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屰源】【幸部】
(2013-02-19 22:44:06)
标签:
老貓字典說文幸部 |
分类: 老貓^-^字典v2.0 |
【卷十】【屰源】【幸部】
幸:說文部首。甲骨文。
報:甲骨文。
圉:甲骨文。
悻:小篆。
文四。
執:【卷十】【執部】
幸
【說文】:所以驚人也。从大从𢆉。一曰大聲也。凡幸之屬皆从幸。一曰讀若瓠。一曰俗語以盜不止爲幸,幸讀若籋。
𡴘,【說文】:吉而免凶也。从屰从夭。夭,死之事。故死謂之不𡴘。
【古異】:𡴘、㚔、𠂷。
【時間】:甲骨文。
【字形】:會意。从大在辛上。
【本義】:降服罪人也。
【造字義】:降服罪人也。
【辯證】:許慎童鞋之言,我乃不知其所云,以其未見幸字甲骨文字形之故也。
羅振玉謂屰字爲倒人形,是也。然後人仍不知幸字乃从大在辛上乎?
當代眾位大師均知幸字之甲骨文字形,惟析之有誤也,且皆訓幸爲桎梏、手枷。我不知其始作俑者,于省吾耶?然此訓實爲貽笑後學之說,乃令我輩哭笑不得也。
許慎童鞋以爲幸、𡴘,非一字。幸者,所以驚人也。𡴘者,吉而免凶也。
《康熙字典》云:《說文》本作𡴘。吉而免凶也。
是康熙童鞋以爲幸、𡴘,本一字。𡴘乃幸字之本字也。然,本作𡴘,此三字各本《說文》皆無,實乃康熙童鞋所妄增也。
幸者,甲骨文或爲二字。然,𡴘、㚔、𠂷等,皆後人抄錄幸字之訛形而已。
幸者,从大在辛上,或見有大在屰上者。會意。
大者,人也。
辛者,罪也。
此辛字之本義也。
以辛字造字皆出此義也。
故,幸者,降服罪人也。
幸者,降服罪人也。
此幸字之本義也。
以幸字造字皆出此義也。
罪人既已降服,自是逢凶化吉,遇難呈祥。
是故許慎童鞋訓爲,吉而免凶也。是也。此幸字之引申義也。
報
【說文】:當罪人也。从幸从𠬝。𠬝,服罪也。
段注曰:按當者,漢人語。報,亦漢人語。《漢書·張湯傳》曰:訉鞫論報。蘇林注《蘇建傳》曰:報,論也。斷獄爲報。是則處分其罪以上聞曰奏當。亦曰報也。
【時間】:甲骨文。
【字形】:甲骨文从幸从女从又,會意。金文、小篆从幸从𠬝。會意。
【本義】:處罪而令上聞之也。
【簡化】:报。
【辯證】:徐中舒以爲甲骨文執、摰一字。非也。徐中舒以爲之摰字,乃報字也。
報者,甲骨文从幸从女从又,會意。金文、小篆从幸从𠬝。會意。
執、報,二字同源。訓此二字,當先知幸字,蓋此二字皆从幸字也。其後,當知女、卪、丮,三字之別,由是乃可知執、報,二字也。
幸者,降服罪人也。
此幸字之本義也。
以幸字造字皆出此義也。
女字甲骨文字形爲,身直立、雙手交叉前伸,跪地,之形。
卪字,俗作卩。卪者,節之本字也。象形。
卪字甲骨文字形爲,身前傾、手扶膝、跪地,之形。
丮字甲骨文字形爲,身直立、雙手前伸,手指簸張,跪地,之形。
卪者,臣服也。丮者,持也。
報者,甲骨文从幸从女从又,會意。
此女當爲罪人之妻妾也。
謂罪人已降服,罪人之女持罪人不放也。是爭執不下也。
又者,手也。
于斯時,乃以手令彼女臣服。
報者,罪人已降服,罪人之眷屬亦臣服,固當令上聞也。
故,報者,處罪而令上聞之也。
報者,金文、小篆从幸从𠬝。會意。
𠬝者,《說文》云:治也。从又从卪。卪,事之節也。
金文、小篆从幸从𠬝。實爲从幸从卪从又。與甲骨文報字不同者,女作卪也。
卪者,臣服也。
又者,手也。
𠬝者,从又从卪。以手令其臣服,乃治也。
許慎童鞋于此訓𠬝爲服罪,可也。
報者,罪人已降服,且服罪矣,固當令上聞也。
故,報者,處罪而令上聞之也。
圉
【說文】:囹圄,所以拘罪人。从幸从囗。一曰圉,垂也。一曰圉人,掌馬者。
【時間】:甲骨文。
【字形】:會意。从幸从囗。
【本義】:獄也。
【辯證】:圉者,从幸从囗。會意。
幸者,降服罪人也。
此幸字之本義也。
以幸字造字皆出此義也。
囗者,圍也。
圉者,降服之罪人入于圍,是入獄也。
故,圉者,獄也。
悻
【說文】:未錄。
【時間】:小篆。
【字形】:會意兼形聲。从心从幸,幸亦聲。
【本義】:口服心不服也。
【辯證】:悻者,从心从幸。會意。
幸者,降服罪人也。
此幸字之本義也。
以幸字造字皆出此義也。
罪人口稱服罪,然其心不服也。
故,悻者,口服心不服也。
或曰敢怒而不敢言也。
《孟子·公孫丑下》云:諫於君而不受,則怒,悻悻然見于面。
可爲悻字之注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