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诊疗及预防

标签:
意义变异传人应戴基因组 |
分类: 健康保健 |
人们对禽流感的研究历史悠久,第一次禽流感发现于1878年。全世界已经历了十二次大流行,近几年在亚洲地区发生的频率较高。此次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一种新病毒H7N9引起的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证明禽流感为水平传播,切断它的传播途径,就可控制该病的流行蔓延。该病毒对高温比较敏感,60-70℃2分钟到10分钟就可将其灭活。市场上销售的经过煮熟的禽肉、蛋、及其禽类制品可放心食用。不必造成恐慌。“五一”假期结束,外出游玩的市民大多已回来。假期归来,调整作息,生活要规律,同时注意观察自己的健康状况,若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尽快到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并务必告诉医生自己发病前7天是否到过禽流感疫区,是否与病禽接触等情况。
目前有证据提示在活禽市场暴露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的危险因素。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活禽类、鸟类或其粪便,若曾接触,须尽快用肥皂及水洗手;不要购买活禽自行宰杀,不购买无检疫证明的鲜、活、冻禽畜及其产品。H7N9型禽流感出现已经一个多月了,全国各地陆续出现感染者。它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出现的主要症状有:发热、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且会出现高热。呼吸困难。随着五月的到来,许多人会选择外出旅游,那么应该如何预防感染H7N9呢?
-
尽可能减少与禽类不必要的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的接触。勤洗手,远离家禽的分泌物,接触过禽鸟或禽鸟粪便,要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如若确实需要与其接触,请带好卫生口罩与手套,如未佩戴手套触摸禽类后,请及时进行消毒液进行消毒措施。
-
不生吃禽产品(例如鸡蛋、鸡肉、鸟类肉制品等,H7N9病毒在高达60摄氏度的环境下就会失去活性,所以假日期间应选择在正规的饭馆或者餐厅进行就餐。
-
尽量避免长时间呆在人群聚集、人流量大的地方,如若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
-
不要轻视重感冒,禽流感的病症与其他流行性感冒病症相似,如发烧、头痛、咳嗽及喉咙痛等,在某些情况下,会引起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因此,若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呼吸道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尽快到医院就诊,并务必告诉医生自己发病前是否到过禽流感疫区,是否与病禽类接触等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
-
住宿房间内应尽量保持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一项关于H7N9禽流感的重大研究25日在医学期刊《柳叶刀》的官方网站在线发表。这篇由中国科学家团队完成的研究论文首次在国际上警示,H7N9病毒正在向适合感染哺乳动物方向发展,这使病毒更容易感染到人。
同时,这一研究成果首次对外公布了一例感染患者和一例受感染禽类的全序列基因。并在全球首次报告,发现H7N9的重症感染者会出现类似SARS病毒感染的细胞因子风暴。
来自浙江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和国家疾控中心的专家团队,共同完成了这一重要课题的研究和论文撰写。通过对发生在浙江的4例患者以及与他们可能有关的活禽市场中鸡、鸭、鹌鹑和鸽子的H7N9采样和分析,专家们发现,患者体内分离出的H7N9病毒与活禽市场中的鸡中分离到的病毒株基因序列高度同源。
“这是我们首次通过实验证明、而非猜测,获得H7N9病毒从禽类向人类传播的证据。”该团队的领导者、国家卫生和计生委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专家组专家李兰娟院士说。
不仅如此,研究团队在对病毒基因组研究后发现,病毒的H7基因中发生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这使得病毒更容易从禽类感染到人。“如果PB2基因的627和701氨基酸位点同时发生变异,将会导致有效的人传人。”论文这样表述。目前研究团队已发现了701位点的变异。
此外,专家还对H7N9患者的发病特点进行了科学上的分析和解释。研究首次发现,H7N9病毒主要存在于下呼吸道,在患者的痰和下呼吸道灌洗液中表现出长时间的高阳性率,但在鼻咽拭子的病毒检测中,阳性的检出率和持续时间都较短。这一成果对我们准确确诊和判断疫情,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