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杜宇化鵑

(2014-05-12 23:24:44)
标签:

杜鵑

子規

望帝

叢帝

教育

分类: 老貓^-^字典v2.0

杜宇化鵑

 

望帝與叢帝   望帝、叢帝者,皆古蜀國先王也。

望帝者,本名杜宇。又名杜主蒲卑

《蜀王本紀》云:後有一男子,名曰杜宇,天墮,止朱提。有一女子,名利,从江源井中出,爲杜宇妻。乃自立爲蜀王,號曰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化,民往往復出。

《華陽國志》云:後有王曰杜宇,教民務農,一號杜主。時朱提有梁氏女利,游江源。宇悅之,納以爲妃。移治郫邑,或治瞿上。七國稱王,杜宇稱帝,號曰望帝,更名蒲卑。自以功德高諸王,乃以褒斜爲前門,熊耳、靈關爲後戶,玉壘、峨眉爲城郭,江、潛、綿、洛爲池澤,以汶山爲畜牧,南中爲園苑。

叢帝者,本名鱉靈。又名開明

《蜀王本紀》云:望帝積百余歲,荊有一人,名鱉靈,其屍亡去,荊人求之不得。鱉靈屍隨江水上至郫,遂活,與望帝相見。望帝以鱉靈相。

《華陽國志》云:開明立,號曰叢帝。

 

杜宇化鵑 杜鵑者,杜宇所化之鳥也。

揚雄《蜀王本紀》、許慎《說文解字》、常璩《華陽國志》,皆載杜宇化鵑之事。

《蜀王本紀》云:時玉山出水,若堯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鱉靈決玉山,民得安處。鱉靈治水去後,望帝與其妻通。慚愧,自以德薄不如鱉靈,乃委國授之而去,如堯之禪舜。鱉靈即位,號曰開明帝。帝生盧保,亦號開明。

《說文解字》巂字下云:周燕也。从隹,屮象其冠也。㕯聲。一曰蜀王望帝,婬其相妻,慙亡去,爲子巂鳥。故蜀人聞子巂鳴,皆起云望帝。

《華陽國志》云:會有水災,其相開明決玉壘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堯、舜禪授之義,遂禪位于開明帝升西山隱焉。時適二月,子鵑鳥鳴故蜀人悲子鵑鳥鳴也。巴亦化其教而力農務,迄今巴、蜀民農時先祀杜主君。

《蜀王本紀》言及,鱉靈治水去後,望帝與其妻通。《說文解字》亦言,蜀王望帝,婬其相妻。惟《華陽國志》不涉此事。孰是孰非耶

揚雄者本是蜀人生活于西漢末年許慎者東漢時人常璩者東晉時人以常理度之當以揚雄許慎之說可信也

 

訓詁解密 杜鵑者,本名

巂者,《說文解字》云:巂周,燕也。从隹,屮象其冠也。㕯聲。一曰蜀王望帝,婬其相妻,慙亡去,爲子巂鳥。故蜀人聞子巂鳴,皆起云望帝。

巂者,老貓曰:从隹从㕯。屮者,指其有冠之事也。會意。隹者,象鳥形。短尾鳥也。㕯者,其內有口也。巂者,謂其內有口之鳥也。故,巂者,杜鵑也。

字,必先知㕯字。

㕯者,老貓曰:从內从口。會意。內者,內也。口者,象人口形。人之口也。㕯者,謂口于其內也。故,㕯者,其內有口也。

李商隱《無題·錦瑟》云:望帝春心托杜鵑。

巂者,實謂其爲內有口之鳥也。乃望帝有言于叢帝之妻耶?

巂者,又稱子巂、子規。巂、規,二字,乃同音相假也。

子者,當謂其生子而不養也。

杜甫《杜鵑》詩云:生子百鳥巢,百鳥不敢嗔。仍喂其子,禮若奉至尊。

以望帝爲子規者,乃言望帝與叢帝之妻有私,望帝之子實乃叢帝之子耶?

