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2017-08-07 21:01:33)
标签:

出汗

三伏

炎热

饮食

健康

分类: 健康保健
8月7日15时40分,太阳运行到黄经135度,我国迎来“立秋”节气。立秋是一年之中气温由升温向降温的转折期,此后湿气逐渐减弱,让人难以忍受的“桑拿天”也可能会逐渐减少。

http://cms-bucket.nosdn.127.net/catchpic/0/07/0725377a2b360ff984552d56549b0e44.png?imageView&thumbnail=550x0

  但立秋并不是真正秋天的到来。此时余暑未消,加上处暑节气将在8月底接踵而来,既有秋老虎频频发威,又有频繁降雨导致的湿气过重,又闷又热的“蒸笼天”还将持续,这就是立秋后的“长夏”。 

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吗?答案是否定的。

   立秋时,北斗指向西南。太阳黄经为135°。一般来说,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俗话说“秋后一伏热死人”,晚立秋热死牛。立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依然很高,尤其是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天气依然酷热,暑气难消。这段时间,地表热量积累达到高峰,最热的时候到了。七八月份正是副热带高压加乾高压内部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导致增温。

   立秋后,天气逐渐转为早晚较凉,但白天仍热浪袭人。这是因为“立秋”之后,三伏天还没到尽头,暑气尚未消失。

   立秋是不是就意味着到秋天了?按照气候学上对秋季的界定,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22℃才算进入了秋季的气候。虽然立秋是秋季的开始,但此时的气候依然炎热多雨,继续保持夏季的特点,而要想真正进入秋天,恐怕得等到9月份了。

http://image.tech-food.com/images/kndata/bpic/201508/20150807144800_8339.jpg

   立秋时节养生保健要知道

   1、防暑。立秋之后气温不会很快下降,很可能有短时间的气温升高,人们还会经历一段高温潮热的苦夏,因此,立秋之后清热解暑要继续,防晒防中暑的工作依然不能松懈。

   2、防燥。如果出现明显的咽部不适,应该注意多喝温热水,多吃些滋阴润喉之品,如百合、银耳、黑木耳、梨等,平时用嗓较多的人更要保护好嗓子,尽量减少说话。另外,秋天容易上火,建议容易上火的人少吃辛辣食物,以免刺激嗓子影响健康。

   3、养阴润肺。中医认为,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则集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产生呼吸道疾病,因此需要润燥、养阴、润肺。可适当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润食品,同时可多食一些酸味果蔬,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

   4、防感冒。初秋是感染性疾病的高发期,孩子往往会出现发烧症状,有时还会出现脸色苍白、情绪不稳定、恶心呕吐、腹泻等其他异常表现。初秋的夜晚,很多人习惯不盖被子,太过贪凉会导致腹泻、头重等。因此,初秋之际,千万注意不要贪凉!

   5、早睡早起。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

   6、做运动。进入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慢跑、爬山、球类运动等,秋冬运动量与夏季相比可适当增大,运动时间可加长,但要注意循序渐进。

总之,衣:适当增减衣物,不冷不热刚好

  我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养生保健谚语。因此,秋季穿衣也要顺应“阴津内蓄,阳气内收”的需要,适当地冻一冻。

  不过,“秋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遇冷不穿衣”。初秋,暑热未尽,凉风时至,当天气骤然变冷时,适当地增衣是必要的,否则不但不能预防疾病,反而会招灾惹病。“适当增衣”以让自己略感凉而不感寒为宜,而不是穿得暖暖和和、裹得严严实实。“秋冻”的另外一层意思是,晚秋可适当拖延增加衣服的时间,但要以自己能接受为限度。

  食:多吃温软蒸食、调理脾胃

  俗话说,“入夏无病三分虚”,经过苦夏的煎熬,大凡老年、儿童、体弱者,还有长期疲劳、生活不规律等亚健康状态者,由于抵抗力低下、对季节变化的适应能力弱,除了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外,脾胃往往很虚,也是消化道疾病的易感人群。因此,立秋过后应少吃辛辣油腻食物,忌油炸、烧烤、煎等烹调方式,多食温软、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调养脾胃。

  住:早睡早起,防空调病

  夏天为避暑气,人们喜欢纳凉到很晚才睡,这种起居习惯在立秋之后应该迅速改变。起居调养宜早睡早起,因为“早卧”可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敛太多。秋季适当早起,还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对于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有一定意义。

http://cms-bucket.nosdn.127.net/catchpic/1/1d/1d7eba6e19c109f6156849f667b6c456.png?imageView&thumbnail=550x0

  立秋之后,天气早晚较凉,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腹痛、吐泻、伤风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状。预防有三:首先,立秋以后,早晚天气偏凉,空调开放时间不易过长,夜里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这样,既可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二是处在空调环境中的人们经常喝点姜汤。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三大功效,可有效防治“空调病”。三是有慢性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及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宜开空调。必要时避免直吹或将腹部盖好。

  行:运动适宜,仍要注意防暑

  立秋之后,尽管昼夜温差大,但是白天还是非常热的,而且有时暑气十分逼人,所以这个时节也要注意防暑。尽量避免高温天气出门,外出时随身携带防暑用品,做好防晒工作。

http://cms-bucket.nosdn.127.net/catchpic/7/71/7189cd787d1970260c89cb35db2cc3c9.png?imageView&thumbnail=550x0

 

  同时,立秋后湿热仍没有完全消退,在这个时节进行健身锻炼要注意几点:最好选择一早、一晚进行锻炼,可选太极拳、五禽戏、慢跑、快步走、呼吸操等运动方式;太阳照射下不宜运动过久,以防体力消耗过大,暴晒灼伤皮肤;在高温湿热中不宜运动过于剧烈;运动前要做好热身,运动后注意补充水分。

  最后特别提醒,立秋养生除了要注意多吃蒸食、防暑降温等,从衣食住行方面进行调养外,还需安定心神赶走悲伤抑郁。俗话说“忧思多虑,必伤肝脾”,情绪波动会导致很多疾病,尤其是消化系统疾病。因此在这个时节应努力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积极调整情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