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腹泻天气肠道传染病高温夏季 |
分类: 健康保健 |
随着天气酷热,肠道传染病病原体开始进入繁殖活跃期,肠道传染病也将逐步取代呼吸道传染病成为五月的“主角”。与此同时市民外出度假须注意卫生,谨防腹泻。
腹泻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大便呈水样,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疾病主要通过摄入被病菌污染的水或食品、乳类、饮料而感染。在旅游地要重视旅行卫生,注意喝清洁的饮用水,食用卫生合格的食品。一旦发生腹泻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同时,这一季也是儿童手足口病的流行季节,幼托机构等要加强晨检制度,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患病儿童;加强教室、居室等环境空气流通;做好日常性幼托机构等消毒隔离(玩具、餐具、便器等消毒);开展卫生宣传,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市民应做到“勤洗手、食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预防手足口病。五月份正值乙型脑炎疫苗接种最佳季节,易感儿童接种乙脑疫苗后需一个月左右才能产生机体免疫力,从而起到夏季预防乙脑的作用,因此,家长应及时携带孩子完成乙脑疫苗的接种。此外,市民还要注意蚕豆病发生和预防四季豆中毒,应煮熟后服用。
1、高温天气34℃是个槛,日常生活中,冷与热都会造成身体的不舒适。人的正常体温大约维持在37℃左右,根据各国的实验,人体感到舒适的气温是:夏季19℃~24℃,冬季12℃~22℃。所以,在炎热的夏天,湿度较高时,气温达到34℃就需要引起人们注意了。当气温和湿度高达某一界限时,人体热量散不出去,体温就要升高,以致超过人的忍耐极限,造成死亡事故
2、补充水分把握量少次多原则,炎热天气下人体会大量出汗,极容易发生中暑或虚脱现象,老弱病幼人员应减少户外活动,要注意多饮水以补充身体水分。强志鹏主任介绍,高温天气,人体内钠、钾随汗液的排出而大量丢失,可引起电解质平衡失调;人体内维生素C、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随汗液的排出而丢失,可引起营养素的代谢紊乱;人体内蛋白质分解增加,可引起能量消耗的增加。因此,保证高温天气下,人体营养需要与膳食合理,对于维持机体生理功能、代谢活动和电解质平衡,适应高温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保障身体健康,均至关重要。首先要补充水分。夏季,气温在36℃~38℃环境下,从事室外体力劳动的人,每日应补充水量10L~12L;从事室内工作的人,每日应补充水量2L~3L。补充水分宜量少次多,以免影响食欲。另外,大量出汗同样会引起无机盐丢失,故在补充水分的同时,应补充无机盐。同时还要注意,应增加维生素C、蛋白质、能量的摄入。
3、合理膳食喝出健康,人们除把电扇、空调作为纳凉消暑的工具外,那么到底“喝”啥能解暑呢?下面给大家推荐几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喝茶是解暑的最佳方法,不管是红茶、绿茶还是菊花茶,如果附之冰糖、山楂、橘皮、决明子等,不但口感极佳,而且也不失为清热祛暑的良方;夏季人们饮食不喜油腻而趋于清淡,因此各类粥制品成为市民喜好的食物,那么调制几款既营养又可口的粥制品也不失为防暑降温的好选择。比如:小米绿豆粥、苦瓜粥、玉米粥、薄荷粥、莲子粥、百合粥等;同时,夏季多喝诸如绿豆汤、百合汤、酸梅汤和苦瓜汤之类的食品也是消暑降温不错的选择;另外高温天气下常喝果汁对生津止渴、清热解毒也有较好的效果,可谓一举多得。常见的桃汁、梨汁、苹果汁、葡萄汁、草莓汁、西瓜汁等果汁均可适量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