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社会募捐救助个体是一种饮鸩止渴的不可持续行为
文/刘辉
由团市委和临清市义工联合会和发起组织的,为尿毒症患者高国强的捐款活动圆满结束了,通过上周六周日两天的募捐,共募集来自于社会的爱心善款11760元,并在临清市
公证处的全程公证下交给了高国强本人。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得到了众多爱心人士的关注和支持,更得到了临清市烟店镇政府、临清市公证处、银座、金鼎等单位的鼎立支持和帮助,活动基本实现预期目标。在这里代表小高和其家人对所有帮助过他们家庭的人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所有义工们也持续忙碌了两天,尽管大家到最后都累的快要没了精神,但是当最后通报了募捐结果之后,大家还是感到由衷的高兴,毕竟募集到的这些善款就是救命钱,有了这笔钱,小高排异期的药费以及他母亲申兴芳的康复期药费也就有了着落。
但是,做为主要参与者和负责人之一,我却高兴不起来。真正见证了过程,才明了社会的缺失。
正如一位经历了整个募捐活动的媒体朋友所言,只有底层民众才能真正体察到底层民众在困境中的那种苦楚和绝望。在为富不仁和麻木不仁之间,我更希望人们目前的状态是一种麻木不仁。因为我们看到,收入微薄的送奶员(自行车后面驮着的奶箱表明了她们的身份)在捐款,却没看到几个在商场出来的大兜小包满载而归的有车一族来捐款;我们看到,手里攥紧一把气球牵绳的小贩将一元一元的卖气球钱投进募捐箱,却不见企业老板们的踪影。最后清点时,寥寥可数的百元大钞和皱皱巴巴的小额纸币说明了一切。尤其是在市区募捐时,尤为明显。
回想起这个过程,心里味同嚼蜡。现在只想说,我们可以列出一万个理由不捐,但是我们却有一个理由得捐——那就是母爱。如果不是高国强的母亲能把自己的肾捐给儿子,如果不是她为了省钱,拖着病体回家,拒绝继续康复治疗。我们也不会如此毅然决然的站出来去帮助这个家庭。
对于那些主动投下爱心的人们,他们的义举在这种对比下,就显得更为可贵。
新的医改方案呼之欲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要在2011年覆盖全部城乡居民,基本药品制度初步建立。然而,对于大病重病,比如白血病、尿毒症以及其他癌症患者的救助体系没有提及。如何解决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并未惠及到真正需要的人们的问题,我们没有找到答案。
忽然,我开始明白为什么有些朋友会选择站在第三方的角度。也许是真的太无奈了,以至于有些麻木,甚至是不仁。
需要救助的人们太多,依靠社会募捐救助个体是无法长久持续的。在我看来,甚至无异于饮鸩止渴。所以,我们只能选择期待,而在期待的同时,我们只能秉持四个字:力所能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