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打满算,这是葫芦第二天上幼儿园。前一周有点感冒,只上了半天,不算。不过那个离开家独立生活在一个陌生环境中的半天,到底是给孩子留下了深刻印象。
那天她没哭,还大大方方地跟爸爸说“再见”。惭愧!对于即将开始的独立生活,我没能帮助她做好心理准备。现在回忆起来,我们对幼儿园的正面宣传太多了,葫芦看在眼里,听在耳朵里的,尽是小朋友排着队、唱着歌逛公园,围成圈做游戏;还有楼下扬扬哥哥每天从幼儿园回来愉快的心情。我们也带着葫芦去过幼儿园,她看到的只是滑梯。
说实在的,有爸爸妈妈的陪伴,即使没有滑梯,她也足够快乐。现实却恰恰相反。
小家伙已经很有主意了。周一早上一起来,就千方百计逃避上幼儿园。一会要求再睡个回笼觉,一会强调自己有点流鼻涕,我很诧异一个两岁多的小孩居然已经懂得面对害怕的事情寻找借口逃避了,看来人类在与自然作斗争的这么些年来,同时也在同自己内心的恐惧作着艰苦卓绝的抗争,否则,也许人类进步得更快。
我没有去接送她。担心离开妈妈与进入陌生环境的双重困难之下,孩子会更痛苦。 我只是陪着她起床,给她信心,然后送她到家门口。孩子表现出她巨大的潜力——微笑着和妈妈说“再见”,我知道这孩子在给自己打气,为了让妈妈看到她是个“勇敢的小孩”。我也微笑着和她说“再见”,但是关上房门我就开始心慌意乱,那种忐忑不安,即使在重大活动开幕的现场,我也不会有。
昨天接送和今天早上送去的时候,葫芦都大哭来着。抱着老人不撒手,那种样子,据说十分可怜。我没在旁边,感到很庆幸。但是在幼儿园里,整整一个白天,究竟是什么情形,我们一无所知。因为接送的情形都很混乱,大人叫小孩哭,我们想问问老师白天的情形,被老师一句话就挡回来了:别问了,都差不多。再问晚饭吃得如何?也是一句噎人的话:心情不好能吃好饭么?
我们一家人,从老到小,对宝宝的班主任都十分失望。她对着一个孩子的家长大声指责另外一个孩子:“就他哭得最凶。”那个孩子的家长已经走了。这个孩子家长听到也落荒而逃。
我的印象来自家长会。那天家长们都有许多问题希望请教老师,同时还要填写许多表格,老师也有些注意事项要告知家长。场面一片混乱。班主任东一头西一头的忙碌着,没头苍蝇一样。我心想,老师做事情这么没有条理,不知道能否照顾过来这么多孩子。现在看来,她也没有更多的爱心分给这些未经世事的小人儿们。
我宁愿相信是因为刚刚开学,老师们都被哭闹的孩子折磨得精疲力尽了。
我不愿意相信是老师在折磨这些无助的孩子。
印象中另外三个老师我是喜欢的。生活老师看上去是个平和的人。两位年轻的老师漂亮而亲切。
而宝宝回家后的表现是开心而平静的。至少这一点让我感到放心些。接受其他妈妈的建议,我没有更多询问她幼儿园的情况。我想,太多的事情是家长无法代劳的,让她自己学着面对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