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夏季天热更需预防脑中风

(2016-05-31 09:38:22)
标签:

教育

脑血管病

中风

预防

高温

分类: 健康保健
 盛夏高温季节,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症的老年人应摒弃中风在寒冷季节才会高发的观点,当气温上升到32℃以上时,脑中风的发生率将大幅上升,夏季高温应谨防热中风。

     有些人以为天气寒冷才容易发生脑中风,然而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夏季也是脑中风的高发季节,因此不可麻痺。当气温上升到32℃以上时,脑中风的发生率较平时能高66%,并且随着气温的升高,危险性还会增大。夏季人体出汗较多,而老年人体内水分较少,夏天身体容易缺水。身体缺水会使血液黏稠,对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症或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来说,这会使输向大脑的血液受阻,增加中风的发生几率。

 http://www.sj88.com/attachments/201605/27/14/2mrzic3t10.jpeg    

预防中风首先要重视高血压、高血脂症等易引发脑中风的病症,合理安排夏日生活,注意劳逸结合,多吃能软化血管和降血脂的食物,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通心络胶囊等药物,以降脂抗凝,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脑部的血液供应,有效预防中风。

  夏季老年人还应避免过度贪凉。老年人的血管大多硬化,忽冷忽热的气温易使其发生意外。因此,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以不超过8℃为宜。同时,应及时补水,防止血液黏稠出现血栓而引发中风、心绞痛等病症。对于有过中风史的老年人来说,一旦出现头昏、头痛、半身麻木、频频打哈欠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夏秋交替,虽然早晚气温低,但是中午气温较高、气压低,身体排汗及水分蒸发量增多,这时血流缓慢,血管阻力增大,中老年人由于皮肤汗腺萎缩和循环系统功能衰退,机体散热不畅,当血液黏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小栓子,引起心、脑缺血,乃至中风、心肌梗死等缺血性疾病。眼下时节,秋老虎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下山,温度明显升高。同时,不少人乱穿衣,很容易在中午或日照环境下体内水分大量流失。

防治热中风,及时补充适量水分是相当重要的。多饮水是防止血液黏稠度增高、预防血管栓塞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老年人应做到不渴时也常喝水,每天需饮水2500毫升左右,可饮白开水或淡茶水,每天分散地多饮水,使血液稀释;要保证睡眠充足,多吃水果和蔬菜,尽量穿透气、散热的棉质衣服。

  为什么气温高也会发生脑中风呢?原因有两个:

http://www.sj88.com/attachments/201605/27/14/3fea6lbzs.jpg 

-

  一是当气温上升到32℃以上时,肌体排热主要靠汗液蒸发。大量出汗会使体液严重消耗,若没注意及时补水或补水不足,血液会浓缩,血流会变慢,易形成血栓,血栓若堵住了营养大脑的颈总动脉,大脑就会发生缺血性中风。气候炎热,体表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多集中于体表,大脑本来就缺血,若发生血栓,脑血管被堵,大脑就更缺血,更易发生中风。

  二是大量出汗。虽然能使体温下降,但这要靠皮下血液循环比平时高5倍的血流量才能实现,这不仅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也会使血压升高而易发生出血性脑中风。在盛夏时节,人体排出汗液多达3~5千毫升,真可谓赤日炎炎似火烧,体内津液半枯焦,很自然地哪凉快哪呆着去。夏季纳凉无非空调、风扇、自然风三种,但是,有的人空调吹着就感冒了,有的人一觉醒来腰酸肩膀痛,更有甚者吹出了脑中风,要让自己少受点罪,夏季纳凉还真得讲究精细操作

 那么,夏天应该怎样预防脑中风呢?

