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老貓字典說文蠶蚕蜀教育 |
分类: 老貓^-^字典v2.0 |
春蠶利口
——訓蚕、蠶、蜀
蚕 中國人種桑養蠶,蓋逾三千年矣。
蠶字,今寫作,蚕。
蚕者,从天从虫。謂蚕者,天虫也,上天所賜之虫也。
蚕字造字,甚是恰當。
然,《爾雅·釋蟲》云:螼蚓,蜸蚕。
所謂螼蚓者,蚯蚓也。
故,蚕者,《篇海》云:俗用爲蠶字,非。
蚕字既出于《爾雅》,可知其當爲先秦周人造字,而非後起字也。惜乎未見其古字之形。
然,蚕者,蚯蚓耶?
蚯蚓者,螼蚓也;螼蚓者,蜸蚕也。然,蜸蚕者,非蚕也。
蜸蚕非蚕者,非效白馬非馬之論,乃河馬非馬,海馬非馬之喻也。
蜸者,《玉篇》云:蜸蚕也。
故,蜸者,蚯蚓也。
蜸蚕者,乃謂蚯蚓之若蚕也。
故,蚕者,非蠶字之俗字,亦非蠶字之簡化字也。
蚕者,天虫也。
故,蚕者,桑蚕也。
蠶 蚕字,訓作天虫,甚當。然,蠶字又當作何訓耶?
蠶者,《說文》云:任絲蟲也。从䖵朁聲。
許慎童鞋以蠶字爲形聲字。然中國先秦造字並無形聲之法。形聲者,漢字讀音之法也。
故,蠶者,當謂从䖵从朁,朁亦聲。會意兼形聲。
所謂任絲者,段玉裁童鞋曰:任,俗譌作吐。今正。任與蠶以㬪韵爲訓也。言惟此物能任此事,美之也。絲下曰:蠶所吐也。
故,任絲者,實乃吐絲也。
然,蠶者,从䖵从朁。即可訓爲吐絲之蟲乎?
歷代大師,現代磚家,未見有訓蠶字者。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J
訓蠶字,當先訓虫、訓䖵;繼而訓兂、訓兓、訓朁。其後,乃可知蠶也。
虫者,《說文》云:一名蝮,博三寸,首大如擘指。象其臥形。物之微細,或行,或毛,或蠃,或介,或鱗,以虫爲象。凡虫之屬皆从虫。
許慎童鞋所謂擘指者,今言拇指也。蝮蛇之頭大若拇指者,可知其爲小蛇也。
故,虫者,蟲蛇之屬也。
虫者,《老貓字典》云:象蛇之臥形。蟲蛇之屬也。此虫字之本義也。以虫字造字皆出此義也。
䖵者,《說文》云:蟲之緫名也。从二虫。凡䖵之屬皆从䖵。讀若昆。
䖵者,从二虫。會意。
乃謂二虫相同也。
䖵者,相同之虫也。
昆者,《老貓字典》云:同也。此昆字之本義也。以昆字造字皆出此義也。
故,䖵者,昆蟲也。
䖵者,《老貓字典》云:昆蟲也。此䖵字之本義也。以䖵字造字皆出此義也。
兂者,《說文》云:首筓也。从人,匕象簪形。凡兂之屬皆从兂。簪,俗兂从竹从朁。
段玉裁童鞋注曰:竹部曰:筓,簪也。二字爲轉注。古言筓,漢言旡。此謂今之旡,卽古之筓也。
此說是也。
兂者,簪字之本字也。从人,匕象簪形。會意。
兂者,《老貓字典》云:簪字之本字也。筓也。此兂字之本義也。以兂字造字皆出此義也。
兓者,《說文》云:兓兓,銳意也。从二兂。
段玉裁童鞋注曰:凡俗用鑯、尖字,卽兓字之俗。
此說是也。
兓者,从二兂。會意。
兓者,晨起梳妝,二簪于前,何爲可用者耶?曰:其銳者也。
故,兓者,銳也。
兓者,《老貓字典》云:銳也。此兓字之本義也。以兓字造字皆出此義也。
