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现代人由于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以及较大的工作压力,大部分人的胃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70%的人不重视胃健康,90%的人胃酸指数均不同程度地偏高,这些都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
幽门螺杆菌与胃炎、胃癌等关系密切。不过,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有的发病,有的不发病,发病也各不同,有的人发生慢性胃炎,有的人发生消化性溃疡,而有的人发生了胃癌。同时,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幽门螺杆菌被认为是胃癌的一个高危致病因素。实验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可引起细胞过度增殖,使DNA易受损伤;幽门螺杆菌还可引起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癌基因过度表达及基因突变等,因此认为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一个启动因子。
慢性胃炎发病率高
慢性胃炎发病率很高。有上腹不适患者的检出率可达80%以上。我国对幽门螺杆菌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慢性活动性胃炎病人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95%,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胃炎多为活动性胃炎,杀灭幽门螺杆菌后则变为非活动性胃炎。慢性活动性浅表性胃炎逐渐发展可以转变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继而加重萎缩性胃炎并发生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成为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被认为是胃的癌前疾病,因此萎缩性胃炎患者每1~2年需胃镜复查一次,以便及时发现早期癌变。
消化性溃疡比较常见
消化性溃疡比较常见,其胃镜检出率为16.5%~28.9%。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密切相关。我国胃溃疡的幽门螺杆菌检出率约70%,十二指肠溃疡的幽门螺杆菌检出率约为90%,而根除幽门螺杆菌之后经过长期随访观察,溃疡复发率明显下降至10%以下。因此有人提出了“无Hp则无溃疡”的说法。
防胃病从“分餐”开始
胃发生问题,要及时到正规的医院做检查,不能讳疾忌医。同时,要做到“起居有节,劳作适度”。一般情况而言,凡是有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烧心、饥饿感、上腹疼痛、上腹饱胀、上腹包块、吞咽时不利、进食时胸骨疼痛、烧灼感、哽咽感、原因不明的消瘦、食欲减退、体重减轻以及呕血、黑便等症状均应做胃镜检查。胃镜检查能够直接地、清晰地观察到患者食管、胃、十二指肠球部到降部等整个上消化道病变。由于内镜检查相对安全,施术医生在肉眼观察的同时还可进行活体病理学和细胞学检查,因此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同时,我国传统的“共餐制”虽然有利于就餐气氛的融洽和情感的交流,可是“共餐制”隐患多,直接的是传播消化道传染病,其中幽门螺杆菌也会在共餐中相互感染。因此,幽门螺杆菌感染应预防为主,实行分餐制,讲究个人卫生,常洗手,勤刷牙,勿食被污染的食品等等。如今现代社会,由于工作紧张,生活快速运转,人们饮食作息混乱,不少人的肠胃开始表示抗争,那么该如何保健肠胃,是本文的关键,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保健肠胃最有效。
第一,少吃油炸、油腻食物。如大量进食此类食物不仅加重消化负担,此还会引起肠胃的不适,如恶心、上吐下泻、食欲不振等,对身体百害而无一利。
第二,不宜多吃腌制类食物,腌制食物含有大量的盐分及某种致癌物质;不宜多吃生冷类食物,生冷食物等刺激性食物会严重刺激人体内的消化黏膜,引起腹泻等症状。
第三,少吃多餐,定时定量进食,多吃养胃食物。尽量做到每日三到五餐,在正餐时间进食,不管是否感觉到肚饿,应积极进食,人们常常因为工作繁忙而忘记进食时间,建议找个人提醒自己,切勿过于饥饿,会导致胃病等各种胃部疾病就得不偿失了,;面条是最养胃的食物,没有之一,晚餐选择进食面条是最佳选择。
第五,避免胃部受寒,避免刺激。胃部尽量保暖,切勿受寒,胃部若受到凉意,会导致胃功能的受损;避免辣椒、尖椒等辛辣类食物,尽量少抽烟,少饮酒,以免胃黏膜受到损伤降低抵抗力而引起的各种胃部疾病。
第六,补充维生素C。胃液中若严重缺少维生素C,不能及时发挥作用,对外部的病菌入侵起不到抵御作用,降低了自身的抗病能力,因此,及时补充体内的维生素C,有助于保护和增强胃部的抵抗能力,宜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