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故事512:智缘师父的木窗

标签:
我的随感录每日一故事随感小诗樟青校园 |
分类: 每日一故事 |
智缘师父的木窗
选编:樟青
智缘师父住的房间有些破旧,特别是那扇窗户,上面尽是虫蛀的洞,木头上曾经的棱角也快磨平了。我想,当年修它的巧匠一定没想过会有这么一天。
一夜风雨过后,木窗终于被吹断了,掉在走道中间。智缘师父说:“看来,得换个新的了。”淼镇的木匠很多,听说智缘师父要换窗子,都争着做。小事情一样可见人心。
最后接下活的是周木匠,在镇上的木匠中年纪最大。他既然开了口,别的木匠也不好说什么。周木匠在窗户上量了很久,并让我们用厚纸糊上窗户,暂且挡住风尘,就下山去了。
过了好几天,始终不见周木匠上山。想下山找他问问,师父拦住了我:“也许,周木匠事情多。窗户已经糊上了,又不碍什么事,何必催促他?”
又过了几天,周木匠上山来了,把做好的新木窗安上。没上色的木窗,刷着一层薄薄的清漆,窗格中间雕刻的菩萨,眉目清晰,神态各异。原来,周木匠费了不少功夫在雕刻上。
想到前几天的误解,我实在惭愧,便真诚地赞叹周木匠的手艺。他咧着嘴笑,神情得意。付工钱时,他推托了半天,最后只拿了很少的材料费便下山了。
天明寺的面积挺小的,所以经常有香客到后院。在一排旧窗户中,智缘师父的窗户显得特别显眼,常有香客凑在窗前啧啧赞叹木匠的手工。
一天,有位大城市来的施主,站在窗前许久,撇嘴笑着,向同行评价着这扇木窗。我虽然听不懂那些术语,但也知道他的意思:周木匠的作品虽属上品,也有不少瑕疵之处。
我忽然想到我们寺里也有一个和他同观点的,那就是小师弟戒痴。那天,他在窗下说:“都说好看,为什么我不觉得呢?”
其实,是与非,对与错,都是一个结论而已。即使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水平也可能是天差地别。当我们评价某一事物时,是否应先想想,自己究竟是属于哪类人?
【读后感】1、是非对错分别心,见仁见智亦妄心。静听静待诸缘起,感恩感悟见真心。——戒嗔小师父说得好:“是与非,对与错,都是一个结论而已。即使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水平也可能是天差地别。当我们评价某一事物时,是否应先想想,自己究竟是属于哪类人?”
2、重温,依然想到了《人生十六字》:感恩顺逆无无明,感悟细微贵践行。静听万水妙音在,静待千山妙有中。净心方入涅槃境,尽心终将天路通。宽容他人乾坤大,包容虚空自圆融。
【相关阅读】1、“禅师的见处是佛,他看你也是佛;你的见处是牛屎,你看禅师也是牛屎。”禅的境界就是如此,苏东坡以为自己大胜,其实,却败得凄惨!(《你像一尊佛》)
2、无智无得无输赢,见仁见智见佛陀。是法非法非非法,大慈大悲大般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一休禅师输了,但他却赢得了鲜活的生命!(《输与赢》)
3、见仁见智见菩提,人心刹那悲与喜。一双鞋子无是非,只缘身在颠倒里。——读罢,耳边响起了:“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一双鞋子》)
4、淼镇大婶听故事,见仁见智在心底。佛陀不度无缘人,金刚般若波罗密。——智缘大师说:让人领悟的,始终不是说故事的人,而是听故事的你呀。(《淼镇大神听故事》)
【后记】1、“一千个读者,便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遍地读,也便会有一个不断成长着的哈姆雷特。”朋友们,一起重温“每日一故事”,留下一句“读后感”——可以是名言警句,也可以是感慨顿悟。好吗?
2、本文故事选自《戒嗔小和尚讲故事》(书禅雅社);选入时,略有删改。
——初稿于20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