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目前,全球约有3690万名艾滋病毒(HIV)携带者,其中儿童携带者260万。3690万人,大致相当于加拿大的总人口数。2014年约新增HIV感染者200万人,相当于斯洛文尼亚的总人口数。迄今为止,约有3400万人死于HIV病毒感染,或者艾滋病,其中2014年就有120万人。在过去的15年中,死于艾滋病的青少年人数增长了2倍。艾滋病是非洲青少年死亡的第一大原因,同时也是全球青少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是艾滋病发病率最高的地区。其中15-19岁的新增感染者中,有70%是女童。2001年,只有100万人接受艾滋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到2015年初,使用这种疗法的人数达1500万人。尽管现在艾滋病检测仪器的应用更加广泛,但知道自己HIV感染者身份的,仍然只有51%左右。2000年来,由于全球对艾滋病毒的全面控制,避免了3000万的新增感染者和800万人的死亡。古巴2015年宣布成功消除艾滋病母婴传播,这是全球首个宣布消除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国家。
世界正在到2030年终结艾滋病的快速通道上。是的,你没看错,人类在与艾滋病的战斗中已经喊出要“终结”对方了。对于不少谈艾色变的人来说,可能还不明白我们已进入了这个阶段。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4日发布报告称,15年后可以摆脱艾滋病威胁。据联合国新闻中心网站24日报道,这份题为《聚焦地区与人口:2030年快速通道终结艾滋病》的报告说,过去15年,全球对抗艾滋病的“成绩非凡”,并有信心世界能在未来15年全面摆脱艾滋病威胁,而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让更多患者及时获得抗艾滋病病毒治疗。
报告称,截至2014年年底,估计全球约有3690万人携带艾滋病病毒。截至2015年6月,估计1580万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接受了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这一数字在2010年和2005年分别为750万和220万。新增艾滋病毒感染者人数与2000年高峰时相比已减少35%,艾滋病导致的死亡人数与2004年高峰时相比下降42%。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麦克·西迪贝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这份报告提供的分析结果非常有意思。每隔5年,接受治疗的人数就会翻一番,这的确令人惊讶。在1996年几乎没人接受艾滋病的治疗。”
不过,西迪贝认为“速度还是太慢了”。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去年制定消灭艾滋病病毒“快速通道”目标,到2020年实现“90-90-90”目标:90%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自身知情;90%知情的携带者获得治疗;90%接受治疗的人体内病毒受到抑制。而到2030年,各项具体目标的比例将提高至95%。联合国称,未来5年,全球为对抗艾滋病所需经费为319亿美元。
"如果你去过非洲,可以看到,我们已经从绝望走向希望。”美国《赫芬顿邮报》25日引述西迪贝的话说。这份报告称,全球高达90%的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集中在35个国家,非洲撒哈拉以南最严重,但他们在控制艾滋病疫情方面进步明显,2000年至2014年新增病例减少41%,艾滋病相关死亡人数自2004年以来也下降48%。东欧与中亚地区,2000年至2014年间,新增病例却上升30%,中东与北非也增加26%。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米歇尔·西迪贝说:“结束艾滋病的流行,不让任何一个人被落下,将深刻影响全球数以百万计的人们的生活,造福未来数代人。”
其实,早在去年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就提出了到2030年结束艾滋病流行的目标,在这个目标的背后是近年来相关科研领域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进展。现在许多人都听说过“鸡尾酒”疗法,这是通过联合使用多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控制艾滋病病情。对许多接受治疗的病人来说,艾滋病已经成为了一种可控的慢性病,预期寿命可以接近正常人。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说,截至2015年6月,估计全球有1580万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接受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这一数字在2010年和2005年分别仅为750万和220万。
甚至出现了治愈艾滋病的案例,那就是因骨髓移植而意外“治愈”艾滋病的美国男子蒂莫西·布朗,他体内的病毒被完全抑制,机体免疫功能正常,达到了“功能性治愈”的标准。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在2013年世界艾滋病日时就表示:“我们已经到达一个转折点,治愈艾滋病的想法已经不再是不可想象的。”
在过去的一年里,科学界在对抗艾滋病的道路上又取得了不少新进展。比如今年2月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自然》上报告说,一种基于基因疗法的强力新药可阻止艾滋病病毒各种已知毒株的感染,这一成果为研制有效、通用的艾滋病疫苗带来希望。
法国研究人员也在今年7月宣布,一名法国女性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在停药12年后未发病,这是世界上首例出生后立即接受早期治疗后能多年有效控制病情的病例。
当然,在与艾滋病的战斗中也有一些反复,比如有几名一度被认为“治愈”的艾滋病患者,后来出现了病情反弹,说明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躲猫猫”的能力不容低估。
但就总的趋势来看,艾滋病已经从“死刑”变成了可控疾病,现在已经用不着“谈艾色变”,只要措施得当,还有望结束艾滋病的流行。在艾滋病患者中年轻人占比例较高,套用一个年轻人爱打的对战游戏中常出现的场景,当系统显示我方“正向胜利迈进”时,显然不应该一看见敌人就躲避,而是应该握紧武器谨慎而乐观地去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