朁者,《說文》云:曾也。从曰兓聲。《詩》曰:朁不畏明。
此說非也。
朁者,其金文字形从甘从兓。然此朁者,實亦訛字也。
金文从口之字,多訛作从甘,或訛作从曰。後世遂不解其義矣。
朁者,當从口从兓。
口者,《老貓字典》云:象人口形。人之口也。此口字之本義也。以口字造字皆出此義也。
兓者,銳也。
朁者,口之銳者也。
故,朁者,利口也。
朁者,《老貓字典》云:利口也。此朁字之本義也。以朁字造字皆出此義也。
許慎童鞋所引《詩》作:朁不畏明。
本作:憯不畏明。
毛注曰:憯,曾也。
憯者,慘字之本字也。
憯者,《說文》云:痛也。从心朁聲。
憯者,从心从朁。會意。
心者,《老貓字典》云:象心形。人心也。此心字之本義也。以心字造字皆出此義也。
朁者,利口也。
憯者,心若利口噬之也。
故,憯者,痛也。
憯不畏明者,痛不畏明也。
此毛注之謬也。
許慎童鞋既知憯當訓痛,而不知朁字之訓,惜乎?!
至此,蠶字之義已明矣。
蠶者,从䖵从朁。會意。
䖵者,昆蟲也。
朁者,利口也。
蠶者,利口之昆蟲也。謂其食桑葉之貌也。
故,蠶者,桑蠶也。
返訓證朁
从朁之常用字,除蠶、簪、簪,三字外,尚有僭字。
僭者,《說文》云:假也。从人朁聲。
僭者,从人从朁。會意。
人者,《老貓字典》云:象人垂手而立之形。男性貴族也。此人字之本義也。以人字造字皆出此義也。
僭者,利口之人也。是僞人也。
所謂僭越者,僞人篡位也。
此僭字之本義也。
蠶者,利口之昆蟲也。桑蠶也。
簪者,利口之竹也。筓也。
憯者,心若利口噬之也。痛也。
僭者,利口之人也。僞人也。
蜀 中國人種桑養蠶已逾三千年,甲骨文豈無蠶字耶?
曰:蜀者,蠶字之本字也。
它字,舊釋爲蠶字,非。張政烺先生正其誤。
由此,今人以爲甲骨文無蠶字。亦非。
蜀者,甲骨文字形从目从䖵。
目者,《老貓字典》云:象眼形。眼也。此目字之本義也。以目字造字皆出此義也。
䖵者,昆蟲也。
蜀者,巨目之昆蟲也。
蜀者,周原甲骨、小篆字形从目从勹从虫。會意。
目者,眼也。
勹者,《老貓字典》云:象人曲而有所包裹之形。裹也。此勹字之本義也。以勹字造字皆出此義也。
虫者,蟲蛇之屬也。
蜀者,目者,謂其目之巨也。勹者,謂其吐絲結繭也。虫者,謂其爲蟲蛇之屬也。
故,蜀者,巨目吐絲之蟲也。
康殷先生以爲,目者,謂人熟視之也,故蜀是爲人工飼養之物也。
亦可成一說。
蜀者,《說文》云:葵中蠶也。从虫,上目象蜀頭形,中象其身蜎蜎。《詩》曰:蜎蜎者蜀。
蓋許慎童鞋以爲,蜀者,蠶之一種也。
蜀字,商人造字也。蜀者,商時之蠶也。或不同于今日之蠶,然當爲蠶字之本字也。
後,蜀字之義別有所專。甲骨文中即用以專指蜀地,而未見其本義之用。
由是,大抵可推知,種桑養蠶者當非商人也。蠶桑養殖業當非起源于中原地區,其起源地當在蜀地。故,商人乃名其地曰蜀,稱其人爲蜀人也。猶商人稱西北牧羊人爲羌人,名其地爲羌也。
蜀字之義別有所專,周人乃造从䖵从朁之蠶字。
而蚕字爲何時何人所造,則無跡可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