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伏贴的应用

(2019-06-11 08:42:33)
标签:

保健

美食

夏季

杂谈

分类: 健康保健
三伏贴敷就是指在夏季三伏天, 在三伏天,人们的肺脏气血通畅,药物容易深达脏腑,是治疗、调整肺脏疾患的最佳时机。此时进行贴敷治疗最能刺激穴位,使药物更好地循经导入因药物不经胃肠道代谢,故能保护脏腑,且使用方便、副作用小,避免了打针吃药之苦,深受患儿及家长欢迎。三伏贴敷疗法3~5年为一个疗程。每年分为三个阶段,即头伏、中伏和末伏。
2019年三伏天时间表

 2019年7月17日—2019年7月26日,为初伏,10天

2019年中伏时间:2019年7月27日—2019年8月15日,为中伏,20天

2019年末伏时间:2019年8月16日—2019年8月25日,为末伏,10天。

何为三伏天?

 

老百姓常说的“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就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最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总称,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大约出现在每年的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

天是越来越热了,三伏天也快到了,又到了夏季养生的重头戏“三伏贴”上场的时候了。各个医疗机构当然也少不了提前宣传,从宣传上看,三伏贴小到孩子尿床、厌食,体质差,大到恶性肿瘤,好像没有它不能治的,三伏贴包治百病,真那么神奇吗?三伏贴这一从清朝流传至今的传统中医疗法的科学性,事实上也却有大量临床研究可证明。但是,一些商家机构说它“包治百病”就有夸大之嫌了。中医专家也再三提醒,“三伏贴”有它的适应症与人群,不可盲目跟风贴敷。三伏贴只适用在“冬病”的范畴内,多是容易在冬季发作的或是会慢性反复发作的一些疾病。用中医的辨证来说就是,虚寒性的疾病,或有寒湿、痰饮等的相关的疾病: 一般每伏贴敷3次,每次贴4个穴位,即贴4片。儿童每次贴2~4小时,成人每次贴6小时。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鼻炎、慢性咽炎、阻塞性肺气肿等;

骨伤科类疾病:各类关节炎、颈腰椎疾病、颈肩腰腿疼等;

虚寒体质者:手脚冰凉、怕风怕冷、畏寒等。

另外,在操作上也是有很多槽点的,说三伏贴是遵循古法,三伏天里做治疗是因为这个时候人的气血是通畅的,那么边贴着三伏贴一边还开着空调又怎么解释?按古人的做法,应该是站在太阳底下才对啊!有些家长很有养生意识,除了自己也会让自家的孩子贴,甚至说孩子平时免疫力低下容易感冒、或者是有消化不良、厌食、尿床等情况也很乐忠于选择中医古法贴,贴过的家长多说有效果。

估计是作为家长忘记了自家孩子还会长大的事实。孩子小的时候正处于发育之中,免疫系统也不完善,所以容易发烧感冒,尿床,厌食,但是孩子是会长大的啊,就算不贴,随着孩子和病原体接触的过程,免疫系统不断完善,生病的次数也会越来越少。尿床、厌食更不用说啦,孩子一天比一天大嘛,这点常识都没有?并且三伏贴一般当时是见不到效果的,要等到冬天,此时再和去年冬天相比,孩子已经长大了一岁啦!

只是看到太多人盲目跟帖,甚至在网上购买三无产品自己在家帖,一些不正规的医疗机构也在大肆宣扬三伏贴的特效,实在看不下去啊!三伏贴也是一种治疗手段,治的是病,因此也请一定要认真对待,至少该选择一个正规的诊疗机构,让专业医生诊断后再贴,这样才是对自己负责。该治疗方法适合三类人群:一是患有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人群;二是患有慢性鼻炎、鼻窦炎的人群;三是患有慢性咳嗽、反复感冒的人群。而有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对药物过敏者、皮肤长有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者、疾病发作期(如发烧、正在咳喘等)患者不宜进行贴敷治疗。此外,2岁以下的孩子由于皮肤娇嫩,贴敷容易引起感染,所以不宜进行这项治疗。
儿童每次贴2~4小时,局部有痒、热、微痛等感觉均为正常反应,少数病人因皮肤太敏感,和胶布接触的局部皮肤会出现水疱,可外敷消炎药膏以防感染。如果水疱较大,要到医院处理。贴敷后皮肤有明显色素沉着为正常反应。有的患者贴敷后皮肤无反应,这并不影响疗效,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过敏性皮肤或瘢痕皮肤患者,敷药后如有灼热疼痛感觉,应立即取下药膏。尽量保持涂药处的干燥,可以吹空调,但是温度一定要适中,不要对着空调的冷风吹。在贴敷期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不要吃高蛋白、虾蟹类海鲜。贴药当天不能游泳,4~6个小时内不要洗冷水澡。
此外,中医建议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要在饮食、生活上有所节制,不要贪凉,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要远离空调,因为进入空调房后,皮肤毛孔收缩,影响药物的渗入;还应少吃冷饮,冷饮不但伤及脾胃,还可使沉积在体内的寒气凝滞,影响疗效。
特别值得提醒大家,三伏敷贴不是治疗慢性病的特效药,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原来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不要盲目减药、停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