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游记:马鞍山---黑牛寨---会仙山
标签:
登山户外健身摄影徒步 |
分类: 驴行济南 |
2016年3月12日星期六,天气多云,南风3-4级,温度2-12度。山野户外一行18人早上7点30分乘326路公交车,在8点40分到达汪家场车站。
下车后,往前走不远有一条右拐向南的水泥路,沿此路向南走可以到达秦口峪、东大峪、孤峰庵、石佛峪、围泉子峪、老泉等。从孤峰庵或石佛峪上山向东可以到达黑牛寨;向南翻过垭口可以到达李家塘;向西可以到达红叶谷,因汪家场的特殊地理位置成了驴友经常光顾的地方。
我们今天的第一站是李家庄村,李家庄村位于S327省道南不到一公里处的群山峡谷之间,整个村庄依山而建,房屋高低错落,隐映在绿树中,村庄不大,但非常干净、整洁、空气清新,村口两棵大柏树旁立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李家庄”三个大红字鲜艳夺目,显示我们已经进入李家庄村地盘。
我们沿李家庄村间曲折向东的石板小路,慢慢地登上了马鞍山脊,马鞍山海拔不高(最高处海拔大约500米左右),但却植被茂密,不仅有高耸入云密密的松树林,还有漫山遍野金黄色的茅草地。
马鞍山不仅山势峻美,而且山崖嶙峋、山石林立,还不时地出现一些断崖峭壁来考验我们的胆量和体能。
大约走到2.5公里处,我们来到马鞍山上的府天洞,府天洞位于马鞍山西面的山崖,洞高4米多,洞口宽约7-8米,洞深约20米。洞口右侧刻有“府天洞”三个大字,此洞属自然形成的洞穴,洞外挂了几条写有经文的经幡。
从府天洞出来,继续向南,山势明显变的更加险峻,有几处悬崖很陡,大家相互帮助,小心翼翼地安全翻过一个个崖壁。
、
从远处看一眼刚才我们翻下的山崖,是不是很陡,垂直上下,还好高度不是很高,在安全绳的保护下,尽管有几位恐高者,但在大家地帮助下都顺利通过。
经过三个小时攀爬,终于登上黑牛寨,这就是黑牛寨的标志:黑牛石,上书“餐霞”两个草书大字,笔划流畅,遒劲有力,不知何人何时所书。
黑牛寨的名字由来是因山上的黑牛石而来:这黑牛石就是黑牛寨山顶上一块自然形成、趴卧伏地的青色顽石。据传说,古时有一头正在修炼的黑牛精。因有些贪财人想把黑牛据为己有。黑牛精怒其人类之贪婪,它便盘踞山巅,兴风作浪,时常下山到村里糟践老百姓的牲畜和庄稼。百姓们苦不堪言,便请来住在山下的智公和尚除害。智公和尚借来神鞭,一鞭打掉了黑牛精的一只犄角;黑牛精元气大伤,又无处可逃,便化成一块趴卧伏地的大顽石,这便是黑牛石。后来,由于战乱频繁,不少绿林好汉在此安营扎寨,招兵买马与朝廷对抗,久而久之,当地老百姓就把这个山峰叫做黑牛寨。如今的黑牛寨,早已被茂密的林木所覆盖,难觅山寨的踪影了。
关于黑牛寨更详细的描述,可以参考我2014年12月30日所写济南游记:晾米台-黑峪村-栗行-黑牛寨-智公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8bfa370102vm71.html
到达黑牛石,天已经中午了,大家陪黑牛照完相,就地分散休息、午餐。
午餐后,松树林里整装待发。
看过黑牛,必然要前去拜会和黑牛有关的智公和尚曾生活过的地方——智公泉村,智公泉村在黑牛寨南的山峪里,我们顺山脊向南走不远,从东侧的小路下到村子里。
智公泉村以智公泉而得名,智公泉(又名朱公泉) ,相传唐代一名叫“智公”的和尚在泉边居住,故名。明晏璧《七十二泉诗》著录,称“朱公泉”。据清道光《济南府志》载:“朱公泉,在黑牛寨前。”地址与今智公泉合,盖因谐音,“朱公泉”衍称为“智公泉”。据该村居民称,此泉还曾叫作“济公泉”,泉名之演变由此可见。泉池位于山岩高处平台上,石砌长方形水池,上棚盖水泥板,留有提水孔。该泉久旱不竭,清冽甘美,虽然现在是枯水期,可智公泉的泉水仍然哗哗不停地往外流淌。
在平台东面下方还建有一个平面约500平方米的大水池,水盛时智公泉的泉水会溢入下面的大蓄水池中,此泉是智公泉村民生活、生产的重要水源。
顺村中小路沿山坡很快绕到黑风口,黑风口往西是黑牛寨,东是会仙山,北是黑峪村。我们从黑风口东侧爬上山顶,顺山脊朝东北方向的会仙山前进。
会仙山的周边,群山连绵,相互环抱,唯独会仙山平地拔起,单峰独立,因此会仙山又有“孤山”之美称。
会仙山所以驰名遐尔,不仅是因为她风景秀美,还因为会仙山与玉皇大帝的三个女儿的神奇传说,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
传说二女儿碧云住在“孤山,”姐妹经常相聚孤山,为了表达姐妹深情,碧云提议,将“孤山”改名为“会仙山”。其含义是:这里是姐妹们聚首的神圣之地,只要姐妹们在此相聚,碧霄就不觉得孤单、孤独了。会仙山也由此得名。
另一传说:相传当年许仙与白娘子的天凡相恋为天界所不容,被众天神围堵受伤。许仙背负白娘子到此,筋疲力尽。白娘子长卧不起,化做长龙卧石,名为白娘子山,在黑峪村西边。许仙不忍离去,长相死守,化做许仙石,永久地留在了山上。为了纪念他将此山命名会仙山。
会仙山北坡有个会仙泉,可惜现在泉水已经断流,小水池里完全干涸,只有下方的大蓄水池里还有一点水,也已经混浊不堪,看来已经是常时间断水所致。
营南坡村大约不足百户人家,是个顺山就势而建的小山村,村里很清静,几乎见不到几个年轻人,但却有几户正在盖新房,看来生活还是挻富足。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东征到此,视为军事要地,进能攻,退能守,便在此安营扎寨三处,一营驻西为西营,一营驻南为南营,一营驻东为东营。西营南边是会仙山的山坡,距西营一公里,故名营南坡。清代乾隆年间,段氏由郭店迁此。建南山坡村,沿称至今。该村东邻营东峪,西为黑峪,南依会仙山。
顺营南坡村中道路慢慢地下山,大约一公里多即到达西营交管所车站,从这里可以乘326路、312路和65路公交车回市里。


顺营南坡村中道路慢慢地下山,大约一公里多即到达西营交管所车站,从这里可以乘326路、312路和65路公交车回市里。


我们在下午2点53分来到山下,结束了今天的驴行。本次行程共计12公里,一路上风景不错,强度不大,只是中间有几处小断崖,须小心谨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