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玉体横陈        第六章(4)

(2008-10-10 13:23:26)
标签:

杂谈

分类: 玉体横陈

“下马战!”

短兵始交。已经疲惫至极的周国步兵,忽然看见我们齐国的骑兵掉头反击,根本就抵挡不住。

甫一接手,周军最多只要招架之功,并无还手之力。

我们轻装上阵的骑兵,各个飞身,从马上跳到地面。刚刚落地,没有经过累人的奔跑,我们的士兵体力十足充沛。他们跳跃躲闪,非常灵活。

我军士兵中,那些使用丈八长槊的,顺着下落的坡势急趋迎前,一下子就可以轻易刺穿身穿铠甲的周兵。而使用刀剑等短兵器的人,居高临下地奔跑到敌兵面前,腾跃几下,就能够闪躲开周兵笨拙的捅刺,然后,敏捷地挥刀砍击周兵没有甲胄防备的部位,或者更干脆,用剑直刺他们的喉咙。

互相击砍捅刺没多久,周军步兵就顶不住我们齐国下马骑兵的气势,崩然大溃。

我的铁面具,特别是在战场上的赫然显现,确实能给与敌人极大的心理威慑。在我斩杀的近百周军中,他们临死的一刻,往往眼中充满恐惧,惶然盯着我脸上的狰狞面具。

我身高九尺多,头戴如此骇人的大头铁面,确实在战场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周军惶惶然,一时瓦解。不少周兵为了跑得快些,边跑边脱身上的甲胄。我们应召而至的后备军,趁机立定,组成弩箭方阵,朝奔逃中的周军发箭。

由于没有甲胄防身,敌兵被钉死在地上又有不少人。

逃跑之中,周军慌乱中自投溪谷坠死者,也为数多多,溪水为之不流。

眼看大局底定,我纵上战马,率领五百精骑,一路追杀逃跑的周军,朝洛阳方向奔去。

踏着周人的尸体,我一直冲到了被重重围困的洛阳金墉城下。

洛阳被周军围困多日,城上我们齐国的守军,也不清楚我到底是什么人,任凭我手下人高叫,就是闭门不纳。

坚城之下,我只得摘下铁面具,仰面高呼:

“我,兰陵王高长恭是也!”

城上有人识我面相,大喜过望,立刻派弓弩手熟人出城迎护。

入城后,我与守城军马合军一处,大开城门,乘势而出。在城外的段韶等人,率领三路大军,与我里外夹击,勇追穷寇,把慌乱奔逃的周军杀得尸横遍野,流血满地。

围城周军很快就土崩瓦解。他们仓惶委弃营帐,四下没头苍蝇一样逃遁。

自邙山至谷水三十里中,周军丢弃的军资器械,弥满山泽。

如果不是周国宗室、齐王宇文宪以及大将达奚武、王雄等人拼死争杀殿后,周军几乎被我们全歼。

周将权景宣听说洛阳兵败后,也急忙放弃他所占领的豫州退还。

周军此次败退后,接连又在汾北等地连遭败绩。我们大齐国的大将军斛律光等人,连连克捷,拓地五百余里,攻取周国数座城池,捕获数千周国生口。

周国的权臣宇文护失败回国后,不久即被其堂弟、周国当时的傀儡皇帝宇文邕亲手杀掉。

此后,周帝宇文邕得以亲政。

大捷之后,我们齐国武士连臂歌舞。从此,世间就有了《兰陵王入阵曲》。

战后,我的九叔皇帝亲幸洛阳,赏劳将士。他在河阴置酒高会,封段韶为太宰,封斛律光为太尉,封我为尚书令。

也就是在庆功宴过后不久,进京面帝,我得知了我两个同父异母的兄弟河间王高孝琬和河南王高孝瑜被杀的消息。

天家情薄,人各有命。

我和河南王、河间王这两个兄弟,自小相见甚稀。一直以来,他们也因为我是婢女所生,看不起我。我们兄弟之间,相互并往来不多。

所以,得知他们的死讯,我心中没有太多的悲痛感觉,只是默然而已。

我的这种反应,其实也使得我逃过一劫。如果我当时反应激烈,如果我愤怒痛哭,或许,一直派人伺探我反应的九叔皇帝,肯定会因疑对我生出杀心。

大齐社稷,都应该是我九叔为主。他是皇帝,至尊无上。他做一切事情,都肯定有他的道理。

宗室皇族事务,我不想参与太多。

“兰陵王别来无恙!” 大臣祖珽从殿中迎出,对我笑着说。

【注一】 523年。

【注二】北魏武泰元年(528)初,垂帘亲政的胡太后和她的儿子孝明帝之间的矛盾激化。为了取得外援,孝明帝密召驻守晋阳(今山西太原)的契胡族秀容部酋长尔朱荣带兵前来,想以他牵制胡太后的势力。胡太后先下手为强,用鸩酒将儿子孝明帝毒死。然后,她拥立3岁的临洮王世子元钊做皇帝,妄想以太皇太后之尊,长久专政自恣。尔朱荣大怒,立刻率军渡过黄河,杀奔洛阳。到达河内(今河南沁阳)时,尔朱荣拥立魏国宗室、长乐王元子攸为帝,这就是孝庄帝。尔朱荣的军队没有经过交战,就杀进洛阳。胡太后见大势已去,慌忙召集后宫嫔妃,命令她们都出家做尼姑,她本人也削发为尼。但尔朱荣没有放过政敌。他派人将胡太后和3岁的小皇帝元钊送到河阴(今河南孟津东),推进黄河溺死。接着,在回到洛阳城之前,尔朱荣为了清除魏朝的旧势力,把洛阳的魏朝官员全部召集于淘渚(今河南孟县),痛骂他们贪污暴虐后,纵兵虐杀,结果,两千多名官员遇害,史称“河阴之变”。

【注三】532年.

【注四】今山西永济西南。

【注五】543年.

【注六】今河南孟县西南黄河上。

【注七】今洛阳北。

【注八】今山西稷山西南。

【注九】今湖北荆沙。

【注十】557年.

【注十一】564年。

【注十二】今陕西潼关东北。

【注十三】今河南汝阳

【注十四】今河南济源西。

【注十五】今河南灵宝西。

【注十六】今河南洛阳北。

【注十七】今洛阳东北。

【注十八】今河南洛阳东。

【注十九】自汉朝以来,中国的王朝都从西北方向大量引进“外国”的高头大马。五代以后,西方骏马的种类逐渐罕见。元、明时代,随着蒙古矮种马的大量使用,西方大马的种系基本绝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