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人愿意参与社交媒体上的挑战?
(2024-11-06 11:04:00)分类: 心理学进展趣编 |
为何有人愿意参与社交媒体上的挑战?
乔小飞 雷雳
社交媒体挑战(Social Media Challenges,SMCs)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的参与。挑战内容从筹集善款到冒险行为不等,这些挑战通常以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展现,激发其他用户模仿,从而形成病毒式传播。研究者Kobilke等人(2024)通过对66篇相关文献的分析,让我们看到了一些有趣的东西:
1.社交媒体挑战的类型
作者认为社交媒体挑战具备五个重要特征:(1)用户生成的内容(1)其目的在于被他人所复制;(3)形成病毒性传播;(4)挑战的基本意图;(5)危险程度。
此外,研究还提出了两种分类框架,分别是二维类型学和三维类型学。
其中,二维类型学将社交媒体挑战分为了危险维度和潜在目的维度(积极的、中性的、消极的)。
在二维类型的基础上,作者将社交媒体挑战进一步划分为了三维类型,分别是风险、伤害以及潜在目的维度。比如“冰桶挑战”的潜在目的是积极的(筹集善款),风险较低的,但是还具有较高的伤害水平(冰水浇灌全身)。
2.青少年参与的动机
研究者探讨了青少年参与这些挑战的动机,认为寻求社会认可、归属感需要、挑战社会规范以及错失恐惧等是其参与的重要动机。为了更好地解释这一现象,作者还引用了多种理论模型,如整合行为模型和用且满足理论,强调个人动机如何影响个体参与社交媒体挑战。
3.社会和社交媒体平台的动态影响
除了个人动机之外,社会和社交媒体平台在挑战传播中的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平台算法如何助推病毒式传播。研究发现,危险挑战往往在较小、较紧密的社交网络中传播迅速。通过行为传染理论,文章指出,危险挑战的传播模式类似于传染病的传播,越早接触到挑战的用户越有可能参与。
最后,作者认为,虽然许多社交媒体挑战确实具有潜在风险,但全面的禁令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相反,作者建议应当通过开放讨论和数字素养教育,提高青少年的风险意识,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来减少负面挑战的传播。研究还呼吁未来的研究应更加关注那些中性或正面的挑战,以便全面理解社交媒体挑战现象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
资料来源:
Kobilke, L., & Markiewitz, A. (2024). Understanding youth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media challenges: A scoping review of definitions, typologies, and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108265. https://doi.org/10.1016/j.chb.2024.108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