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感小诗:重温

(2010-08-21 09:34:22)
标签:

我的随感录

随感小诗

樟青

分类: 随感小诗

重温

 

樟青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尤智表居士的《一个科学者研究佛经的报告》,让我与佛法结缘。初读,五里雾中;再读,初见曙光;再三重温,云雾渐开;重温再三,突然想到了“水浸石头烂”。哈哈!

 

一、空假中三观

所谓茶杯是假观,即非茶杯是空观,

是名茶杯是中观,三观合一世界观。

体空用有莫执着,不落两边最圆满。

 

二、色即是空

色不异空如泡影,空不异色因果耕。

色即是空不生灭,明月似水清净行。

空即是色起妙用,春风化雨度众生。

 

三、因缘因果

因缘说空空亦空,如梦似幻若彩虹。

因果说有形与影,种瓜得瓜伴始终。

因缘和合因果律,随缘应化中道通。

 

四、三自性

依他起性因缘行,我空法空空亦空;

遍计所执分别重,是非颠倒梦想中;

圆成实性去妄想,心物合一最圆融。

 

五、人生观

人人平等有佛性,不卑不亢无我行;

生老病死像瀑布,生命不息变幻中;

你我不一亦不异,万物同体亲弟兄。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相关阅读】1、【空假中三观】“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金刚经》)有一次有位工程师问我这话应该怎样解释。我就指着桌上的茶杯说:“所谓茶杯,即非茶杯,是名茶杯。”茶杯的定义,应该是圆筒状可供人饮茶用的瓷器,这样除了瓷之外,哪里还有茶杯的本体?而且同一杯子,今日饮茶,是叫茶杯,明日饮酒,不就变成酒杯了吗?

 

所谓茶杯,叫做“假观”;即非茶杯,叫做“空观”;是名茶杯,叫做“中观”。只有懂得佛法三观道理的,才知道茶杯的本体虽空,可是茶杯的用,还是有的,所以不妨假名为茶杯;虽明空假,而不落空假二边,这就是中观。空假中三观合一,才能如理观察……(《一位科学者眼里的佛经》)

 

2、【色即是空】物质就是佛经所说的色,由物质可变为非物质的能力,那不是物质的本体可说是空的吗?再看变成能力之后是怎么一回事吧,原子弹在广岛上空爆炸之后,这少量的铀变成工作的能力,把广岛的生物变成死物,把一所建筑变为无数的微尘……

 

物质变为非物质的能力是色即是空,那末非物质的能力变为物质就是空即是色了。现在英国科学界已有确实的证明,能力可以变为物质,但从哪一种能力变成那一种物质,以及用哪一种方法步骤,却是到现在还不得而知……(《一位科学者眼里的佛经》)

 

3、【因缘因果】佛说世界上所有精神的物质的事事物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佛经里有一偈:“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是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这个因缘和合论,打破了上帝造物,神权万能,以及以原子为原始单位不可再分的种种邪见。

   

从这因缘和合论就成立了世人皆知的因果律,就是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推而至于人生,就成为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的学说。这个理论依唯识学来讲最易了解,因为它是一种心物结构学,是现代心理学所望尘莫及的……(《一位科学者眼里的佛经》)

 

4、【三自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依他起性,就是一切事物的自身是依其它事物的因缘和合而起;如果我们在AB等上,作种种主观的计度分别,这就叫做遍计所执性;若在依他起性上,不作这种主观的分别,只存客观的事理,那就是圆成实性。

 

假使科学家真能对一切自然现象,如其所如,不诳不曲,这就得到了诸法的圆成实性。如果推而至于个人的实际生活,那末成佛也并不是一件难事。所以我相信科学家的精神和佛法最为相近,而科学家是最可能接受佛理的。(《一位科学者眼里的佛经》)

 

5、【人生观】(1)一切众生皆具无量福德智慧,但以迷昧不自证得。佛教徒相信自己有无量福德智慧,所以决不自卑;相信一切众生都是如此,所以不会骄慢;相信一切众生不一亦不异,所以会从忘我而进到无我,再从人的无我而进到法的无我。

 

(2)人的生命像瀑布一样,一息不停,一息不断,它把时间的概念推展到生命的阶段,就是: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人是有生命的物质,因此与其它物质一样,可以转变为另一方式,但转变并不意味着断灭。佛教所倡六道轮回之说,它的理论基础就在于此。

   

(3)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密切地互相联系着,犹如无数盏灯光的错综交织,之间互不相碍。人的构成首先是由于父母的精血,成长是依靠于外界吸收。同时,他的思想和行为,也息息相关地影响到整个宇宙的有情众生和无情物质。(《一位科学者眼里的佛经》)

 

【博友留评】1、佛教提倡一个“悟”字,很多佛经里面的道理都是历代佛祖悟出来的,是用朴素唯物主义解释一些自然科学现象,很有道理的。(新雨农)

 

2、三观合一世界观,不是政治课的世界观,哈哈!樟青老师好!(晓马赏风)

 

3、第一句“所谓茶杯”者,在佛教中叫做“假观”;第二句“即非茶杯”,叫做“空观”;第三句“是名茶杯”,叫做“中观”。只有懂得佛法三观道理的才知道茶杯的本体虽空,可是茶杯的用,还是有的,所以不妨假名为茶杯;虽明空假,而不落空假二边,这就是中观……——学习了!(阳光)

 

4、乔木云里雾里,不敢发言了……水浸石头烂!!!(亲亲乔木)

 

5、茅塞顿开!(景文)

 

6、重温,生命新的积累=新的视角和深度。(澄靛沁怡)

 

7、佛法无边,佛经亦如此,修心养性,达到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这应该是佛学所追求的价值观。文章条理清晰,论述精辟,应该是一篇不错的诗学评论。(梦秋远)

 

8、真人念佛,闲人看佛。有研究!(胖子)

 

9、尤智表居士的《一个科学者研究佛经的报告》,让我与佛法结缘。初读,五里雾中;再读,初见曙光;再三重温,云雾渐开;重温再三,突然想到了“水浸石头烂”。哈哈!(樟青)

 

【后记】1、本组小诗为拜读《一个科学者研究佛经的报告》之心得。之所以题为《重温》,是为了强调“重温”之功德。

 

2、1946年7月,汉口正信月刊发表了尤智表居士所著的《一个科学者研究佛经的报告》一文。尤居士以一个科学工作者的身份,怀着求知和好奇的心愿,以科学方法研究佛经。他的态度是公正的、虚心的,因此他所作成的研究结果的报告,字字珠玉,语语金石。

 

尤智表居士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系,曾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后来又赴美国哈佛大学攻读无线电工程,回国后历任浙江大学教授等职务。(《一个科学者研究佛经的报告·序》)

 

——初稿于2010、8、2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