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里,多少“老油条”

标签:
南京楼市二手房价格业主杂谈 |
人群里的“老油条”在定义上不存在争执,不过我发现,对于什么才是真正的“老油条”,则基本上有两个派别的不同认识,一种是:所谓“老油条”即不新鲜的油条,比如把当天早上没有卖出去的油条留到第二天回锅再炸;另一种是:在油锅里炸的时间较久的油条。
梁实秋先生显然是拥护后者的。他写道:“现在台湾的烧饼油条,我以前在北平还没见过……有一天和齐如山先生谈起,他也很感慨,他嫌此地油条不够脆,有一次他请炸油条的人给他特别炸焦,‘我加倍给你钱’,那个炸油条的人好像是前一夜没睡好觉(事实上凡是炸油条、烙烧饼的人都是睡眠不足),一翻白眼说:‘你有钱?我不伺候!’”
生活中,这两种老油条老墨也都不爱吃。我认为一根上乘的油条首先应该是刚刚从油锅里捞起来不超过三分钟,嚼起来不仅香脆爽口,更重要的是富有嚼劲、口感细密。过韧或者太脆,皆失油条本色。
实际上,南京二手房里现在也有了越来越多的“老油条”,就是那些已经挂牌很久或停止销售一段时间又继续挂牌销售尚未卖掉的老房源(根据惯例,挂牌3个月以上还未卖掉的皆可称做“老油条”)。去年9·27新政之后,很多定价延续习惯性上涨态势,或存在各式缺陷的二手房源在楼市整体稳定下探的200多天里正在变成一根根“老油条”。这些“老油条”本来也可以在光鲜香脆的状态下卖出,不过却是“选择”一次又一次的错失良机,叫人无奈。
一点也不隐瞒,这大半年来我手上也积累了至少5、60套这样的“老油条”房源,在这些“老油条”里,有一些业主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坚定自己的信心;有一些也很慌张,隔1-2个月就会要求把价格调整一些,只不过连续性下探的市场与他们被迫性调整价格的步伐总是不能保持节奏契合,也就只好继续变成“老油条”。说到底,又有几人真会无所谓呢?就算你无所谓,但是挂着牌出售的房子空在那里也不出租毕竟是一种损失,真不在乎?我看未必,不然也不会总有人隔一段时间就提醒我要继续推荐他们的房子了。
简单统计一下那些每天辛苦地在各大网站里更新信息的业主数量,结合我们对这些信息的熟悉指数,相信目前南京二手房源里的“老油条”至少有3000套以上。恰如梁实秋先生说的那样,除了一些新手,中介从业人员大多也并不喜欢接受这些“老油条”(特别是业主自己已经满世界发布过信息)房的委托。于是,近些年来少见的一种现象就化做常态出现了:不少业主主动与中介人员联系,宣布无条件独家委托挂牌,并极力把心理近乎“崩溃”的价格与中介估价靠近。
我以为,这并不是中介的胜利,而是所有买房人的一种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