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游记:穿越商家---大泉---四指山---红叶谷

标签:
登山户外健身摄影徒步 |
分类: 驴行济南 |

2016年3月19日星期六(天气:晴;温度8—21度;东北风3—4级),山野户外一行29人早上乘65路公交车,8点在商家集合,开始今天的户外活动,穿越商家---大泉---七峪---四指山---红叶谷---锦绣川水库。
大家集合后,向东走大约200米,路边立有“大泉”的路标,根据路标指示,有一条向南的乡村公路,沿公路一直走即可以到达大泉村和七峪村。
济南的春季就是一个躁动的季节,最近的气温总是上窜下跳,明天才是二十四节气春分,今天最高温度已经达到21度了。本来报道晴天,可太阳却迟迟不肯出来,天空灰蒙蒙地一片,是雾是霾搞不清,反正空气有点沉闷,心情有点压抑。我们沿公路走不远就浑身冒汗了,赶紧脱掉多余的衣服。
大约走两公里左右就是大泉村,大泉村因泉而得名,隶属于济南市历城区仲宫镇锦绣川办事处,坐落在三面环山的山峪里,峰峦叠秀,风景秀美,植被茂盛。全村只有一条路主路可以出入。人口1000余人,姓氏较多,主要有陈氏,潘氏,郑氏,高氏,刘氏,李氏,冯氏,张氏,分布于7个自然村中。村子主干道长达4公里,从省道327线一直延伸到四指山下,将7个自然村连接起来。
进入大泉村看到一块写有“大泉”的路标,沿路标指示方向南行不远,在村子中部就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大泉”。
据记载:大泉,清道光《济南府志》载:“马帝泉,一名大泉,泉流入锦绣川”。因泉出石涧泠泠有韵而闻名。泉水自岩孔涌出,每小时涌水量达54立方米,汇为面积近4000平方米的大型池塘,受水位深浅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池水呈五彩状,水盛时从溢水口流出,沿九曲河向北流入锦锈川。水流常年不断,即使连续大旱之年也从未干涸。2003年前趵突泉停喷之时,大泉泉水仍非常丰富,周围超过千亩的土地全部依靠大泉泉水灌溉。因水流量大,故以其状人称“大泉”。
今年又逢干旱之年,大泉的水也只剩池底一汪水了,比以往小了不少,泉水周边有点乱,原来介绍大泉的牌子已不知去向,只剩下一个空不锈钢架子矗在那里。听说现在村民从八峪入口处打了一眼井,从那里抽水供村民生活用水。
在大泉短暂休息后,继续沿村南小路向七峪村前进,七峪是大泉村七个自然村之一,距大泉村约1.5公里,人口仅有70余名,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有十代人了,因位于七峪沟而得名。七峪西侧的山崖叫鹁鸽崖,听村中老人说以前山崖上很多野鹁鸽,现在已经很少了,有时偶尔还能见到野鹁鸽在山崖上落脚。
七峪周围峰峦叠嶂,山崖耸立,沟内大片桃树林,已经含苞欲放,如同传说中的桃花峪,我们来的稍早一点,如果下周来,大片的桃花争红吐艳,花香四溢,景致将更加清幽迷人。
走到这里,金戈因感冒刚好,自己感觉身体有点吃力,主动要求退出本次活动,非常遗憾,当我们登上山脊,回头给我们两位在山谷的队友拍一张照片留住这一瞬间。
登上分水岭,从这里向南可以到达四门塔、柳埠镇,向西可以到达八里峪、明真观、太甲山。我们按照预定计划沿山脊往东走,山上的路好走多了,深深的草丛,走在上面很惬意。走起来速度也快了很多,一不留神走到了老驴背的山脊上,到黑风口却悬崖当道,怎么也下不来,只好退回去约600多米,从山腰绕过老驴背,才到达无儿寨,四指山。








开始从四指山东面的山坡下山,这里山坡很陡,走在上面很滑,必须小心翼翼,防止滑倒。



从四指山下来,返身攀上山门轿子,这时已经12点多了,大家经过连续攀上爬下已经十分疲劳,肚子也饥饿难耐,大家在山坡上找地方休息午餐。约半小时后,继续向东前进,远处的马头山已经若隐若现。



当来到红叶谷东端时,大部份队员都已经感到体能消耗差不多了,征求大家意见,大部份都不愿再继续向东走了,当即决定从红叶谷东侧下山。









从四指山下来,返身攀上山门轿子,这时已经12点多了,大家经过连续攀上爬下已经十分疲劳,肚子也饥饿难耐,大家在山坡上找地方休息午餐。约半小时后,继续向东前进,远处的马头山已经若隐若现。



当来到红叶谷东端时,大部份队员都已经感到体能消耗差不多了,征求大家意见,大部份都不愿再继续向东走了,当即决定从红叶谷东侧下山。






哈,这里的杏花已经绽放,小蜜蜂也及时地赶来赏花。刚绽放的杏花是那么的粉嫩,白里透着红,毛绒绒的花芯上还挂着一个个金黄色的小绒球,随着风儿的轻轻吹拂,在空中轻轻地摇摆晃动,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翩翩起舞。








下午3点36分我们来到红叶谷65路车站,结束了一天的活动,全程17.12公里,中等强度,沿途风景不错,值得一走,回味无穷。
后一篇:济南游记:红头山惊险神奇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