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眼睛进化 ------Evolution

(2015-03-27 07:38:31)
标签:

杂谈

情感

娱乐

体育

历史

分类: 教育论坛

眼的进化感光器官其实在一些单细胞生物里就有了(当然,并不是“要感光”而被设计出来的),有了感光细胞的优点主要认为那样比较容易找到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各种眼睛大量出现是在寒武纪大爆发,当然在那之前并不是没有了,只是软体动物的化石保存比较困难。
其实一些生物的“眼”的出现是早与脑的,他们的眼睛收到的信号会直接传输给肌肉。
最早的眼只是两块感光细胞的斑点,只能感光,不能感觉方向,然后一些生物有了内陷的杯形眼,当然这眼睛和现代的眼差别大了,其实就是一处内陷铺满了视神经,优点是这种结构能够限制光线,生物能辨别光的方向了。
慢慢一些有杯形眼的他们的杯越来越深,杯口越来越小,最后眼变成了一个眼腔,于是针孔成像眼出现了(代表动物鹦鹉螺)在进化过程中空腔渐渐被透明的组织填满,当然,一般认为这样的组织恰好起了保护视网膜,防止感染的作用(也就是说,可能有空腔里没有透明组织的生物,不过他们因为感染命比较短所以灭绝了 XD)
然后,从这填满空腔的透明组织内分化出了玻璃体,晶状体,眼球也越变越复杂。
还有,其实是有眼球结构没有反过来的,就是章鱼它们,它们的血管和神经在视网膜后面,没有盲点,一般认为,因为章鱼的祖先是先有眼后有脑,他们的眼是头部皮肤的一部分,这一性状被遗传下来了,而脊椎动物的眼则是脑部的延伸,还有,脊椎动物的眼睛这个结构也并不是没有好处的,这种结构的外层视网膜能承受更大的代谢,还有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发育能够减少光氧化.

    单细胞生物中有些因为突变重组有了感光器,他们一代代活了下来,某些突变重组让它们变成了多细胞生物,有了眼斑,又一代代活了下来,某些突变重组让它们有了杯状眼,又一代代活了下来,某些突变重组让它们的杯状眼里有了晶状体,又一代代活了下来,如此反复,就有了现代意义上的眼球。(顺便一说,某个答案下面的“没有中间形态”说得很偏颇,中间形态多着呢)
当然,我知道有人会问,“生物怎么知道要这么进化的呢?”“这么复杂的结构每一步都有意义怎么会安排的这么好呢?”“肯定不是这样的啊?”
那是因为,上面那眼睛进化的过程,只是故事的百分之一,不,说不定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十万分之一,亿万分之一。
生物有眼睛,并不是因为“要看见东西这样的设计比较好”而是他们的祖先恰好变异出了感光细胞,而那些祖先又一代代活了下来。
两栖爬行鸟类和哺乳动物有四肢,并不是因为“要有四肢这样的设计比较好”而是爬上陆地的正好是有四鳍的,而他们又一代代活了下来。
为什么人类有五指,并不是因为“五指是最优解”,而是人类的祖先是五指,而他们一代代进化出了人类。
(以上都是非常简略的说法,细说每个话题都能说好久)
从源头来看,你会看到有那么多奇葩的东西,Evolution 是如此混乱,无序,没有效率,所以不要因果倒置啊,并不是“因为要达成这个目的所以这么设计了。”而是“呃,结构就这样了,看看能做什么吧。”
只有单细胞生物的时候,能突变重组出感光体的有多少?又有多少是没有的?(看看现在有多少单细胞生物有感光体就知道了)
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生物里,又有多少是有眼斑的?
再往上,有多少是有杯状眼的?
多少是眼中有晶体的?
多少是有现代意义上的眼的?
伴随着每一个遗传下来的突变特征,有不知道多少个没有遗传下来的。
如果我们回到那个时代,我们能看见各种奇葩,有杯状眼柱状眼,有两只眼三只眼四只眼,圆眼三角眼四方眼,各种各样的形态都会看到。
其实现在我们身边也充满了各种奇葩,各种各样的眼睛,这就是突变重组的证明。
我们现在在说 Evolution 的时候,请不要再说达尔文如何如何,达尔文死了都有100多年了,而在 Evolution 被提出到现在,已经被改进,完善了很多很多。
眼睛进化 <wbr>------Evolution

眼睛进化 <wbr>------Evolutio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