 

子規,後世稱杜鵑。

鵑者,《老貓字典》云:鵑字,後起字也。然仍从先人造字之法。鵑者,肙。會意鳥者,象飛鳥形。飛禽之緫名也。肙者,細弱之蠶絲也。此肙字之本義也。鵑者,謂鳴聲若細弱蠶絲之鳥也。故,鵑者,杜鵑也。

字,必先知肙字。

肙者,《老貓字典》云:肉。會意。口者,象人口形。人之口也。肉者,機體之組織器官也。肙者,謂出于肉口者也。肉口者,蠶之口也。肉口蠶口之說从白川靜。故,肙者,細弱之蠶絲也。

謂鵑乃因其聲若絲而得名頗覺牽強

 

叢帝者,當即蠶叢也。

蠶叢者,顧名思義,當爲蠶神也。其授川人養蠶。杜宇與其妻有私,乃化鵑而去。蠶叢以蠶絲縛之,令杜鵑啼而嘔血也。

《四川通志》云望帝自逃之後,欲復位不得,死化

白居易《琵琶行》詩云: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者,絲縛之鳥也。

揚雄曾仕于王莽,望帝禪位于叢帝之說,當爲博王莽歡心而已。許慎不言禪讓,亦是在東漢之時,王莽已成國賊,其禪讓得位之事,乃不可說者也。

古人筆下之杜鵑,遠不及後世附會之美好。

司空曙《杜鵑行》詩古時杜宇稱望帝,魂作杜鵑何微細。跳枝竄葉樹木中,搶翔瞥捩雌隨雄。毛衣慘黑自憔悴,眾鳥安肯相尊崇。隳形不敢棲華屋,短翮唯願巢深叢。穿皮啄朽觜欲禿,苦饑始得食一蟲。誰言養雛不自哺,此語亦足爲愚蒙。聲音咽噦若有謂,號啼略與嬰兒同。口幹垂血轉迫促,似欲上訴于蒼穹。蜀人聞之皆起立,至今相效傳遺風。乃知變化不可窮,豈知昔日居深宮,嬪妃左右如花紅。

 

蠶叢開國 按《蜀王本紀》、《華陽國志》所載,歷代蜀王依次爲:蠶叢、柏濩柏灌)、魚鳧、望帝、開明。二書幾無不同。

然言及前三王之業績,則著墨甚少。

是故李白《蜀道難》詩云: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然,相關古蜀先王之傳說,皆未涉及桑蠶,則失矣。

 

中國種桑養蠶之史可謂久矣。然甲骨文未見蠶字,則中國之桑蠶,始于周人乎?非也。

甲骨文有蠶字,然不寫作蠶,甲骨文之蠶字,乃蜀字也。

蜀者,《說文》云:葵中蠶也。从虫,上目象蜀頭形,中象其身蜎蜎。《詩》曰:蜎蜎者蜀。

蜀者,《老貓字典》云:从虫。會意。目者,象眼形。眼也。勹者,象人曲而有所包裹之形。裹也。虫者,象蛇之臥形。蟲蛇之屬也。蜀者,目者,謂其目之巨也。勹者,謂其吐絲結繭也。虫者,謂其爲蛇之屬也。故,蜀者,葵中蠶也。蜀者,或爲蠶之一種,蠶之巨目者也。

蜀字,商人造字也。蜀者,商時之蠶也。或不同于今日之蠶,然當爲蠶字之本字也。

後,蜀字之義別有所專。甲骨文中即用以專指蜀地,而未見其本義之用。

由是,大抵可推知,種桑養蠶者當非始自商人。蠶桑養殖業亦非起源于中原地區,其起源地當在蜀地。故,商人乃名其地曰蜀,稱其人爲蜀人。猶商人稱西北牧羊人爲羌人,名其地爲羌也。

 

古蜀王,名曰蠶叢。

者,《老貓字典》云:取。會意。丵者,象叢生艸之形。叢生艸也。取者,奪取也。叢者,謂乃聚生乃取之也。故,叢者,聚生也。

故,蠶叢者蠶之聚生也蠶之聚生是桑蠶養殖業之始也

《華陽國志·蜀志》有蜀侯蠶叢,其縱目。

今人于三星堆見出土之縱目青銅面具,始知縱目之義。

所謂縱目者,乃若蠶之目也。故,目乃出于其眶外。縱目青銅面具,實是蜀王蠶叢之頭像也

望帝與叢帝,或曰蠶叢,之爭,實即古蜀之開國神話也。

 

詩曰:

杜鵑本是林中鳥,奈何生卵不育雛。

望帝有男叢帝養,始與子規成一族。

妻離子散人亡去,啼血哀鳴月影疏。

可悲後世前人諱,梟雄變身大丈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