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奥巴马2011年国情咨文看美国未来的行业发展战略

(2011-01-27 00:05:10)
标签:

国情咨文

全球经济

行业战略

教育

清洁能源

分类: 教学

         从奥巴马2011年国情咨文看美国未来的行业发展战略

    美国当地时间2011年1月26日,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中提到将重点发展清洁能源时强调:我将请求国会取消向石油公司所提供的数十亿美元税款补贴。与其向昨天的能源业提供补贴,我们不如投资于未来的能源。(I'm asking Congress to eliminate the billions in taxpayer dollars we currently give to oil companies...So instead of subsidizing yesterday's energy, let's invest in tomorrow's.

    前注:国情咨文(The State of the Union)是美国的施政纲领,主要阐明美国总统每年面临的国内外情况,以及政府将要采取的政策措施。按照美国惯例,每年年初,现任总统都要在国会做年度报告,阐述政府的施政方针,被称为“国情咨文”。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国情咨文”已经变成“总统驾驭与国会关系的一个基本手段和发挥国家领导作用的有力方式”,特别是电视直播的出现,使“国情咨文”从“空洞的政策演说演变成一项重大的游说宣传”。历届美国总统都非常重视“国情咨文”的作用,历史上著名的“门罗主义”就是门罗总统通过“国情咨文”的形式传递出来的。


 以下关于美国未来行业发展的战略论述和观点,节选自奥巴马美国当地时间2011年1月26日的国情咨文演讲内容
(1)清洁能源: 
我们将投资于生物医药研究、信息技术,尤其是清洁能源技术,这一投资将会强化我们的安全、保护我们的地球、为我们的人民创造无数新就业岗位。
我们将告诉美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如果他们组建他们领域最好的科学家小组,致力解决清洁能源最困难问题,我们将向我们时代的“阿波罗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我将请求国会取消向石油公司所提供的数十亿美元税款补贴。
与其向昨天的能源业提供补贴,我们不如投资于未来的能源。
在加州理工学院,科学家正在寻找一种将太阳光和水转换成汽车燃料的方法。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科学家们正在通过超级计算机以使从我们的核设施获得更多能量。在进行更多的研究和激励措施后,我们可以用生物燃料来打破我们对石油的依赖,成为在2015年前首个拥有一百万电动汽车上路的国家。
(2)教育:
中国和印度等国已意识到,它们在作出一些变革后将能够在新世界里与其它国家进行竞争。所以,他们开始对他们的孩子进行更早和更长时间的教育,更加重视数学和科学。他们投资于研发和新技术。就在不久之前,中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私营太阳能研究设施,世界上运行速度最快的计算机。
是家庭首先培养了孩子爱好学习的习惯,只有父母在确保关掉电视的情况下,孩子的家庭作业才会完成。我们需要教育我们的孩子......
成功不是名气或者公共关系所带来的,它是由辛劳的工作和自律造就的......
当一名儿童步入教室,它就应当是一个被寄以厚望和拥有很高教学能力的地方......我们对所有50个州说:“如果你们能够向我们展示提高教师质量和学生成就的最具创新力的方案,我们将向你们提供款项。”.......
我们应当奖励好教师,停止为糟糕的教师找借口.......
我今年将请求国会采取进一步措施,使我们的学费税收抵免永久化,对一个人四年的大学来说,这笔钱相当于1万美元。
(3)基础设施和无线网络建设:我们的基础设施曾经是世界上最棒的,但现在我们的领先优势已经下滑......中国正在建造更快的火车和新机场......
在未来五年内,我们将使业界向98%的美国人提供下一代高速无线网络连接成为可能。这并不只是更快的互联网和更少的漏接电话。这事关使美国的各个地区都进入数字化时代。这事关衣阿华州或者阿拉巴马州乡村社区的农民和小企业主能够向全世界出售他们的产品,这事关消防队员能够用手持装置来下载着火建筑物的设计图。这事关一名学生可以用数字教科书进行上课或者一位病人能够与她的医生进行面对面的视频聊天。
(4)自由的企业制度。
我们的自由企业制度驱动着创新,但是由于公司投资基础研究并不总是有利可图,在历史上,我们的政府向一流的科学家和发明家提供了他们所需要的支持。这些支持种下了互联网的种子,这些支持帮助制造出计算机芯片和全球定位仪这样的东西。 

(整理:封思贤,201101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