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故事465:当发现眼镜蛇时

标签:
我的随感录每日一故事随感小诗樟青 |
分类: 每日一故事 |
当发现眼镜蛇时
选编:樟青
这个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英属殖民地印度。
英国一位殖民官员和他的妻子茜丝夫人正在举行盛大的晚宴。宴会设在主人家宽敞的餐厅里,餐厅的大理石地板上没有铺地毯,屋顶明椽裸露,宽大的玻璃门通向阳台。
宴会正热烈进行中,茜丝脸上掠过一丝奇异的表情,她双目径直看着前方,脸部的肌肉在微微抽搐。她对印度男仆做了个手势,跟他耳语几句。那男仆两眼圆睁,迅速离开了餐厅。
在座的客人中,除了一位美国博物学家外,谁也没注意这一切,也没有看到男仆把一碗牛奶放在开着门的阳台上。
这位美国人恍然大悟,在印度,碗中的牛奶只有一个意思——引蛇的诱饵。他意识到,房间里肯定有条眼镜蛇。他抬头看看房顶椽木,看看四处屋角,这些眼镜蛇容易出没的地方……
天哪!蛇竟在餐桌下面。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想往后一跳,并警告其他人。但他知道这种骚动会使眼镜蛇受惊咬人,于是,灵机一动,用威严的语调说:
“我想看看各位的自制力,我数到300下,你们谁也不许动,否则,罚款50卢比!”
数数时,几十个人雕像一般一动也不动。美国人数着“1、2、3……200……”这时,他用眼角余光看到那条眼镜蛇出现了,正朝那碗牛奶爬去。他立刻站起来,冲过去把阳台门关上。
这时,室内响起一片尖叫声,每个人都看见了那条正吸吮着牛奶的眼镜蛇。博物学家笑着问茜丝:“您怎么发现屋里有眼镜蛇?”言语中,充满敬佩之情。
茜丝也笑着答道:“因为它当时正从我的脚背上爬过去。”
茜丝和博物学家的从容、镇静,制止了一场毒蛇咬人的惨剧发生。
【读后感】1、千钧一发莫惊慌,悲智并起无量光。人生处处有毒蛇,化险为夷众缘彰。——这场“化险为夷”,是众缘和合,既有“茜丝和博物学家的从容、镇静”,还有他们的悲智并起,随缘应化,以及“几十个人雕像一般一动也不动”。
2、本文以万分危险开始,以化险为夷结束。你会在喘息甫定之际认识到:在人生的道路上,常常潜伏着“眼镜蛇”,从容面对所有的危险和厄运,稳定心绪,以图出奇制胜,险难和厄运,就会像蛇一样悄悄溜走。(轻轻地告诉你·刘绵林)
3、重温故事,想到了曾在《自信的旗帜》一文里写道的:促成世间万事万物,还须有众多的因缘。我们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只见其一,不见其二其三;不能只见“一句话一辈子”,不见其后的不断努力,不断成功,不断受到关注,不断自我调节……
还想到了这样的文字:明白宇宙人生都是因缘和合,缘聚则成,缘灭则散,才能在迁流变化的无常中,安身立命,随遇而安。缘来好好珍惜,缘去淡淡随缘。这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方式,是一种安详恬淡的心态,是一种处变不惊的风范。(《随缘,是人生大智慧》)
【博友留评】1、千钧一发莫惊慌,悲智并起无量光。定力是内心慈悲智慧的体现!(拂影)
2、引蛇出洞,化险为夷,这是一种机智,更是在困境面前所表现出的从容不迫的心态。(雪候鸟)
3、有惊无险,太精彩了!脚背爬过眼镜蛇,镇静从容无声色。威严语调巧施计,化险为夷众缘和。人生潜伏“眼镜蛇”,坦然应对避厄运,需要大度和智慧。(亲亲乔木)
4、普光合十!仅看“当发现眼镜蛇时”的故事,`没走进去,再看读后感,才品出小故事大哲理的味道,同时看到了“读后感”作者的修行境界。令普光佩服!(普光)
5、谁说女人天生胆小?不过能够如此镇定的女人的确不多。(天涯芳草)
6、千钧一发莫惊慌,悲智并起无量光。人生处处有毒蛇,化险为夷众缘彰。——继续顶上有关快乐的故事,祝朋友们永远快乐!(樟青)
【相关阅读】1、人忙心不盲,即有定力。(《智者》)
2、勇者不是没有危险,而是懂得化险为夷。(《伟大的慈悲》)
3、人心之清静(定力),比上苍赋予的一切更重要”。(《人定胜天》)
4、聋人不听浪轰鸣,盲人不见桥凌空。是法非法非非法,波罗密多是真功。——人生前行,犹如攀附铁索桥,成败的关键,在于你的定力……(《攀附铁索桥》)
5、生命之旅,难免陷入枯井,泥沙倾身,脱困的秘诀:放下,站起,升华!———人生只有放下小我,勇渡逆流,方可自度度人,通达理想彼岸。(《放下·升华》)
【后记】1、“一千个读者,便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遍地读,也便会有一个不断成长着的哈姆雷特。”朋友们,一起重温“每日一故事”,留下一句“读后感”——可以是名言警句,也可以是感慨顿悟。好吗?
2、本文故事与“读后感· 2”,均选自《智慧背囊:从容面对眼镜蛇》(作者:晓雪);选入时,略有删改。
——初稿于20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