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标签:
健康金秋情感体育 |
分类: 健康保健 |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天来了,人们从难耐的盛夏走进了“多事”的秋天。秋天是冷暖交替的季节,人体一时难以适应,极易发生疾病或引起旧病复发。只要在以下方面多加防范,就会平安无事地度过金色的秋天。
防肺疾 中医认为初秋燥气滋蔓,湿气未退,易伤人肺气,极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等。可用麦冬30g、菊花15g,煎水代茶饮用。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的功效,是秋季防治秋燥的良好保健饮品。
防中风 秋季寒气渐长,使血管收缩,脑血管病变也因此增多,此时注意多摄入含蛋白质、镁、钙丰富的食物,既可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可减少脑血管意外的发生。防止进食过饱,晚餐以八分为宜;日间多喝淡茶,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防胸痹 胸痹类似现代医学的心肌梗死。由于寒气收缩,随着血管外周阻力增加,秋季的血压也会逐渐走高,是胸痹患者的潜在“杀手”,除了适度锻炼如散步、跑步外;晨起喝杯白开水,稀释血液;接受耐寒训练,均能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也可常饮活血开痹的开痹饮:枸杞15g、山楂20g,先用开水煎熬山楂2~5分钟,再用煎熬好山楂水冲泡枸杞作茶饮。
防肤损 秋季皮肤水分蒸发加快,外露部分的皮肤会因缺水会变得粗糙,严重者会产生皲裂。因此,洗浴不宜用碱性大的用品。要注意皮肤的日常护理,多吃泥鳅、鲥鱼、鸭肉、花生、梨、红枣、莲子、葡萄、甘蔗、芝麻、核桃、蜂蜜、银耳、梨等食物,能较好地滋润肌肤。防感冒 秋天是感冒容易流行的季节。因此,当天气较冷时要注意保温,及时添衣;平时要多开窗透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在感冒流行时可用陈醋熏蒸居室;经常使用冷水洗脸洗鼻,也有助于感冒的预防。
防肥胖 到了秋天,为迎接冬季的到来,人体会积极储存御寒脂肪,此时稍不小心,就会发胖,这对肥胖病人非常有害。在秋季多吃赤小豆、萝卜、竹笋、薏米、海带、蘑菇之类低热量食品;有计划地增加活动量;抓住外出旅游的大好时节,使心情舒畅,增加消耗量,达到减肥的目的。
防水雾 秋冬寒气与近地气层中的水汽相遇,凝结成悬浮的小水滴,形成雾。雾滴在飘移的过程中会吸附像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之类的有害物质。这给人们的健康、生活、甚至出行都带来很大影响。所以雾天好减少户外活动,晨练可以暂停;外出时戴上口罩,并将头发保护起来。
1.精神调养
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忧。秋季,气候逐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草枯叶落,花木凋零,易引起人们凄凉、垂暮之感,产生忧郁、烦躁等轻情绪变化。秋季养生首先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以避肃杀之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2.起居调养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泻趋向收敛,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初秋,暑热未尽,凉风时至,天气变化无常,应酌情增减。深秋时节,风大转凉,应及时增加衣物。在秋天的时候,保暖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春捂秋冻,但是早晚还是要增加衣服。
3.饮食调养
秋燥易伤津液,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佳。可以适当多食一些芝麻、糯米、蜂蜜、枇杷、菠萝、梨、苹果、葡萄、香蕉及绿叶蔬菜。少吃辣椒、葱、姜、蒜等辛辣燥烈之物。另外秋天的时候适当的吃一些梨,可以起到润肺止咳的功效,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4.运动调养
秋季,天高气爽,是开展各项运动锻炼的好时机,散步、爬山、太极等都是很好的选择。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制定好合理的运动方案,建设方案,秋天的运动调养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5.防病保健
秋季是肠炎、痢疾、疟疾等病的多发季节,所以,要注重环境、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和被污染的食物,服用板蓝根、马齿苋等煎剂,对肠炎、痢疾等病可起到防治作用。
秋季养生贵在“收”
!两穴一茶祛秋燥
秋季的天气会由夏季的闷热、潮湿逐渐转变为凉爽,天高风急,地气清肃。阳气逐渐降入地下,地上开始转凉,叶黄而落,大地呈现收藏的状态。相对的人体阳气也渐入体内,养生上应该顺应秋气,重在养护人体收敛的功能。
养生小方法
按揉迎香穴法:夏秋交替之时,天气多变,易受凉感冒或诱发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疾病,应注意增添衣物,避免受凉,如果出现闻不到味道、鼻塞等,可以按揉鼻翼两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就是迎香穴以疏通鼻周经络。方法:将食指指尖置于迎香穴,做旋转揉搓。鼻吸口呼。连做8次左右即可。
压揉承浆穴法:秋季干燥易出现口干口渴、咽干等不适症状,出现上述症状可适当压揉在下唇凹陷处承浆穴,口腔内会涌出津液。用力压揉此处10余次,口渴感即可消失。不仅预防秋燥,
