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遭遇网络排斥的青少年接下来会干什么?遭

(2024-12-14 19:48:09)
标签:

杂谈

分类: 心理学进展趣编

遭遇网络排斥的青少年接下来会干什么?

网络排斥会增加青少年的网络欺凌行为吗?

丁慧敏、雷雳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青少年的社交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网络聊天已成为未成年人最主要的社交方式之一,占其网络活动的53.4%

然而,虚拟世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衍生出新的社会问题,比如网络排斥。相比现实中的排斥,网络排斥往往更加隐蔽,可能表现为不回复消息、不给点赞等细微行为,这种“无声的排斥”可能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在这一背景下,由博士生丁慧敏(2024)为第一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雷雳教授团队所开展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该研究对870名中国青少年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追踪调查,在两个时间点分别进行了测评,揭示了网络排斥、抑郁和网络欺凌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发现:

1.        网络排斥与抑郁之间存在双向影响。即先前遭受网络排斥的青少年,后续更可能出现抑郁症状;而先前表现出抑郁症状的青少年,后续更可能遭受网络排斥。这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2.        先前的抑郁情绪会增加青少年后续实施网络欺凌的可能性。即抑郁青少年可能更倾向于通过网络欺凌来宣泄负面情绪。

3.        曾实施网络欺凌的青少年更容易在后期遭受网络排斥。这表明,网络欺凌行为可能导致同伴的疏远和排斥。

4.        性别差异显著。相比男生,女生在经历抑郁后更容易遭受网络排斥。这可能与女生更重视社交关系,对人际互动更敏感有关。

该研究揭示的时序关系,为理解和预防青少年网络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这提醒我们,在互联网深度改变青少年生活方式的今天,需要更加重视网络社交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并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

这篇论文的作者有:丁慧敏、赵成佳、黄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朱丽月(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魏华(青岛大学)、雷雳。

 

资料来源:

Ding, H., Zhao, C., Huang, F., Zhu, L., Wei, H., & Lei, L*. (2024). Cyber-ostracism, depression, and adolescents’ cyberbullying perpetration: A cross-lagged panel analysis. Youth & Society. https://doi.org/10.1177/0044118X24130106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