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行济南:黑龙峪——青铜山——菠萝峪

标签:
黑龙峪青铜山菠萝峪爬山黑龙寨 |
分类: 驴行济南 |
2018年3月24日凌晨,一声春雷在夜幕中炸响,惊醒梦中人,隔窗而望春雨如丝淅沥而下。正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早上出门时,地上、树上和空气中还留有雨后的湿气,晴朗的天空碧蓝如洗万里无云,今天注定是一个户外的好日子。7点30分,山野户外一行9人(随风自在、夏淼、银龙、我爱我爱、高山流水、腊梅、美林两人、拙人勤耕)在燕山立交桥北乘上323路公交车,经过约50分钟的车程到达目的地:黑龙峪。开始了今天的活动,穿越:黑龙峪——青铜山——菠萝峪。
曾多次来过黑龙峪,黑龙峪村里古老的阁子门、几百年的老槐树、沧桑的石板路和斑驳的老房子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一切记载了黑龙峪的历史,历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有辛酸也有欢乐,有忧伤也有幸福,他们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在这里世代繁衍生生不息。
下车后,我们沿着蜿蜒向上的小路走进黑龙峪,原来的小路新铺了沥青地面,一直延伸到阁子门前,阁子门前的泉水池新安上了护栏,护栏上挂满喷绘的宣传画,似乎和古老的阁子门不太协调,想在阁子门前拍张照片很难找到合适的角度。
穿过阁子门,见一老黄狗静卧在老房子门前的台阶上闭目养神,我们地到来打碎了它平静的美梦,微微地睁开一只眼睛斜视了我们一眼后,立刻闭上眼睛继续它的美梦。丝毫不为所动,不像其它的狗不管三七二十一,见生人就狂吠不止。
让人欣慰地是,阁子门里的石板路仍然如旧静静地躺在那里,我们轻轻地从上面走过,好像走进历史。踏着石板路来到老槐树前,它历经几百个春秋,看起来更加沧桑,虬枝盘曲,旁迤斜出,霜皮斑剥。虽还没盟发新叶,但它那沧桑有力的枝杆仍奋力地撑出一片蓝天,护佑着大树下的村民。民间俗语“门前一棵槐.不是招宝就是进财”,民间槐树具有象征吉祥的寓意。
我们下一个目标是黑龙寨,顺着石板路向村东南的黑龙寨走。途中看到一些村民正兴高采烈地在拆旧房盖新屋。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老房子被拆除,一座新房子不久就会诞生在这片土地上,不知该替村民高兴还是......。
闲话少说,继续我们的行程。黑龙峪村东是一南北向的山岭,黑龙寨是其中最高的一座山崮。黑龙寨盘桓交错、巨石高耸、壁立千仞,像一条青龙横卧于崇山峻岭中。黑龙寨是典型的山崮结构,地形易守难攻,是冷兵器时代屯兵安营的理想之地,传说当年有人占山为王,依此为山寨。
我们沿山坡上曲折的小路好不容易登上山岭,山岭上的风光不错,布满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岩石,只见山崖陆峭、树丛茂密,路径幽幽。
沿山岭向南走约一公里到达黑龙寨,黑龙寨海拔630米左右,是这周边最高的山。崮顶是突起的巨石,四周陡峭如斧劈一般,地势险要,只有北面一条路可以上去。为了一探黑龙寨真面目,我们沿北面爬上崮顶,崮顶柏树茂密,有肥沃的土层,有天然的岩体巨石。
崮顶巨石上有人工凿的石锅,不知是当年山寨主人为储存生活用水的器具,还是放羊人为给羊喝水的器具。也可能是村民在天台上为祭天而留下的器具。
我们沿崮顶走到最南端,发现周边都是斧凿刀削的悬崖峭壁,只有一条石缝手脚敏捷者可从此下去,但十分危要。我等只能原路返回,从山崮东侧绕过去。
此后,沿山脊一路向南,途经胡石顶、南胡树岭、小铁岭、大铁岭,爬山崖,踏草地,穿丛林。翻过一座又一座山峰,看似不远的青铜山似乎那么遥不可及。雨后的天空分外明亮,耀眼的阳光发出强烈的紫外线,大家在烈日的暴晒下个个汗流浃背,加上连续攀爬登高体能消耗很大。
大约翻过十多个大小山头才到达金钢纂村西面的山脊小铁岭,村东面的将军帽、转头崖近在咫尺。想起几年前南山壁虎、高山流水我们三人一起走过这条线,到达转头崖时进退两难,领教了转头崖真正名不虚传。
大约翻过十多个大小山头才到达金钢纂村西面的山脊小铁岭,村东面的将军帽、转头崖近在咫尺。想起几年前南山壁虎、高山流水我们三人一起走过这条线,到达转头崖时进退两难,领教了转头崖真正名不虚传。
这是中途走过的骆驼峰,一座山由两个山头形成,很像骆驼的驼峰,我们称其为骆驼峰,你看是否很形像。






