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故事484:智缘师父

标签:
我的随感录每日一故事随感小诗樟青 |
分类: 每日一故事 |
智缘师父
选编:樟青
智缘师父很聪明,16岁就考上了大学,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学生。大概是68年吧,当时正闹着文革,要求每个学校,每个单位都抓一些坏份子出来,坏份子是按比例分配的。
师父班上有30个人。几位学生会的干部决定用抓阄的形式确定坏份子。师父第一个上去,就抓中了坏份子。智缘师父一直怀疑那次抓阄有弊,可能每个纸团都写着“坏份子”。
于是,师父被送去劳改农场劳动改造。他年纪小,身体单薄,刚开始,挑着两小桶粪便步履蹒跚;时间长了,挑上满满的一担粪,也能健步如飞。
师父从劳改农场出来,已经二十四五岁,有关部门给他安排了工作。那时,师父已经不太会与人沟通了,他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有时候去上一天班,有时候几天待在家里……
一天,智缘师父忽然想出去走走,那是漫无目的旅程,从一辆车下来,又从另一辆车上去。有多少事情,我们并不知道终点在何方?因为你心中没有终点。
师父乘坐的车在半路上抛了锚,司机在路边求援。乘客们有人漫骂,有人焦急,只是师父静静地等着。突然,他不由自主地从车上下来,向山上走去……
师父走得有些累了,便坐在半山腰的小寺门前的青石上休息。师父一动不动地望着寺前的大树,偶尔有一片叶子落下;他静静地坐着,等待着另一片树叶的下落。
小寺的门开了,走来一位年轻的胖和尚;吃饭时,他送来馒头和水。师父抓起馒头就吃,继续等着落叶。天黑了,师父靠在寺门上睡着了;醒来时,身上多了条小薄被子。
又过了一天,寺门开了,出来一个老和尚,问智缘师父:“你要不要进来?”智缘师父点点头。那一句问话,成就了一生佛缘,所以有了“智缘”的法号。老和尚就是智缘师父的师父,胖和尚就是智恒师父。
智缘师父进寺门的第一句话便问,胖和尚哪里去了。老师父回答智缘师父,胖和尚在睡觉,山上有野兽,你在寺门前睡的这两晚,他一直在你身后的木门内守着你。
踏入寺门的智缘师父依然不会与人交流,老师父也没有勉强过他。那些年,来寺里的人很少,偶尔有几个有心事的施主上门,老师父便让智缘师父接待。
老师父对智缘师父说:“他们的苦难,你去帮帮他们。”智缘师父问道:“我不懂佛法如何说?”老师父说:“不用说高深的佛法,只要把你的故事,告诉他们就可以了。”
不知为何,智缘师父一天天地变了,变得擅长与人交流,很多施主都被他开导过。
世间万物都是相互的,把手心的温暖传递给别人的同时,难道感受不到他人的温度吗?
说故事的人也好,听故事的人也好,都在故事中有所得。
【读后感】1、回眸一笑五百年,成就一生是奇缘。随性随意随喜去,无智无得无念间。// 佛法不离世间缘,万物同体缘上缘。诸法非法无贵贱,众生平等心手牵。
戒嗔小师父说得好:世间万物都是相互的,把手心的温暖传递给别人的同时,难道感受不到他人的温度吗?说故事的人也好,听故事的人也好,都在故事中有所得。
2、重温故事,还听到了:苍茫乾坤无字书,千秋万代美珍珠。铅华洗净清纯在,云淡风轻圆月出。(《自毁印章》)/
淡淡而来淡淡去,身外之物莫贪取。人生一件已足矣,随缘随性亦随喜。(《一件足矣》)/
福祸相依因果载,莫恋梦中莲花台。淡淡而来淡淡去,原本如来无去来。(《莲花台》)
【博友留评】1、说故事的人也好,听故事的人也好,都在其中有所得。——对!(牛牛)
2、说自己的故事,便学会了交流,传递了心声,开启了他人,成就了自己。——好啊!(亲亲乔木)
3、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人世间的事一切皆随缘。(新浪网友)
4、好高的境界啊!(心中莲花)
5、回眸一笑五百年,成就一生是奇缘。随性随意随喜去,无智无得无念间。——说故事的人也好,听故事的人也好,都在故事中有所得。哈哈!继续顶上有关快乐的故事,祝朋友们永远快乐!(樟青)
【相关阅读】1、随缘行,是生命无为地流动,是生命花最小力获得最大利的行。——惜缘随缘清净行,无生无灭便无心。语默动静长流水,东来春风西归云。(《惜缘随缘清净行》)
2、你我彼此说着故事,你我彼此又听着故事。峰回路转,生生不息……(《说故事·听故事》)
3、惜缘随缘不攀缘,心中明月圆又圆。乱云飞渡等闲事,如如不动是家园。(《惜缘随缘不攀缘》)
【后记】1、“一千个读者,便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遍地读,也便会有一个不断成长着的哈姆雷特。”朋友们,一起重温“每日一故事”,留下一句“读后感”——可以是名言警句,也可以是感慨顿悟。好吗?
2、本文故事选自《戒嗔小和尚讲故事》(书禅雅社);选入时,略有删改。
——初稿于201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