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人最幸福?
(2022-04-17 10:33:54)分类: 心理学进展趣编 |
哪种人最幸福?
魏新益、雷雳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人生的终极目的。但在追寻这个目的前,需要明白什么是幸福。一些人认为幸福是快乐,具体来说是积极情感最大化和消极情感最小化的数量和持续时间,另一些人认为幸福是发展新的能力以成为拥有完善功能的人,还有一些人认为幸福是个体对自己过得好不好的看法。
第一种观点后来发展成了享乐主义的幸福,侧重于情绪体验。后两种观点发展成了实现型的幸福,即自我完善的幸福或主观认知的幸福。例如,苏格拉底认为实现型的幸福是智慧和美德,于是他在真理辩论失败和市民嘲笑后还能安静祥和地喝下毒药。
为了区分两种幸福,社会科学家Keyes和哲学家Annas讨论后,提出一个假设:享乐主义幸福和实现型幸福的区别在于它们分别代表了感觉愉快和功能良好。比如重度抑郁症患者有两个不同的诊断症状:快感缺失(抑郁情绪或兴趣缺失)以及功能失调(如嗜睡或失眠、过度饮食或吃得太少),只有这个两类症状同时出现才有可能被诊断为抑郁症。可见,感觉愉快和功能良好很可能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
为了可以测量幸福感,Keyes将享乐主义幸福感操作定义为情绪幸福感,包括快乐、生活兴趣和满足。而实现型或功能完好的幸福被操作定义为心理幸福感(包括环境掌控感、积极人际关系、个人成长和独立自主、生活目的感、自我接受度)和社会幸福感(包括社会贡献性、社会融入性、社会实现度、社会接受度和社会凝聚力)。
具体来说,询问每个人过去一个月里的情况。环境掌握感可通过过去一个月里“你感觉擅长管理日常生活职责的频率”测量。
积极人际关系可被测量为“你多久会觉得自己拥有温情和信任其他人?”
个人成长的测量是“你多少次觉得自己有挑战自己去成长或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的经历?”
独立自主被测量为“你多久有一次自信地去思考或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社会贡献性被衡量为“你多久觉得自己对社会做出重要的贡献?”
社会融入性的测量标准是“你多频繁地觉得自己属于一个社区,比如一个社会团体、你的学校或你的小区?”
社会实现度被衡量为“你多频繁地觉得我们的社会正在变得更好?”
社会接受度的衡量标准是“你多频繁会觉得人大多上是好的?”
社会凝聚力被衡量为“你多久会觉得我们的社会运性方式你很认同?”
Keyes对美国中年人全国心理健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将情绪幸福感作为愉快得分,而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相加得到满意分数。结果发现:长期痛苦的人(不愉快且不满意)有最高的精神疾病(重度抑郁发作,恐惧症,广泛性焦虑或酒精依赖)患病率(42%),其次是低愉快感的中间人(不愉快但满意),患病率为29%,再次是低满意感的中间人(愉快但不满意),患病率为15.3%,最后是“繁盛者”(愉快且满意),患病率只有8.2%。
此外,虽然48.5%的人认为他/她们过得愉快,但其中有30.5%的人认为过得不满意,仅有剩下18.5%的人过得“繁荣”(愉快且满意)。
可见,过得愉快并不是特别困难,但是过得愉快且满意,就难能可贵,且有利于心理健康。然而,根据Keyes和Annas的发现,幸福并非苏格拉底的满意于某些非愉快但有意义的因素(如智慧和美德),也不是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不能纵情享乐也不要过于痛苦),而是愉快和满意的结合,即“繁荣”。
资料来源:
Prinzing,
M. (2021). How to study well-being: A proposal for the integration
of philosophy with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