我们从大铁岭开始向西,要下到山底的公路,然后再爬上海拔740多米的青铜山。青铜山是今天最高的山,望着对面的雄伟的山峰,心里难免产生几分恐惧。此时已经接近中午,计划爬上青铜山山顶午餐。






我们从大铁岭开始向西,要下到山底的公路,然后再爬上海拔740多米的青铜山。青铜山是今天最高的山,望着对面的雄伟的山峰,心里难免产生几分恐惧。此时已经接近中午,计划爬上青铜山山顶午餐。
由于天热,水也快喝完了,渴了只能象征性地喝点润一下喉咙,大家在骄阳下凭着毅力一步步地向上攀登,前进的速度明显更慢了。爬到青铜山半山腰时,看到大家实在太疲劳,只好就地休息午餐。
餐后,体能得到恢复,大家一鼓作气冲上青铜山顶。青铜山南是断崖,山北几乎没有正经路,只有东、西两侧有驴友走出的小路。青铜山顶有国家测绘局设的地理标志,山南崖壁上(又称:大象山,远看像一只闭目养神的大象)有著名的齐鲁第一大佛和新建的玻璃栈道。曾多次拜谒过大佛,加上体能和时间关系这次没有进景区,从青铜山下来直接沿桃花岭去菠萝峪。



后面剩下的路大约还有8、9公里,沿大庙岭、狮子山向西,基本是在山岭上走,没有太多的起伏,走起来速度明显快多了。此时最迫切地需要是补充饮用水,可这荒山野岭去哪补水啊!正当一筹莫展之时,在一山垭口处见一简易平房,几位村民正在树荫下喝茶休息,当知道我们需要饮用水时,便慷慨地拿出热水瓶给我们灌满水杯,真是雪里送碳,向几位村民再次表示感谢,愿好人一生平安!
在此想多说几句,多年的户外接触到很多山里的村民,绝大多数村民都非常朴实和善良,对驴友也非常友好。经常碰到村民主动给我们提供热水,下雨天给提供避雨的地方。曾向一位老太太问路,老人家热情地给我们指路,怕我们走错路,老人家步履蹒跚地一直将我们送到上山的路口才回去。
但随着驴友队伍的快速膨胀,人员良莠不齐,部分驴友随意采摘村民的果实,乱丢垃圾,践踏和损害村民的利益。曾遇到一位村民气愤地说:有驴友割他的韭菜,摘他的南瓜。也见过因摘村民水果的驴友,被村民提着棒子撵的满山跑。部分村民见了驴友就像防贼一样提防,曾在进山路口碰到村民提着棍子守护着自己的土地,不让通过。村民中有个顺口溜:防火、防盗、防山贼,可见驴友的名声已日见低落。
我们应该换位思考,不要再损坏村民的利益,这也是为我们自己创造一个好的出行环境。在野外产生的垃圾自己随身带回来,不得不走农民田里时尽量走已有的道路或地堰。更不要随意采摘村民的果实,这很可能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唯一经济来源。
但随着驴友队伍的快速膨胀,人员良莠不齐,部分驴友随意采摘村民的果实,乱丢垃圾,践踏和损害村民的利益。曾遇到一位村民气愤地说:有驴友割他的韭菜,摘他的南瓜。也见过因摘村民水果的驴友,被村民提着棒子撵的满山跑。部分村民见了驴友就像防贼一样提防,曾在进山路口碰到村民提着棍子守护着自己的土地,不让通过。村民中有个顺口溜:防火、防盗、防山贼,可见驴友的名声已日见低落。
我们应该换位思考,不要再损坏村民的利益,这也是为我们自己创造一个好的出行环境。在野外产生的垃圾自己随身带回来,不得不走农民田里时尽量走已有的道路或地堰。更不要随意采摘村民的果实,这很可能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唯一经济来源。
丁字寨南面的山峪是菠萝峪景区,我们沿丁字寨西南坡直接下山,下午5点20分到达菠萝峪60路公交车站。
山下一片片杏花已竞相绽放,一朵朵小巧玲珑白中透红的杏花缀满了枝头,以它们那天然的娇美和妩媚的风姿,给春天的山野增添了无限的色彩和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