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览召稼楼古镇

(2023-02-07 12:05:42)
分类: 怀旧
    2017年4月18日,参观张闻天故居以后,游览了召稼楼古镇。
      位于闵行区浦江镇的召稼楼古镇(浦江镇革新村内),源起于元朝初期,横跨元明清三个朝代,现面积达150亩之广,散落着不少清代建筑,目前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有"礼耕堂"、"梅园"等。"召楼三宝"有召楼大曲、召楼羊肉、召楼拆蹄(手撕走油红烧蹄膀)。
      召稼楼是上海最早垦荒种地的地区,召稼楼文化是上海农耕文化的起源。元代初期形成村落,兴于明朝嘉靖、万历年间,召稼楼也是汇流黄浦江、吴淞江的明代水利家叶宗行的故里。明代工部右侍郞谈伦为激励父老不误农时,勤耕细作,多产丰收,特意命长子谈田在朋寿园东首建造了一座钟楼。从此,每日清晨鸣钟不止,逢天气有变时即鸣钟告示。钟楼题名召稼楼,以示重农礼耕。这一带就此人勤田丰,赢得四乡好评,因此人们将这里呼作"召稼楼"。

2005年,召稼楼被列入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之一。2008年,召楼古镇正式启动修复改造,它的改造秉承了"修旧如旧"的原则,原汁原味地重现昔日光彩。古镇的修复改造,是重建和传承浦江镇历史文化的需要,也是拓展旅游产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它不仅会给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深厚的文化元素,更有利于打造浦江镇完整的、极具特色的旅游产业链。"十里晓烟破,数声召稼钟",古诗句中的"召稼",就是古代垦荒中心召稼楼,正是召稼楼的钟声唤醒了浦东大地。

召楼古镇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浦江镇乃至上海历史上具有三大文化亮点:即"上海城隍秦裕伯"、"江浦合流叶宗行"、"教民农耕垦荒楼"。

古镇以东街、南街、西街及姚家浜为架构,散落了不少如"礼耕堂"、"五进大院"、"梅园"等清代建筑,还有"报恩桥"、"复兴桥"等遗址。

现今闵行区文广局已协调划、水务、环保、建管等部门,共同确定了召稼楼古镇的修复改造项目。其中,古镇的规划已由同济规划设计院接手,已在2010年6月全面完成。此外,有关部门还将对该地进行文物普查,待修复改造总体规划出台后,建管、农绿、环保等部门还将做好相关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令人高兴的是,闵行区文广局已协调规划、水务、环保、建管等部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