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接触到底给人们传达了什么?
(2025-10-18 17:42:05)
标签:
365杂谈 |
身体接触到底给人们传达了什么?
山姆·戈德斯坦/文
周伊敏、王紫琳、张亦萌、史渺、张茗惠、梁鸾、肖景菲、温陌冉、白锐吉、李楚、刘佳蕊、洪紫鑫、许善铭、王伟、洪茂楠、安阳荣升、王俊、吴彤雨风、钟昌宏、杨悦、林依辰、刘俊威、雷雳译
触觉,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第一种方式。在我们学会说话之前,甚至在睁开双眼之前,我们便已开始感受。而这种感受至关重要,因为触摸告诉我们:我们活着,我们安全,我们并非孤身一人。它远不止是肌肤相触,更是温暖、慰藉与联结。它是一种无声的确认——我们属于某个人,而某个人也属于我们。
触觉存于内心,亦存于身体。它承载着言语难以企及的申请,比如“我爱你”,“我懂你”,“你并不孤单”。母亲轻抚婴儿;朋友在你崩溃时给你拥抱;护士在你迷茫时时给予支撑。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恰恰蕴含着无穷分量。它们是关怀的语言,而我们都懂这门语言。
触觉的本质是永恒的。我们相信它早于语言存在,并构成了我们情感生活的基础。跨越物种,它是我们传递关怀、表达爱意、发出安全信号的方式,有时也成为彰显权力的手段。在人类群体中,这种原始本能已演变得更为精妙,成为一门丰富而无言的语言。然而,我们如何理解和运用触觉,始终受制于周遭世界:文化、性别、教养与情境,共同塑造着触觉的给予与接收方式。
一切的起点
在婴儿尚未睁眼说话之前,他们已能感受。触觉是胎儿在子宫中最先发育的感官。从一开始,它便关乎生存——促进亲子间的亲密,激发信任,并触发催产素的释放。这不仅是情感,更是生物本能。
哺乳动物依靠身体亲近来建立社会联结。我们依偎、梳理、拥抱,不仅是为了表达情感,更是因为大脑天生在这些行为中获得安全感。在早期人类群体中,身体亲近意味着免受捕食者威胁与部落接纳。被触摸、被拥抱、被保护,意味着你属于这里。
最弱小的生命
触觉的力量在早产儿的护理中尤为显著。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袋鼠式护理”能帮助弱小的婴儿茁壮成长——将婴儿放在父母胸前进行肌肤接触。这种方式能稳定他们的呼吸、心跳和体温,使他们体重增加更快,抗感染能力更强,睡眠也更安稳。这种方式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它有助于婴儿和父母建立亲密关系,缓解焦虑,并为健康的依恋关系奠定基础。相反,缺乏足够触摸的婴儿可能在日后生活中出现发育迟缓和情感障碍。触摸是一种必需品。
我们承载的慰藉
随着我们成长,触觉依然重要。悲伤时被紧握的手,辛苦一日后的拥抱,臂膀间的轻搂——这些举动不仅仅是安慰,更能安抚我们的神经系统,减轻压力,创造一种言语常常无法带来的安全感。在医院或治疗室里,重要的并非总是言语,而是人际间的触碰——护士的手,咨询师安静的陪伴。这简单的接触在诉说:我看到了你,我在乎你。它帮助人们感到安全。对许多护理者而言,尊重、富有同情心的触碰建立了信任与治愈的桥梁。
触碰的力量在于:同情无需喧哗,一次触碰便能低语共情。诸如拍拍后背或轻触手背这样随意的小动作,尤其在言语苍白时,却能传达千言万语。人类通过触觉解读情绪的能力超乎想象——仅凭手臂或肩头的触碰,人们就能准确感知愤怒、同情、爱与感激。
当文化设定规则
触碰或许是本能的,但我们给予与接受的方式深受环境塑造。在拉丁美洲或地中海等地,情感表达融入日常生活,人们常常拥抱、亲吻问候,或把手搭在别人手臂上交谈,举止坦率而亲切。而在日本或斯堪的纳维亚文化中,个人空间是不可侵犯的,来自圈外人的拥抱可能让人觉得冒犯。在一个地方感觉温暖的动作,在另一个地方可能显得唐突,这就是触碰的微妙之处,它在不同地域承载着迥异含义。当来自不同背景的人相遇时,即使是善意的姿态也可能引起不适。如同语言,触碰也有“口音”和规则——理解它们需要用心。
性别因素增加了另一层复杂性。在许多社会,男性不被鼓励通过触摸表达情感,尤其在同性之间。女性或许被允许获得抚慰性触碰,但也可能面临更多不必要的或不恰当的接触。而当存在权力差异时,例如师生、医患之间,一方视为善意的举动,另一方可能视为越界。情境至关重要。
生活在一个触摸渐少的世界
现代生活无济于事。我们的许多互动通过屏幕进行,新冠疫情期间这种现象愈发严重。社交距离带来了“触摸饥渴”,人们感到孤独、焦虑和疏离。我们想念拥抱,我们渴望亲近,我们的心理健康受到了影响。但这种距离也带来了清醒。我们现在更多地谈论界限、同意,以及尊重性的触摸是怎样的,一个人感到安慰的触摸,可能让另一个人感到侵犯。事先询问并非冷漠——而是关怀。
在后疫情时代,当我们重新学习亲密关系时,我们也在学习更敏锐的感知:在恰当时机给予触碰,在不恰当时机保持克制。这是一个新的挑战,却是守护人性本质的关键所在。
人际联结的核心
触碰是一种无需言语的通用语言,它能抚平焦虑,软化心房,抵达语言无法企及的深处。这是我们初识爱的途径,也是痛苦时寻求慰藉的方式。当千言万语难以启齿时,一个简单的触碰便足以。
当然,我们必须尊重彼此的界限、舒适度和文化差异,这正是关怀彼此的体现。但深层存在着纯粹而真实的本质:我们都需要亲密感。需要感受掌心相握的温度,需要臂膀环抱的温暖,需要被拥抱时的熨帖。
当触碰带着善意与尊重,它便蕴含着静默的力量。它诉说着:我在这里,你并不孤单。在这个日渐疏离的世界里,这样的联结不仅美好,更是不可或缺的。
资料来源: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raising-resilient-children/202507/the-language-of-touch
(该文翻译发布得到了原文作者授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