脑观视,其色如血者,则日行万里,能腾空飞奔;脑色黄者,日行千里;脑色青者,嘶闻数百里;脑色黑者,入水毛鬣不湿,能日行五百里;脑色白者,多力而易怒。为了证明此马好坏,我事前牵出它同母所产的一匹马,亲手剖之验证,发现脑血鲜红,定是千里名驹!”
  
  说着话,刘渊拿出一副由纯色白玉制成的连环羁,其中以马瑙石为勒嚼,红白相间,华美异常,套在马脖子上。然后,他从儿子刘和手中拿过一个白光琉璃研制的马鞍,上面周遭雕镂黄金。他把如此个名贵鞍子放在马背上,然后对杨骏说:“此琉璃鞍能在暗室中光照十余丈,如同白昼。太尉公倘若晚间出游,骑在这匹马上,肯定非常安全……”
  
   “费心,费心……”杨骏不住地点头称好。他随即召唤手下小吏,安排回赠。
  
  多年以来,从曹魏开始,西部匈奴、羯族、以及羌、氐等部族的任子在京城常住,对朝廷达官巨吏公然馈赠已经成为风气。自然,各级官员和朝廷对他们的回赐和馈赠,也都不薄,基本上都是数倍其值。
  
  自后汉时期开始,一直侵袭汉地的南北匈奴内部分裂,南匈奴款服入塞,做起了汉朝的“顺民”。继之而起的鲜卑人移居匈奴故地,一部分乌桓人也在三国时被迁入塞内。武帝建晋登基,各部胡族部落大规模内迁浪潮再次出现,匈奴、羯族大量进入并州【注4】,鲜卑进入辽东、幽州、凉州【注5】。晋军征伐高句丽的结果,使得一部分战败被俘的高句丽人被迁到河南。
  
  想当初,大英雄曹孟德把降附后汉的匈奴人分为五部,立单于呼韩邪(后来均改姓刘)为部帅,在当时的兹氏县【注6】和祁县、新兴【注7】等地居住,渐渐与汉人混居杂处,许多人改游牧为务农。不过,属于数百年贵种血系的匈奴屠各族上层刘姓贵族,仍持有旧时声威,他们在新的居住地一直保留着五部军事组织,有一呼百应之势。散居上党的匈奴别种羯族,也有许多人和汉人杂处,不过他们多数沦为厮养贱民,常常遭受当地豪强的歧视与欺压,怏怏思乱。加上居于并州附近虎视眈眈的鲜卑、扶风等地的氐族,以及自后汉以来散居关中诸郡的羌族,数股势力都蠢蠢欲动,只要有机可乘,定然有纷纷思乱之心。
  
  杨骏在女儿未作皇后前,他只是镇军府的司马小官,曾经去过西北的离石地区,亲眼见识过匈奴部族士兵的强悍,深知这些人强悍难制,故而对刘渊刻意拉拢。
  
  坐定之后,刘渊一脸虔敬,对杨骏说:“太尉,您肯定已经听说,王武子之丧,我前去吊唁,有贼人冒充受您的意旨,行刺汝南王。情急之下,我怕您蒙受不白之冤,出手把刺客砍翻在地。我当时手下留情,故意未即时杀死他,本想留他性命来当众审问,以昭示您的清白……不料想,楚王手下的人杀人灭口,我也奈何不得啊。”
  
  杨骏连连点头之余,忽然冷笑:“如此拙劣的计谋,不作也罢!我杨骏杀人,还用得着派刺客吗?我只需坐在此间,让属吏写一道诏书,管他什么王爷还是什么贵戚,立刻能让他在家中接旨后自行了断。心情好的时候,赏他一个全尸……倘若有谁敢于抗拒,国法难容!惊动有司,就不仅仅是他一个人性命了,恐怕三族难保!……”
  
  看到杨骏如此说,侍中傅祗和太尉府主簿潘岳脸上没什么特别的表情,礼貌地挂着官场淡漠虚假的笑容,但他们心中,都觉得这位当朝太尉骄矜过甚。
  
   “太尉明鉴!”刘渊离席再拜,言辞恳切地说:“大晋国中,有太尉掌管军国大事,小人蠢动,谅必也不能成事……我匈奴五部,衷心感谢太尉的提拔和厚恩,倘若日后太尉用得着吾等,当效犬马之劳!”
  
    “元海啊,武皇帝升遐,我得掌朝政,终日孜孜,忧心万机,京城内外,窥伺者众多……日后如果有多事之秋,希望你们匈奴部众能在外为我扬尘示威,以报我今日拳拳之意。”言及朝政,杨骏脸上始现忧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