  留意血压避免贪凉

 使用风扇对着头吹当心脑中风

  吹风扇则适宜选能摇头的。如果电扇直接对着头颈部吹,头皮温度下降,反射引起脑血管收缩,脑血流也随之减少,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而言,严重时可诱发脑中风。

  此外,如果风扇对着单侧面部吹,又有引发面瘫的危险性,面瘫虽然病因未明,但目前公认局部受凉是诱因之一。因为,受凉使营养神经的血管发生痉挛收缩,导致神经缺血缺氧、水肿肿胀、受压变性等改变。

http://www.sj88.com/attachments/201605/27/14/2z410ny4bs.jpeg
吹自然风疲劳别吹穿堂风

  居室南北对流,有穿堂风自然是最舒服的纳凉方式。但夏季暑热外蒸,人的汗液大泄毛孔开放,特别是当人处于疲劳状态或熟睡时,此时人体体温下降,气血虚弱,如果不注意适当保温,任意让穿堂风长时间吹,邪气常会乘虚而入,引起风热感冒、肩周炎等症。

  因此,午休或夜晚就寝时,得避免赤身裸体。即使再疲劳也不要图痛快,单独在露天阳台、建筑物走廊、大树下、江河边、大海边睡大觉,不然都有肩膀疼痛的危险。

  使用空调,足部套双丝袜

  盛夏,居民喜欢呆在空调房内叹世界,但是,长期使用温度偏低的空调房,容易引起腰背、肢体关节疼痛。夜间使用空调最好能穿上丝袜,防止脚心受凉,这是很多人所忽略的。其实,足部被称为第二心脏,负责着将血液泵回心脏的重任。足部经络穴位众多,其中足掌心有一个著名的涌泉穴,属足少阴肾经,涌泉具开窍醒神、交济心肾之功。《千金翼方》云:涌泉不可伤,伤即令人百神具散。从现代医学的理念分析:足底远离心脏,属于肢端末梢,血供偏少,温度偏低,它们喜温暖,恶寒凉,此处受凉也是患病原因之一。此外,中午或夜间使用空调,特别是老年人或幼童,宜穿上长袖睡衣和睡裤,盖上薄薄的空调被,防止肺部受凉。

  空调的温度一定不能太低,一般而言,成年人呆的空调房最佳温度是25~26℃,体弱者27~28℃,最好与室外温度相差不宜超过5~8℃。室内室外温度相差悬殊,忽冷忽热,易致头痛头晕,视物昏花,口干舌燥,咳嗽流涕等不适。所以,出风口不要对准头部胸背部脚底心或坐人的办公桌。

  高血压、高血脂症是引发脑中风的根源。据统计,90%以上的脑中风患者都有高血压和高血脂,因此应在医生指导下重视合理使用降压药降血脂药,多吃些能软化血管和能降血脂的食物,并科学地安排夏日生活,注意劳逸结合。

  老年人血管多硬化,忽冷忽热的气候易发生意外,因此不可过分贪凉。空调不可调得过低,室内外温差以不超过7℃~8℃为宜,使用空调时间不可过长,出入空调室次数不宜过多;使用电扇时不可直吹身体。老弱者最好还是用手摇扇。

  “多次少饮”防止血液浓缩。盛夏时人常常大汗淋漓,特别是劳动锻炼之后,体液消耗极多,若不及时补水,血液浓缩、血流变缓、出现血栓,不但易堵住脑部血管,使大脑缺血发生中风,还易堵住冠状动脉,引发心绞痛。更易引起尿液浓缩影响肾脏对毒素的清除,形成尿路结石。因此,老弱者盛夏要注意科学饮水。老年人对体内缺水反应能力低,若到渴急了才喝水已为时过晚,应採用“多次少饮”的补水方法。这是因为人的体液是逐渐消耗的,所以一次喝水量不能过多,否则会引起“水中毒”,出现胃肠不适、头晕等症状。老弱者活动量较少,体内含水量相对少些,每天补水2500毫升足矣。