还延缓衰老使面色红润。
参麦双花秋季饮:秋季空气多干燥,应以养肺为重,故秋季可适当饮用参麦双花秋季饮以滋阴润肺,益气养阴。每次可取适量太子参、麦冬、菊花、金银花、百合、沙参、枸杞泡水饮用。
留心身边的7大“催老剂” 别踏上衰老“快车道”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脸上只有美丽,没有皱纹,但是抗衰老不能只靠护肤品、保健品,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留意一些加速衰老的习惯,就能老得慢一些。
1.过敏症
纽约激光与皮肤美容中心的皮肤病学家杰西卡
克兰特说:“对宠物皮毛过敏和其他一些过敏症会让人看起来衰老。这是因为眼部娇嫩的薄膜所产生的慢性炎症会导致肿胀和瘙痒,引起皮肤颜色变黑变暗。”
2.睡眠时间过长
研究表明,睡眠时间太短会让人存在一系列的健康隐患,而睡眠时间过长(每晚超过8~9个小时)也会缩短寿命。闲散的躺在床上也会妨碍受伤老年人的疾病恢复进程。髋部骨折的美国老年人在一年内死亡的比例高达70%,其原因就在于他们躺着不动。
http://06imgmini.eastday.com/mobile/20180924/20180924115644_ab9e582ee49bd4359261655988331ca2_1.jpeg
3.太瘦
体重超重或肥胖无疑会增加人们早亡的风险,但太瘦的人其早亡风险也很大。如果你没有多少脂肪组织,那么你就无法拥有足够的储备资源来抵御疾病和感染。
4.退休
退休会导致大脑功能老化。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的精神病学教授格雷戈里
布朗说:“保持思维功能的活跃对于健康老龄化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5.耳机
老年人通常存在听力不佳的情况。如果你每天使用耳机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而且音量足够低,那么听力丧失的问题是可以避免的。一旦失去听力,你就会与周围的环境相隔绝,从而加速老化进程。
6.孤独寂寞感
与社会隔离所引起的孤独寂寞感会缩短寿命,降低生活质量。孤独寂寞感最强烈的人死亡的可能性要比得到关爱和照顾的人高出近两倍。这是因为隔绝感会让血压进入引发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危险区域,削弱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
7.爱吃精细食物
美国营养专家拉什说:“最好不要食用装在袋子或盒子里的食品。”这是因为精加工食品,尤其是白色的碳水化合物(如面食、面包和谷物)会升高血糖和胰岛素,从而引起炎症;而炎症是导致很多疾病(如肥胖症和关节炎)的原因。
延缓衰老!一分钟拇指健脑操
手指的运动可以影响大脑的多个功能区,有人将手指称为“第二个大脑”,两者有着神奇而微妙的关系。人在衰老过程中,会感到反应变得迟钝、爱忘事。日本老痴症专家长谷川嘉哉表示,通过锻炼大拇指,可以增加大脑前额叶等部位的血流量,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衰老。下面的两节健脑操不妨一试。
1.弯曲大拇指。两手握拳,将大拇指竖起来,慢慢弯曲大拇指的第一关节到极限。重复10次。
2.交替伸出大拇指。两手张开,数“1”握成拳,单独伸出右手大拇指;数“2”再张开双手;数“1”握成拳,单独伸出左手大拇指。如此重复10次左右。该动作可以刺激大脑,增加灵活性。
好好睡觉!睡不好容易致癌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研究证明,正确的睡眠方式能够预防机体组织遭受癌症的侵袭。因为在夜间,人体内会产生褪黑激素,它所具有的抗氧化性能能够保护机体,使机体免受氧化物对脱氧核糖核酸(DNA)造成的损害,同时它还能抑制雌激素的产生,而雌激素是能促使某些肿瘤的生长和发展的。
另外还有一种机体昼夜节律机制对肿瘤细胞会产生影响,那就是可的松的昼夜变化幅度。可的松的分泌量在凌晨时分处于高潮阶段,而在白天则会下降。它能对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当然也影响到人体对肿瘤的抵抗力。可的松分泌规律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导致机体组织免疫系统被破坏,后果将可想而知。同样,动物实验结果也表明,经常性的睡眠中断能够导致动物体内癌瘤生长速度加快。
打喷嚏、擤鼻涕,这些小事大部分人都做错了
1.打喷嚏不捂嘴,传染性强。人人都会打喷嚏,但是很少有人会注意到打喷嚏会造成的病菌传播。据研究,人在打喷嚏时飞沫从肺内喷出经历了一个复杂的破裂过程,然后再由口腔向外喷射出去,溅洒到空气当中。喷嚏所致的飞沫在短短的几秒钟之内就会遍布房间的各个角落,甚至可以达到天花板上。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最近研究发现,患有细菌性或病毒性感冒的病人呼出气体常常可以携带大量的病菌,当他们打喷嚏时,喷出的微小液滴的传染性比通常情况下高出5~200倍。一个喷嚏竟然会含有30万个病菌,这些病毒在通风不良的情况下更容易传染给他人。所以,生病后一定不要对着别人打喷嚏,最好用手绢或干净的卫生纸掩住口鼻。
2.两鼻孔同时擤,容易患鼻炎。很多人擤鼻涕时喜欢拿着纸巾,两只鼻子一起擤,这种做法不仅让鼻涕清除不净,还会造成健康隐患。因为鼻腔和鼻窦是相通的,同时擤鼻子容易引起鼻涕倒流,让细菌、病毒逆行感染,增加患急性鼻窦炎的几率。正确的做法是:先按住一只鼻孔,稍稍用力擤另一只,之后再换另一边,以保证鼻腔两边气压平衡,预防细菌逆行感染。如果感冒导致流鼻涕等卡他症状严重时,建议用清水反复冲洗鼻腔,有助缓解病情。
3.使劲吸鼻涕,病好得慢。有些人习惯把鼻腔分泌物用力回吸,这种做法也不可取。一是鼻腔及咽部的分泌物中有大量的黏液蛋白,阻断细菌、病毒及灰尘等有害物质,应该把这些物质排出体外,而不应该倒吸回去;二是回吸时黏液有可能误入气管,引起窒息,非常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