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哪种“醉酒人格”:海明威型还是欢乐满人间型?
(2025-11-19 08:44:40)| 分类: 心理学进展趣编 |
你是哪种“醉酒人格”:海明威型还是欢乐满人间型?
凯文·贝内特/文
赵佳欣、王紫琳、张茗惠、庞可心、刘迪亚鑫、郎子瑶、朱雨娜、佘斯诺、张亦萌、杨悦、温陌冉、梁鸾、李欣桐、林轩宇、徐艺轩、安阳荣升、李彦燃、马曦涵、陈泳琪、黄安惠、王煜丁、王俊、熊远、林依辰、程薪羽、谭辰宇、钟昌宏、余名洋、雷雳译
你可能是是喝几杯酒就能成为派对焦点的人,也可能是平时安静、喝了酒就突然变得健谈的人,酒精对人的影响各不相同——而且不只体现在口齿不清或动作笨拙上。事实上,你的“醉后人格”可能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你在酒精影响下的性格特质的变化。2015年的一项研究将醉后人格分为四大类型,每种类型都源于行为和性格特征变化。
这种分类是通过问卷调查和自我报告得出的,揭示了个体对酒精的不同反应方式。有些人在饮酒后依然稳定可靠,而另一些人则会经历戏剧性的转变。这四种类型基于大五人格特质(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开放性和情绪稳定性)在饮酒前后的变化。以下是这四种类型的详细分析,以及其可能对你或你认识的人产生的影响解析:
1. 海明威型
这种类型因著名作家海明威而得名,他以能喝闻名。海明威型的人在醉酒时性格变化极小,即使喝了几杯,这些人依然情绪稳定、尽责可靠且行为相对自控。他们可能略显健谈,但核心人格特征保持不变。
这种类型在研究中占比最大,属于这一类的人在社交场合中常被视为“酒量好”,因为他们看起来很能喝酒。然而,这种认知也可能导致危险行为,因为其他人可能会低估他们的醉酒程度。
2. 玛丽·波平斯型
就像这位虚构的保姆以善良乐观著称一样,玛丽·波平斯型的饮酒者在小酌几杯后往往会变得更加随和开朗。这些人无论是清醒还是微醺,都友好、热情、乐于助人,其社交魅力似乎也延伸到了饮酒行为中。
玛丽·波平斯型饮酒者通常不易引发酒精相关问题,其饮酒行为往往会巩固人际关系而非破坏它。他们总会确保每个人都安全到家,并在派对上化解尴尬局面。
3. 醉醺醺教授型
这类人代表典型的内向者,饮酒后会变成社交达人。受到那些害羞书呆子角色蜕变为魅力四射、毫无拘束的形象启发,醉醺醺的教授型在醉酒时外向性提升最为显著。
对这类人来说,酒精就像社交润滑剂,让他们能更自由地表达自己,并以清醒时可能回避的方式与他人互动。虽然这种转变可能是解放性的,但若因此依赖酒精才能在社交场合保持自信或外向,则可能引发问题。
4. 海德先生型
顾名思义,海德先生型与行为的负面变化有关。这类人在醉酒时,尽责性、宜人性和智力水平会显著下降,他们可能会变得有攻击性、冲动或行为异常,从而增加冲突、受伤或法律问题的风险。
该群体规模最小却最令人担忧,因为他们醉酒后的行为变化可能会破坏人际关系,导致后悔的决定,并预示着更高的酒精滥用风险。理解并解决这些行为变化对于减少伤害和制定治疗计划至关重要。
了解醉后人格的重要性
了解自己的醉后人格类型不只是派对上的把戏——它具有真实的心理和行为意义。某些类型(尤其是海德先生型)更容易遭遇与酒精相关的消极后果,如断片、斗殴或酒后驾驶。与此同时,玛丽·波平斯型和海明威型的人通常报告的问题较少。
这一框架可以帮助人们反思自己的饮酒习惯、识别模式并做出更健康的选择。例如,若饮酒后持续出现攻击性或冲动行为,当事人可通过控制饮酒量或探索酒精加剧的潜在情绪诱因来改善状况。
结语
了解这些类型有助于亲友和临床医生更好地支持个体处理与酒精的关系。毕竟,饮酒并不能消除个性——它只是让某些特质更突出,某些特质更隐蔽。
所以,下次当你拿起一杯葡萄酒或一杯啤酒时,不妨问问自己:不仅是“我喝了多少?”,还要思考“我正在变成怎样的人?”
资料来源:
(该文翻译发布得到了原文作者授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