  注意脑中风前兆

  脑中风出现前常会出现一过性视物障碍或失明,突然头痛头晕,说话不清,半身发麻,频频打哈欠,嗜睡等不正常现象,应高度警惕,立即卧床休息,最好去医院检查就医。

  须注意平时保健。有心血管病的人每天睡醒觉后不可猛然起床,应先在床上稍停几分钟再慢慢下床。另据美国医学研究,经常吃些含钾多的食物,对动脉血管有保护作用,能有效地预防脑中风。

  中药茶疗辅治防中风

  山楂益母茶

  配方:山楂一两、益母草三钱(热性体质人士用鲜品,寒性体质人士则用製薑製益母)、茶叶(热性体质人士用绿茶,寒性体质人士则用六安)钱半。

  製法:上述材料略洗,共置于壶中,沸水焗一两分钟后隔渣倒去,再沖入沸水,焗约十分钟后即可饮用。上下午各一杯,温服。

  功效:益母草味辛微苦,性微寒,入心包经及肝经,功能活血调经,利水解毒,为妇科经产要药,故有“益母”之称,因其药性微寒,善治热结血瘀,又因有利尿之功,对水瘀互阻之水肿尤为适宜。

  《本草汇言》:“益母草,行血养血,行血而不伤新血,养血而不滞瘀血,诚为血家圣药也”。

  本品性善行走,血滞气脉用之甚宜,血虚则忌,孕妇慎用。本品气烈味苦,经炮製后会变得温燥,如用鲜品则可得其原气。

  山楂味酸甘,微温,入脾、胃、肝经,能消食积、散瘀血,驱虫,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有软化血管及降低血压的作用。

  《食鉴本草》云:“(山楂)化血块,气块,活血。”二药合用,佐以茶水,可以起到活血化瘀,通利血管的作用。

  宜忌:本茶疗对出血性中风(实证)较为适宜,如属缺血性中风(虚证),则须慎用,或先咨询中医师辨证使用较为稳妥。

  如兼有胃酸过多者则宜以决明子代替山楂,亦可起到同样效果。

  夏枯草决明子茶

  配方:夏枯草10克,决明子30克,绿茶5克。

  製法:先将决明子拣杂,洗净,晒乾后微火焙炒至黄,取出磨碎。将夏枯草洗乾净,晒乾,与决明子,绿茶同放入大号杯中,加盖焖15分钟。

  用法:当茶频频饮用,一般可沖泡3~5次。

  功效:清肝明目,润肠通便,降血压。适合于中风患者及面色发红,头脑胀痛,目赤口苦,急躁易怒,尿黄便秘,舌红,苔薄黄,脉弦者预防中风。

  方释:夏枯草味苦性寒,具有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作用;决明子味甘苦性微寒,有清肝明目,润肠通便之功。二者与绿茶共用,具有平肝潜阳,泻火通络的作用。尤其适合患有高血压,证属“肝阳上亢”之人饮用。

 夏秋季节转换,中老年朋友还应当有针对性地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抗病能力和适应能力。

  天气凉爽后,不少人的胃口变好,但是中老年朋友尤其是那些血压、血脂较高者应适当保持清淡饮食,营养均衡,多吃含粗纤维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类的食物。

  中老年人防治中风,家中应该常备同仁牛黄清心丸,这是北京同仁堂的拳头产品,其处方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同仁堂宫廷秘方,由人工牛黄、羚羊角、人工麝香、人参白术(麸炒)、当归白芍、柴胡、干姜、阿胶、桔梗、水牛角浓缩粉等27味药组成。

  同仁牛黄清心丸具有益气养血,镇静安神,化痰熄风的作用,既能调和营卫气血,又能清心解热。该药配伍精妙,温凉协调,清中有补,补中有清,适应人群广泛,临床上用于治疗气血不足,风痰上扰,虚火上炎引起的诸证疗效优良,应用于高血压病、中风前期(脑血管意外前期)、中风后遗症(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以及眩晕等症,不仅可以治疗心脑血管危急重症,也是日常保健预防之良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