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群氓时代―――山寨中国大批判(1)

(2009-07-20 13:12:06)
标签:

杂谈

 
  目录
  
  第一章:欲望在膨胀―――从小钱包到近大奔驰
  
  第二章:“自我”的焦虑――从“势利”的角度考察我们“丢失”的身份
  
  ●“势利眼”的练成
  ●什么是势利?
  ●酒店,最有“势利”氛围的地方
  ●展现成功的“校友会”
  ●可怜的海龟和海带们
  ●“精英崇拜”社会的势利病
  ●异化时代的势利群氓心态
  
  
  
  第三章:在荒谬中成长――处心积虑地“垮掉”
  
  ●所有的田园都在沦陷
  
  ●法国,一个虚假的浪漫符号
  
  ●富士山,没有白帽子的平凡小山头
  
  ●“大和魂”的“处女盛”
  
  ●生活在别处?
  
  ●酷驴的噩梦
  
  ●我所看到的“行为艺术”
  
  ●真正味蕾上的乡愁之旅
  
  ●一点点总结
  
  第四章:作为“消费品”的文化――精英主义的消亡与大众趣味的变更
  
  ●那些想当“大师”的文化人
  
  ●知识与金钱的怪异联姻
  
  ●电视!电视!电视!
  
  ●看“点击率”和“排行榜”买书的氓民
  
  ●逗你玩――文化为什么这样俗?
  
  ●网民,作为崭新形式的的“氓民”
  
  第五章:回归,抑或虚假的反叛――那些被歪曲的“传统
  
  ●普洱也变成了“收藏”
  
  ●还有什么是真的?
  
  ●假文物爱好者们
  
  ●别买你不熟悉的东西
  
  ●对“郊外别墅”的向往
  
  ●拽将红袖夜谈禅
  
  ●满服还是唐装?
  
  ●我是如何成为“赫连勃勃大王”的
  
  第六章:纵欲后惆怅――互联网性爱与性文学
  
  ●网络性爱的焦虑
  
   ●作为时代阑尾的“诗人”们
  
  ●女性文学,矫揉与造作
  
  第七章:当跟风成为时髦
  
  ●看那些被误读的虚荣符号
  
  ●从哈根达斯说起
  
  ●“韩流”,以历史的眼睛去观察
  
  ●雅皮士,那些阴柔的男性
  
  ●不是结语的结语
  
  
《群氓时代》这本书,绝大多数内容都是在去年十一假日期间用八天时间写成。写作“灵感”吗,来源于我和北京两个出版界朋友张万文(天下书图)和周文仁兄(北京时代华语)的电话聊天。在此,我对二位表达我诚挚的谢意!
  
  写完这本《群氓时代》之后,我一直想写一篇短文,题目就是《沉默的一小撮儿》―――想想王晓波时代那些“沉默的大多数”,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他们摇身一变,似乎已经成为嗓门最大、并能制造最喧嚣声音的一群人,就连有司都成立专门舆情部门来“听取”这些人的声音――其实呢,稍有头脑的人都能看得出,互联网,在这个虚拟的、无限大的广场,从政治学角度看,它不过幻化为民众宣泄愤怒的无形减压阀,不过是网络群氓低成本啸聚、展现“造反”姿态的虚拟场地,本质上,我们从中看不到有任何质的飞跃……
  
  令人感到迷惑和惘然的是,中国所谓的“精英”阶层,在这个喧嚣的时代,反而成为了真正的一“小撮儿”,我们似乎听不到他们的任何声音――他们中有的因为生活原因被收买,有的因为无耻的目的投靠到富人的怀抱,有的出于明哲保身的滑头主义而甘于沉沦,有的面对大众群氓的普遍低下的智力水平而内心中生出深深的不屑……
  
  总之,在这个有着13亿人口的国度,竟然很少能听到智识阶层理性的声音,这,不得不让人感到悲哀。结果呢,只能是我赫连勃勃大王这种半吊子的知识分子出来,冒着网络群氓的枪林弹雨,冒着麻木看客的冷嘲热讽,拿起笔来做刀枪,以当代堂吉诃德的可笑悲壮,试图来挑战这汹汹群氓的巨大风车群……
  
  废话不多说,我就在这里贴出一些内容,对于中国社会的“七宗罪”,希望诸友能来共同加以探讨。
  
  当然,在这本书中,大王绝非是为了赤裸裸表现自己作为“文人”的文化优越感,我的语言虽然不失尖刻,但我绝对没有任何自上而下的俯视姿态,因为,我已经深刻意识到:大王本人也是群氓的一份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